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8186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Word下载.doc

中文系

专业年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

指导教师:

赵年秀

职称:

教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前言 2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2

(一)丰富文学知识 2

(二)提高写作水平 2

(三)培养审美能力 3

(四)传承中华文化 3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现行策略的特点及其危害 3

(一)重背诵,轻诵读 3

(二)重应试,轻信息 3

(三)重翻译,轻悟境 4

(四)重灌输,轻质疑 4

(五)重进度,轻兴趣 4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建议 4

(一)反复诵读 4

1.教师范读 5

2.读准字音 5

3.划分节奏 5

4.读出情感 5

5.活用形式 5

(二)知人论世 5

1.了解诗人的风格 6

2.了解诗人的生平 6

3.了解诗作的背景 6

4.了解诗人的作品 6

(三)想象入境 6

1.抓诗眼,想象入境 7

2.连意象,想象会境 7

(四)质疑求真 7

(五)激发兴趣 8

1.情境导入 8

2.绘声绘色 8

3.编演剧本 8

四、结语 9

注释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附 录 1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14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化瑰宝。

通过调查发现: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重背诵轻诵读、重应试轻信息、重翻译轻悟境、重灌输轻质疑、重进度轻兴趣等诸多问题。

为此,文章在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策略出发提出了反复诵读、知人论世、想象入境、质疑求真、激发兴趣五条具体性建议。

关键词:

古诗词;

教学策略;

调查;

对策

JuniorMiddleSchoolLanguageClassroomTeachingStrategiesofCreativenessofInvestigationandThinking

Abstract:

PoemisourChinesenationproudculturaltreasure.Throughthesurveyfound:

juniorhighschoolteachingofancientpoetryisnotoptimistic,therearepayingattentiontorecitationanddespisingchant,payingattentiontoexam-orientedanddespisinginformation,payingattentiontotranslationanddespisinggnosis,payingattentiontoinstillinganddespisingdoubt,payingattentiontoprogressanddespisinginterestandmanyotherissues.Therefore,thearticleanalyzesthestatusofjuniorhighschoolteachingofancientpoetrybasedontheproposeddeparturefromtheteachingstrategyrepeatedreading,ThinkingofHistoricalScience,imaginationimmigration,questionedthetruth,stimulateinterestinfivespecificsuggestions.

KeyWords:

classicalpoetry,teachingstrategy,survey,countermeasures

前言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历来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育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增加古诗词比重。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配套的语文教材为例,七年级教材中,每单元5篇课文中就有1篇是古典诗文;

八、九年级教材中均有2个古诗文单元,每册教材在附录中推荐课外背诵古诗词10首。

而这些入选的古诗词又以经典为主。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古诗词的学习质量。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P24修身首先要学《诗》,立身要学“礼”,然后在“乐”中完成修养,而学《诗》是完成人生修养的第一步。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矣。

”[1]P52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古诗词学习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和审美作用:

感发志意、思考得失、切磋砥砺、怨刺上政。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1]P13孔子认为诵读诗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可以精通政事,治理国家,可以出使四方,担当外交重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时期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主要有:

(一)丰富文学知识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容,还让学生了解各大名家的生平事迹、作品的创作背景,同时也让学生在对不同的诗词流派、诗词风格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区分。

例如:

宋词中婉约派的主要特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则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

(二)提高写作水平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写作之门。

首先,它使学生学会像诗人词人那样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聪慧的耳朵去聆听,用细腻的内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从而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其次,它能够净化写作灵魂,引导学生走出虚假空洞的囹圄,对话真实的世界。

再次,古诗词中的空白艺术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才能使语言库存量越来越丰富,使思维日渐开阔敏捷,在进行写作时才能有更大的灵活性,进而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和“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的尴尬。

2007年江西某考生在其满分中考作文《怎得梅花扑鼻香》中直接用“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开篇,以诗文名句“一身正气冲宵汉,著成青史照尘寰”、“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分别照应司马迁、屈原、范仲淹作为各部分的小结,文采飞扬,诗句信手拈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三)培养审美能力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以其简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品味作品所体现的自然美、语言美、情感美、艺术美,是开启学生的心智、提升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艺术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不断强化和丰富美感,从而洗涤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感情,使之得到审美的精神愉悦,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传承中华文化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典籍,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文化传统,但是对于每个中国人所受到的文化传承来说,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文化基因,就像乳汁一样,进入我们的血液,成为人们的审美观念,成为人们处理情感的标准,成为人们的道德底线。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一种乡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一种亲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是一种友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一种爱情。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让孩子们自觉地意识到情感,理解情感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和内在需要。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现行策略的特点及其危害

根据现有条件,笔者选取两所中学进行调查,一所是福建省晋江市二级达标中学——毓英中学,另一所是福建省晋江市的普通中学——锦东华侨中学,抽取10名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同时发放学生问卷调查2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90份,有效率是95%。

纵观整个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几十年延续下来的“逐句讲解——疏通文意——背诵默写”模式依然是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行策略,这种按部就班的单调、孤立的教学模式导致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重背诵,轻诵读

由于语文考试没有口试,中考基本只考察名句默写,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背诵,忽视了学生的诵读积累。

80%的教师仅仅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而安排少量的诵读(5分钟以下),许多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都是直接切入主题,把古诗词讲解疏通完毕就了事。

由于古诗词篇幅短小,内容不多,一节课下来往往还能剩余大把的时间,为了凑足时间只好安排学生开始背诵。

真正把诵读当成教学目标加以实施,真正放开时间让学生去诵读去感知的教师少之又少。

(二)重应试,轻信息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以考试内容为目标,考什么教什么。

据调查,70%的教师从未对古诗词进行补充教学,他们过分重视字音字义、重点诗句的翻译,对古诗词作者的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年代、字号、称谓,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其经历、创作风格等情况涉之甚少,或者简单带过。

仅有10%的教师对古诗词的相关信息进行补充。

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没有介绍韩愈的谏迎佛骨险遭送命的经历,学习《行路难》没有介绍李白被赐金还山的故事,即便学生通读全诗也是无法体会其深刻内涵的。

(三)重翻译,轻悟境

书本至上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多,学生悟得少。

课堂上,翻译成了教师不惜花时间精力去解决的重点难点。

70%的教师花大量时间跟学生讲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一句串起来讲了什么,忽视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一节课下来,单调枯燥索然无味,学生收获甚少,往往只是记住了字词句表层的生硬的意思。

虽然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可他们根本不能结合生活经验去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没有进入诗境去感悟,这样就不能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远意境。

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就同胡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滋味;

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会隽永。

”[2]

(四)重灌输,轻质疑

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师都采用口头传授的授课形式,课堂中师生思想交流寥寥无几,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途径也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