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2215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平面图的能力,也了解了社区的主要功能,但这仅仅是关于社区知识的点,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关于社区知识的面,而且对于社区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和经常获曾经去过的区域。

所以由于要完成社区(聚落)类型、社区(聚落之间)差异、社区联系这三大知识板块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所以安排三课时。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2.教材结构体系:

含义:

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和进行生产、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乡村

聚落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民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城市

城市聚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聚落的含义及类型。

2.比较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

3.说出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来区别不同乡村聚落的特征,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正确分析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运用地理景观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图中所表现出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产、生活内容。

难点:

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主旨是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人类的生活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渗透正确的人地观;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通过判读不同的景观图,获取知识信息,形成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在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更有助于在教学中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思想理念。

利用地理景观图以导教,又可以指导学生用地理景观图以导学,它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发展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选择合适的地理景观图

2.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观察要抓住图中所呈现的主要地理要素。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归纳该景观图所反映出当地的什么区域地理特征。

4.在归纳该景观图所反映的区域地理特征基础上,引导学生推断景观图所示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在哪儿?

5.将几幅景观图互相对照,联系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形成景观的原因,即为什么?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生活景观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导入新课: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生活照片(要求突出景观),让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然后进行分类。

从而引出聚落及分类。

设计意图:

从身边生活入手,切入主题,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拓展视野。

(二)运用景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承接)从刚才的照片中找出乡村聚落有哪些景观?

有哪些配套设施?

周围环境怎么样?

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1、村落的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探究式讨论学习)

讨论材料一:

图1-17和1-18及书本相关文字。

讨论题:

(1)观察两图的村落分布形态有什么不同,与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聚落?

(小结)一个村落的平面形态,决定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如地势起伏高低、地形是否平坦及开阔程度,尤其是要看用水是否方便。

因为大多数村落在形成的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更谈不上科学技术,逐水、田而居就成为第一要因。

所以,一些村落就在河流两岸、湖泊附近定居下来,并发展到今天。

通过景观图还原地理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从形象的、感观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形成抽象的、理性的地理科学知识。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发展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

(补充资料)一些反映空间形态的景观图加深理解

2、村落中的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讨论材料二:

图1-19和1-20及书本相关文字。

(1)房屋屋顶的形状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2)房屋墙体的厚度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3)建筑材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建筑景观的哪些方面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建筑景观和环境的相关性——房屋屋顶的形状与当地的降水有关,墙体的厚度与当地的气温有关,从而形成地理学习能力,建立地理思维。

(补充资料)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风格的景观图(利用反差强烈的图片,会有深刻的印象)

 (小结)同是乡村村落,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三)运用地理景观图,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

(承接)其实聚落不仅仅是人们的居住地,人们在聚落中还可以进行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聚落的范围要大于居所的范围。

3、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阅读图1-21,思考:

乡村聚落中,按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同样是生活在乡村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农业活动也有很大的差异(展示四类乡村聚落图片,提问图中人们从事的是哪一种生产活动?

学生观察得出乡村聚落的四种类型。

教师总结:

通过对以上四幅图的观察与分析我们知道,乡村聚落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

(四)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活动)请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设计出你们认为很合理的乡村聚落模式。

(从地形和地势、土壤、水文、资源、交通等方面);

这种理想的乡村聚落和现实的有什么不同?

你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不管怎样,心目中的村落应该符合人地和谐的观念,而现阶段我国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古村落,我们心目中的古村落也正在逐步地变化。

村落的出现是伴随着人口的聚居逐渐形成的,村落的人口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下一步是不是就会形成城市呢?

答案我们下节课揭晓。

“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通过设计,真切感受村落的分布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使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另外,从不同中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作业)1、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平湖地区有哪些有特色的传统聚落?

2、如果你是平湖市建设规划局的领导,你将如何开发或保护这些传统聚落?

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在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

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

及时地清洗钢笔;

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

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书写练习1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正确书写6个字。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

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

“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

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

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

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

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

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

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

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

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

下边两竖内斜;

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

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

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书写练习2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正确地书写“轻”字

“车”字旁的书写。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