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27091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2.5s-3s。

反应特性决定因素:

素质、个性、年龄、对反应的准备程度、工作经验。

(2)心理特性决定因素:

动机、素养、注意力、智力、情绪、成熟性、知识性、条件反射。

3.道路交通特性:

道路网体系、道路网布局、路网密度、道路线形、道路结构。

4.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5.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

(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和等级

(2)道路功能(3)地区特征(4)时间特征

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

(1)月变化:

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

K月=AADT/MADT,K最大时,该月是一年交通量最少的一个月。

(2)周变化:

指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也称日变化。

(3)时变化:

①高峰小时交通量:

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型,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小时,在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

②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PHFt=高峰小时交通量/[(t时段内最高交通量)*60/t]。

8.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1)城乡分布

(2)在路段上的分布(3)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分布系数KD=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交通量*100%(4)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9.设计小时交通量:

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绝大多数小时车流能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阻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适当的小时交通量做位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30位最高小时是最合适的。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由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地点车速:

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速度,用作道路设计,交通管制规划资料。

行驶车速:

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运行车速:

用于评价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行状况。

行程车速:

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所需的总时间的比。

用以评价道理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要提高运输效率就是要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

临界车速:

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车速:

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中位车速:

也称50%车速,指在该路段上在该车速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该速度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

85%位车速:

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

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车速。

交通密度:

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k=N/L(辆/km)

时间平均车速:

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段面各车辆的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区间平均车速:

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发布的平均值。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调查:

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1.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

1)交通流要素的调查2)交通出行调查3)交通事故调查4)交通环境调查。

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

(1)了解交通的组成,分布,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的规律,预测交通量及其发展趋势

(2)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运营管理与控制提供交通流量、流向、车速、延误、停车等数据(3)通过事前事后的交通量调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与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4)在交通研究中通过交通量调查掌握交通实态与变化规律(5)用于推算道路通行能力,预测与计算事故率及道路运输成本和效益等(6)为制定交通政策法规与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3.交通量调查的种类:

(1)区域交通量调查

(2)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3)核查线调查(4)特项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

4.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1)人工观测法

(2)试验车移动调查法(3)车辆感应器测定法(4)仪器自动记测法(5)摄影法。

5.速度调查的主要方法:

(1)人工观测法

(2)使用测速器测定速度(3)驶入驶出测量法

6.密度调查方法:

(1)出入量法

(2)摄影法。

7.行车时间:

汽车沿一定路线,在实际交通条件下,从一处到另一处行车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和延误)。

8.延误:

(1)基本延误:

(固定延误)由于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它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2)运行延误:

由于各种交通组成间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3)行车时间延误;

车辆在实际交通流条件下,由于该车本身加速,减速或停车而引起的时间延误,即与外部干扰无关的延误(4)停车延误;

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实际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

9.延误产生的原因:

(1)基本延误主要产生在车辆过交叉口时这种延误与交通流动的特性无关,是由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及平交道口等原因造成

(2)运行延误是因其他车辆或行人干扰而产生的。

第四章交通流理论

1.离散型分布:

(1)泊松分布:

使用条件:

车流密度不大,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分布的均值和方差都等于λt。

(2)二项分布:

适用条件:

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分布的均值M和方差D分别为M=nP,N=nP(1-P)。

2.连续分布:

(1)负指数分布:

用于描述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它常与计数的泊松分布相对应。

(2)移位负指数分布:

用于描述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和车流量低的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

3.排队论的基本原理:

“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不包括正在服务的,而“排队系统”既包括了等待服务的,包括了正在被服务的车辆。

“排队系统”3个组成部分:

(1)输入过程

(2)排队规则(3)服务方式。

5.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3个特征:

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

4.跟驰理论:

是运用动力学的方法,探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队列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借数学模式表达并加以分析阐明的一种理论。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最大交通实体数,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其他条件

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

(1)路段通行能力,较长路段畅通无阻的连续行驶车流的通行能力。

(2)在有横向干扰条件下,时通时断,不连续车流的通行能力。

(3)在合流分流或交叉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4)交织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

是指道路用使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不同的服务水平允许通过的交通量称为服务流率或服务交通量。

道路服务水平分级:

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主要以密度作为主要指标,其相应的服务水平和运行状态为:

一级为自由流,二级为稳定流上线,三级为稳定流下限,四级为饱和流。

基本通行能力:

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实际通行能力:

指已知道路设施在实际的道路交通与控制条件下,该路的某车道或断面上,特定时间段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C实=C*宽度修正*重车修正*纵坡修正。

规划通行能力:

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C设计=C*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系:

(1)同:

都是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数,表示方法相同。

(2)异:

交通量是指道路上实际运行着的交通体的观测值,其参数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

通行能力则是根据道路的几何特点、交通状况及规定运行特性所确定的最大流量,其数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及规律性。

(3)内在联系: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通行能力;

当交通量远小于通行能力时,车流为自由流状态,车速高,驾驶自由度大;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车流的运行状态会逐渐恶化;

当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通行能力时,车流为强制流状态,将会出现车流拥挤、阻塞现象。

总之,道路通行能力反映了道路的容量,交通量则反映了道路的负荷量。

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表征了道路的负荷程度或利用率。

第6章交通规划

第7章交通规划的定义:

是指根据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提出假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类型和层次:

按地区范围分:

国家级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

按时限分:

远期战略规划、中长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起讫点调查:

又称为OD调查,其目的是为了弄清所研究区域内人和货的交通特性,主要包括居民出行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等。

常用方法有:

家访调查、发表调查、路边询问调查、公交月票或公交智能卡调查。

起点:

一次出行的起始点。

终点:

一次出行的结束地点。

出行:

居民或者车辆为了某种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的移动过程。

境界线:

规定调查区域的边界线。

期望线:

连接各小区的直线,代表了小区间所发生的出行。

核查线:

为检查OD调查数据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割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者人工的障碍。

交通预测的四个阶段:

1交通发生预测:

交通发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分区产生的交通量与分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分区所产生的交通量。

交通发生预测通常有两种方法:

回归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

在本阶段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

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2交通分布预测:

所谓交通分布就是区与区之间的交通流流量多少的分布。

交通分布预测的目的是根据现状OD分布量及各区因经济增长、土地开发而形成的交通量的增长,来推算各区之间将来的交通分布。

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交通方式划分就是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4交通分配预测:

交通预测的最后一步就是交通分配,就是将前面预测的各区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交通量分配到具体的道路网上去。

交通分配方法常用的有全有全无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概率分配法等几种。

第一原理:

在道路网的利用者都知道网络的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路径时,网络会达到平衡状态。

在考虑拥挤对走行时间影响的网络中,当网络达到平衡状态时,每组OD的各条被利用的路径具有相等而且最小的走行时间,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