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8235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现代方言是汉语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反映的是汉语史不同阶段的语言特征。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2.普通话与汉语史的关系。

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词汇基础、以现代白话文典范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汉语史发展的结果和一个阶段。

第二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重点)

简答+填空一、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研究的三个阶段及主要内容:

1)第一阶段:

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阶段。

1.小学:

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目的是为“读经”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所以习惯上称为“小学”。

现代语言学研究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为经学而研究语言文字。

2.语文学:

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不是研究活的口头语言,而是研究书面语言、文献语言,所以又称为语文学。

而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着的口语。

3.汉代小学四大著作及其通行注本:

填空:

中国最古的词典是尔雅。

尔雅的字则是按意义分类的,书中共分为十九章,就是释诂、释言、释训等,尔雅主要是为解经而作的,这部书的完成一定在汉武帝提倡经学之后,而且是经过许多人补充的。

晋郭璞做尔雅注,后代模仿尔雅的书很多,最早的是魏张揖的广雅(尔雅的扩大)。

 

1

扬雄的方言在字典中属于特殊的类型,它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

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全书分为540部,共收9353字。

刘熙写的释名是中国语源学的第一部书。

例如释名说:

“苦,吐也,人所吐也。

”这样用双声叠韵作出解释的办法叫做“声训”

注解古书的工作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朝最有名的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的注解,都是很重要的著作。

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都是总结前人意见的。

《尔雅》

不详(何九盈:

汉(王力)

晋郭璞注

宋邢昺

前:

十三经注疏本;

国时期齐鲁儒生)

(徐复:

春秋到汉初儒家为解说经传纂集而成。

P272)

战国(何九盈)

徐复(春秋到汉初)

疏《尔雅注疏》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后:

上海古籍出版社单行本;

中国书店单行本。

《方言》

扬雄

清钱绎《方言笺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单行本

中华书局1991年李

发舜、黄建中点校排印本

《释名》

刘熙

清王先谦《释名疏

证补》

上海古籍出版社单

《说文解字》

许慎

清段玉裁《说文解

字注》

行本

2)第二阶段:

从南北朝初(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是语音研究阶段。

主要内容:

《切韵》(隋)、《广韵》(宋)、《集韵》(宋)、《中原音韵》(元)。

陆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看见的最早的一部韵书。

最晚的增订本是1008年的广韵和1037的集韵。

一般人所

说的“切韵系统”实际上是根据广韵系统。

广韵共分206韵,共分5卷,平声2卷,上去入声各1卷。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为北曲而作的,可说是完全根据十四世纪的北音,这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

2

3)第三阶段:

从清初(十七世纪)到现在是全面发展的阶段。

(清初到太平天国)“汉学”(“朴学”)

4)主要内容:

首先要提到的是字典一类的“官书”,康熙字典按部首编排214部(此书之前有四部字典:

P11)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

章炳麟《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

清代朴学的殿军

马建忠《马氏文通》(现代语言学的开始)。

中国第一个语法学家是马建忠,他的马氏文通是受了拉丁语法的影响。

中国第一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书是: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陈第与《毛诗古音考》:

陈第,福建连江人,生于明嘉靖十九年。

其《毛诗古音考》一书在古音研究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南北朝时期,人们读《诗经》,发现一些韵脚不和谐,便将这些字临时改读以求押韵,称为“叶韵”。

唐宋时,“叶韵”之说泛滥,竟有为求“叶韵”而改动古书文字者,使得先秦两汉之书几不可读。

宋人吴棫、明人杨慎都曾对“叶韵”说表示怀疑,但始终不敢断然否定。

第一个敢于彻底否定“叶韵”说的是陈第,

《毛诗古音考》的出现动摇了“叶韵”说的统治地位。

《毛诗古音考·

自序》:

“故士人篇章,必有音节;

田野俚曲,亦各谐声,岂以古人之诗而独无韵乎?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

P73:

在古代,除了少数语文学者之外,一般人都不知道语音是会发展的,以为先秦古音和后代的语音相同。

他们读诗经的时候,觉得不和谐,就临时改念另一个音以求和谐,叫做“叶音”。

简答题:

如何评价叶音说?

谈谈你对叶音说的看法。

徐复“古汉语十书”:

《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经传释词》、《马氏文通》、《文始》。

(《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P272。

)第三节汉语史研究的方法(一般了解)

一、四个原则:

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

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

3.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

4.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

二、三个注意:

1.认真地审查研究的对象——辨别史料的年代。

2.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考证力求精到,避免粗疏。

(邢福义“两个三角”“三个充分”:

观察的充分、描写的充分、解释的充分)

3

3.区别一般和特殊——黎锦熙“例不十,不立法”。

(王力:

例外不十,不破法)

三、向熹提出的研究方法:

1.归纳、2.比较、3.统计、4.实证、5.探源、6.转换、7.推演。

第四节汉语史的根据(重点)

一、汉语史研究的根据(依据):

(要求重点掌握其中五、六条。

1.现代口语及现代方言。

2.历代的字书。

3.甲骨文和金文。

4.汉字本身的结构。

5.韵书和韵图。

6.历代韵文。

7.姓氏和地名。

8.古人名之外有字。

9.外语中的汉语借词。

10.汉语中的外语借词。

11.书面作品。

二、向熹之汉语史研究的依据:

(与王力进行对比)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

2.前人的研究成果。

(词汇词义、字形字义、字音)3.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4.现代汉语方言。

第五节汉语的亲属(本节以自学为主)

一、汉语的亲属地位: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汉台语群。

一、汉语史分期的依据:

1.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2.语言内部要素的特点。

(简答)二、王力汉语史分期的内容(四分含现代汉语):

1.上古期:

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中古期:

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近代:

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现代:

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

(大题)三、王力各分期的语言要素的特点:

1.上古时期:

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

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了去声)

2中古时期:

3近代汉语:

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4.现代汉语:

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大量的增加复音词。

第七节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一般了解)

4

-、普通话的内容:

1.语音:

北京音为标准音2.词汇:

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3.语法:

典范的现代(当)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共同语的形成的原因:

1.政治2.经济

一、文字的性质:

1.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2.符号的符号。

3.文字具有二重性。

4.文字不是语言的内

图示:

语言符号:

能指(形式:

语音)所指(意义:

词义)

文字符号:

字形)所指(内容)

二、字形的变迁:

字体的变迁和字势的变迁:

1.字体:

文字的笔画姿态。

2.字势:

文字的结构方式。

三、汉语的古今字体有两类;

刀笔文字和毛笔文字:

1.刀笔文字:

甲骨文(殷墟文字)、金文(钟鼎文)、小篆(秦国的文字)。

2.毛笔文字: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就字体来说,由甲骨文到小篆是第一阶段,可以叫做刀笔阶段。

隶书的创造,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大改革。

楷书是汉字字体的最后形式。

产生于东汉。

汉字的构成有两个类型,第一是单体字(“文”),第二是合体字(“字”)

唐初颜元孙的于禄字书在正字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群众的创造有两个方向:

类化法,简化法。

简化汉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教政策之一,政府采取“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

四、楷书是汉字字体的最后形式: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第二章语音的发展第九节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关系(一般了解)一、双声叠韵:

1.汉语的特点之一。

双声是两个字上字和下字的声母相同;

叠韵是两个字的上字与下字韵母相同。

2.有许多双声叠韵现象也就是语法、词汇方面的现象。

3.联绵字中十分之九以上都是双声或叠韵的词。

(纯粹的双音词——不能再分析为两个词素者叫联绵字。

4.联绵字中有形容词、副词,还有许多是名词和动词。

5.必须依照当时的古代读音了解双声和叠韵。

现代汉语也有双声、叠韵,但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不能

5

把古代的双声叠韵和现代的双声叠韵简单的混同。

二、骈词:

1.定义:

是一个词的旧形式和新形式同时存在。

2.骈词两类:

一类是声母和主要元音都相同,只是鼻音韵尾或有或无,这叫做“对转”或“阴阳对转”。

二类是主要元音相近,叫做“旁转”。

3.骈词虽然是同出一词,但是由于各自发展,意义可以分歧(域国、荼茶)。

三、参考资料:

1.徐振邦《联绵词概论》,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7月。

第十节中古的语音系统(重点)

一、中古语音系统:

1.中古汉语的语音,以“切韵系统”为标准2.《切韵》系统不代表当时(隋)的首都(长安)的实际读音,它只是代表一种被认为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

3.此语音系统纯然属于书面语言。

4.这个系统参照了古音和方音来规定的。

5.从唐代到清代,一直是遵守着这一个语音标准。

6.以《切韵》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音韵学称之为“今音学”。

(古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二、以《广韵》的语音系统来研究《切韵》:

1.反切。

(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韵目。

(《切韵》

韵母在从前只简单地叫做韵。

切韵把许多同韵的字排在一起,标上一个“韵母”。

三、注意问题:

1.一个韵目所辖的字,就是一个韵。

3.一个韵不一定只有一个韵母。

律诗押韵只须同韵就行,不需要同韵母。

4.韵和韵母是不同的概念。

韵包括韵腹和韵尾,不管介音。

韵母包括韵头(介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