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心得体会5篇文档格式.docx
《大学生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心得体会5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心得体会5篇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庚子之“疫”,我们“90后”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不一样”的三十岁。
或许有些“90后”已经在工作岗位摸爬滚打多年,或许有些“95后”甚至“00后”刚刚参加工作、略显稚嫩,但是我们却有着同样一颗信仰坚定、赤诚爱国之心。
“90后”的“三十而立”,当树好人生价值观,立好“信仰之旗”,谱好“爱国之曲”。
“90后”的“三十而立”,立的是“本领之旗”,谱的是“实干之曲”。
“三十而立”,战“疫”有我,集结出征。
在最好的奋斗年华,我们“90后”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疫”考和人生磨练。
院子里练不出宝马良驹,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作为“90后”的我们,应该把基层一线作为干事创业的最佳“战场”,而不是“佛系青年”的舒适“温床”。
“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想要干好基层工作既需要信心、决心,更需要不断增强干事本领和实干精神。
“90后”的“三十而立”是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不是等出来、望出来、盼出来的。
我们“90后”要立起不惧风雨、敢拼敢闯的“本领之旗”,谱写好青春热血、脚踏实地的“实干之曲”。
“90后”的“三十而立”,立的是“担当之旗”,谱的是“无悔之曲”。
随着“而立之年”的到来,“90后”们除了自己对人生的憧憬,还有来自父母、家庭和社会的期待。
别在应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而立之年”就该是奋斗之年,我们就应该甩开膀子、扛起担子、干出样子,勇敢扛起家庭和社会的重担。
十七年前,曾经在“非典”时期被“白衣天使”们所守护的“90后”,如今,大“疫”当前、疫魔肆虐,我们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担当逆行冲锋。
我们“90后”“疫”无反顾,当抗疫集结号响起的那一刻,我们没有却步、没有抱怨,大家迅速集结,踊跃投身防疫抗疫工作之中。
“90后”的“三十而立”应该是经风雨、见世面,不断磨练自己的“别样年华”,就应该立起“担当之旗”,谱好青春“无悔之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90后”“00后”代表着青春和年轻的力量,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绝不能成为别人眼中“垮掉”的一代,我们要不惧风雨、勇挑重担;
我们要立好信仰、本领、担当的“人生之旗”,谱好爱国、实干、无悔的“青春之曲”。
扪心自问,作为那个“曾经少年”,我们曾经的梦想和初心是否改变?
我们要把“90后”的青春深深扎在基层的沃土之中,在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20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观后感2
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授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等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追授徐辉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中,菏泽市援鄂医护人员兰素萍光荣入选。
兰素萍是曹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作为我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于2月9日奔赴湖北一线,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参与救治工作。
据了解,兰素萍踏上征程当日,恰好是她孩子的生日,一句简单的“生日快乐”,一个匆匆的拥抱,一场简短的出征仪式,这位母亲就奔向了前线。
在一线,兰素萍被任命为山东省援鄂医疗队控感组组长、山东省医疗队护理团队总护士长、菏泽市护理组组长,其任务是防止同事出现“职业暴露”,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2020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观后感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刷爆”各大网络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在此次疫情中,“90后”手撕“标签”,实现了从“垮掉的一代”到“战疫先锋”的转变!
除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以外,还有许多“90后”党员在防疫一线书写了青春誓言,今天我想分享一位“90后”小白选调生,在一个近10万人口的城中村坚守奋战51天的故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怎么又要上班了?
三十那天你刚值班,今天才初二。
”
“新垵村外来人口多,又是大村,疫情防控压力大,虽然还没通知结束休假,但我还是提前回村里吧!
“洋诶,你去吧,别担心阿公阿嬷,我们会听你的话,不乱串门,呆在家里。
“阿公阿嬷,等疫情结束了,我再好好陪你们。
这是新阳街道新垵村选调生村官周晓洋在奔赴战“疫”一线前与爷爷奶奶的对话。
说完,他的身影便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周晓洋从小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异常深厚,一年到头忙碌的他本想好好陪陪两位老人家,但是在疫情面前,他选择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新垵村紧邻新阳工业区,是一个拥有近10万人口的大村,具有进村入口多(20余个)、外来人口多(近9万人)、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成为新阳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村必须设置入村卡点,对进村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但是现在村民对疫情过度恐慌,难以发动,入村卡点缺人啊......”党委书记邱锦容在疫情工作部署会上说到。
“书记,让我去入村卡点!
我是党员,又是年轻人,先安排我。
”这句主动请缨的话语在这名“90后”的嘴里显得铿锵有力。
从那一天起,新垵村的入村卡点多了一把“红色测温枪枪”,只见周晓洋左手拦车,右手举“枪”测体温,一边核对来厦返厦人员的身份证,一边耐心解答群众疑惑......“村民朋友们,出门千万条,口罩第一条。
”周晓洋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闽南语和普通话的无缝切换,更是让他的声音“声”入人心。
“少年诶(年轻人),每次我要出门的时候,都会想起你说的这句话,我就把口罩戴上了,我年纪大了,这句话好记。
”一位经过卡点的阿伯说到,“阿伯,戴上口罩就安全多啦,但还是要少出门。
”说完,周晓洋又马上投入卡口的工作中,为了让新垵更“心安”,他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话语。
“陈主任,我建议用采用‘无接触’信息采集法,收集来厦返厦人员的信息......”在村“两委”会上周晓洋说到。
随着元宵节后返工潮的到来,新垵村各卡点的人流量激增,采用纸质登记信息导致各卡点大排长龙。
面对这种情况,周晓洋想到了自己所学的教育专业,以前他曾用问卷软件,给中小学生设计网上试卷,于是他将这个技术用到此次疫情防控中,自主设计了“无接触”信息采集表,将纸质登记表的信息“搬”到手机上,只需来厦返厦人员轻轻“扫一扫”,就可以通过填写相关信息。
不仅如此,后台工作人员也可以随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实现了登记、导出、分析无纸化。
让数据多跑步,让群众少烦心。
“有了这个扫码登记表,我们方便多啦,也不用排长队了。
”刚刚回村的“新厦门人”开心地说到。
此方法不仅提高信息采集的速度,减少统计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人员接触,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方法在新垵村首创推出后,迅速在新阳街道各村(居)推广,很好地缓解了返工潮给入村卡点带来的压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夜幕降临,入村卡点的工作结束后,周晓洋开始转入“第二战场”,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正在整理一天下来的图片和文字,51天连续奋战,126份文字材料,他将心血倾注到文字中,赋予其力量,一字一句刻画出新垵村干部群众全力抗击疫情的模样,他的文字总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每当同事和村民提醒他要注意休息时,他总是说,“我不累,全村上下齐心抗击疫情,每天都有那么多值得记录的瞬间,我作为一名‘啦啦队员’,一定要为大家加油鼓劲!
2020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观后感4
1月24日,除夕夜,晚七点,我和我们2岁半的小地瓜在楼下迎接你下班回家,等候时,天真稚嫩的小地瓜一个劲地问我,“妈妈呢?
妈妈呢?
”我答到,“妈妈上班班,买糖糖,还给你买一个大馍馍。
”地瓜若有所思地答道,“不吃糖,牙齿虫。
”说着将嘴张开,指着牙齿接连摇头,他这几天口腔溃疡,对零食一概不感兴趣。
当你看到我们后一扫疲倦,一把将地瓜搂在怀里,说不尽的欢喜。
晚饭后,爸妈带着大汶和地瓜在房间里玩耍,我则和你一边摆着新年的趣事一边看着精彩的节目,春晚主持人诗朗诵《爱是桥梁》,“你们安全了,14亿人就都安全了!
在防疫的赛场上,我们一定赢......”这一刻,我内心十分感怀,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家属,我感到无限的荣耀,深知你们肩上的责任重大,更了解你们工作的不容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休息时间不固定,深更半夜也会有急促的电话,自己的老人小孩或许还在生病,而你们却鲜有过问,更多的是牵挂医院里躺着的病人,有时还要面对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有难处和委屈也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
突然你抓紧我的手,一下打断了我的思路,欲言又止地对我说道,“有一个事情我不知道该怎么给你说。
“怎么了?
”我问道。
你犹豫片刻后说道,“本来应该先和你商量,当时太忙了,没来得及,我们医院第一批志愿服务医疗团队已经准备出发支援武汉了,我作为医院骨干,也递交了《请战书》,并作为下一批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随时待命。
那一刻,我几乎睁大了眼睛,仿佛不认识这个朝夕相处的妻子。
在我心目中,你是那么文静、那么柔弱,“温文尔雅”似乎是对你最好的形容。
我们结婚十二年来,几乎没有吵过嘴,更没有因为孝敬双方父母发生过任何争执,生活虽平淡,但也充满了温馨。
我们相识相知,然后走进婚姻的殿堂,一起哺育一双儿女,一起赡养老人,一起奋斗买房、买车,一起规划着我们的未来,虽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在你的操持下,也算是有滋有味,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记得在我上一篇文章《致敬平凡的英雄寒风中的“守护者”》写到,“昨天,他们或许还是我们身边普通的亲人、朋友和邻居,在这个寒冬里,他们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职责和使命......”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陈词,只有默默的奉献,这或许就是对广大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你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呼,你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我拉着你的手,相对无言,因为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既有不舍也有怜惜;
既有不安也有坦然;
既有心疼也有牵挂。
一切都那么平静,这时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那一刻,时光是那么美好、那么宁静,正如一句网络名言,“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作为一个转业军人,我深知《请战书》的神圣和庄重,你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能在这个时候坚定地选择“大爱”、选择奔赴一线治病救人,我为你感到自豪和骄傲。
疫情面前,防控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