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004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6、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四、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五、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⑥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②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

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②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性质。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换算。

11、求近似数时: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如: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类。

6、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这三类。

7、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º。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5.一个整数与一个小数相加减时:

①先在整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②再添上与另一个小数部分同样多个数的0;

③然后再按照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6.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7、验算: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4、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

5、画对称轴时,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一条。

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

8、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10、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注意数点数要数十字。

1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12、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1.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常用方法:

 总数÷份数=平均数

2.平均数能清楚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条形统计图: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3、怎样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A.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B.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C.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D.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E.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缺点: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优点:

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