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2131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厂区内有铁路专用线至xx火车站与浙赣线接轨,交通便利。

1.4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公司现有两条Φ2.9×

10m机立窑生产线,每年可以消纳3~4万吨电石渣(干基),约占xx电石渣总量的10%。

同时消耗了部分粉煤灰、硫酸渣、氟石膏等工业废渣,为xx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根据xx省经贸委2004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公司两台机立窑需在2007年底之前关停;

同时根据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1月1日实施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公司两台Φ1.83×

6.12m水泥磨属国家明令淘汰设备。

目前,xx集团公司还有大量的其他工业废渣,如热电厂年产生粉煤灰40万吨,氟化公司年产生氟石膏5.1万吨。

如何将工业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加以综合利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水泥工业作为大宗原材料基础工业具有消化大量工业废渣的潜力,本项目是利用原有的部分设施进行磨机更新改造,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其他工业废渣,为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进行配套,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

同时也顺应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上大改小、淘汰落后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总体要求。

项目建成以后,可以处置12.0万吨/年粉煤灰及1.86万吨/年氟石膏等固体废渣,提高xx的循环经济水平;

还可以解决机立窑停产后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

本项目是xx“煤、盐、石灰石→电力→电石→聚氯乙烯→水泥”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环,在公司产业链及循环经济的地位见下面的示意图:

受公司委托,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派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编写了《xxxxxx有限公司60万吨/年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请有关部门审批。

1.5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xxxxxx有限公司与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签定的《技术合同书》。

2.根据《xx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已列入xx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本项目是为其配套,项目的建设符合xx集团发展规划。

3.2000年12月31日,xx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发[2000]300号”文对xx市城市总体规划作了批复,批复中要求统筹规划xx集团的发展,本着既有利于xx集团公司发展又有利于xx市发展的原则,由xx市政府、xx集团公司协商确定。

4.xxxxxx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

1.6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内容

在对公司现有场地和生产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后,对从熟料进厂到水泥包装出厂的工艺、总图运输、建筑与结构、电气自动化、给排水等内容及辅助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系统论述,并根椐所制订的技术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

1.7可行性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可行性研究根据现场考察结果和业主意见,本着以利用原有的部分设施、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提出适宜的建设方案。

2.提出的方案要求生产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高效、节能、提高质量、调整产品结构、美化厂容厂貌的目的。

3.工艺设备的选型适当、布置合理、操作方便,确保安全生产和劳动卫生条件良好。

4.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新技术、新装备,继续为我国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5.充分考虑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6.坚持“三同时”原则,注重清洁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选用成熟、可靠、高效的环保设备,使生产线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7.新建建筑物选用适当的结构形式,满足工艺和现场的环境及地质要求。

8.电气自动化要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工艺提供良好的条件。

1.8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及主要设计指标

本项目利用现有机立窑生产线场地,本着合理选用新技术为前提,并综合考虑该公司的场地条件、管理水平、合理用电以及业主的要求,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采用HFCG120-45型挤压机、打散分级机和一台Φ3.2×

13m高效筛分磨组成的联合粉磨系统。

项目实施后年产水泥60.0万吨,其中年产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18.0万吨,全部散装;

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42.0万吨,其中18.0万吨袋装,24.0万吨散装,出厂水泥散装与袋装比为7:

3。

生产线的主要设计指标

水泥产量:

60.00万t/a

水泥综合电耗:

≤36kWh/t

1.9降低建设投资的主要技术措施

1.对水泥粉磨物料、设备等进行综合平衡,确保生产线匹配合理,生产稳定。

2.工艺设计在保证生产工艺线完整、可靠以及确保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各环节工艺流程力求简化。

3.在满足工艺合理、生产安全、设备维护维修方便的前提下,布置尽量紧凑。

4.设备选型力求成熟、可靠、投资低,并适当提高设备运转率。

5.合理减少各种物料的库内储存期,以减少储库投资。

6.合理采用露天化方案、简化厂房结构,减少车间建筑面积。

7.结构设计合理选取柱网布置和结构型式,优化结构设计,降低建筑物自重;

输送廊和提升机楼做成敞开式或半敞开式;

合理选择建筑物楼板活荷载和设备动荷载系数。

8.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力求实用、先进,在满足生产过程检测、控制集中的前提下,选择专业性强而又投资低的技术方案。

9.利用现有的闲置设备和设施。

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新建生产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生产规模

日产水泥

t/d

2054.8

年产水泥

t/a

60.00×

104

2

产品品种

P.O42.5普硅

18.00×

P.C32.5复合

42.00×

3

装机容量

kW

3296

4

计算负荷

2505

5

年耗电量

kWh/a

21600000

6

生产用水

m3/d

972.00

循环水利用率

%

95.06

7

总平面图指标

厂区占地面积

Ha

2.14

建筑物占地面积

m2

6710

8

劳动定员

50

生产工人

48

管理服务人员

9

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t/人·

a

12000

生产工人劳动

生产率

12500

10

单位指标

水泥综合电耗

kWh/t

36

11

总投资

万元

3938.27

建设期利息

生产流动资金

946.15

企业经济指标

年平均销售收入

11461.62

12

经济效益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27.69

全投资税后

投资回收期

4.58

贷款偿还期

总投资收益率

25.35

投资利税率

28.32

资本金利润率

20.95

1.11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xxxxxx有限公司60万吨/年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本项目为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配套,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渣生产高标号水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提升公司的循环经济水平有利。

2.项目条件优越,水、电资源供应充足,公路铁路运输条件较好。

建设单位有一整套辅助生产和公用设施,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有稳定畅通的产品销售渠道,同时还可直接利用公司机立窑生产线场地建设。

3.本项目总投资3938.27万元,项目完成后,将年产优质高标号水泥60.00万吨,年平均销售收入11461.62万元。

投资回收期(全投资税后)为4.58年(含建设期1年),小于水泥行业13年的基本指标;

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7.69%,项目总投资收益率25.35%,项目投资利税率28.32%,项目资本金利润率20.95%。

项目平均盈亏平衡点为63.06%,即年产产品37.84万吨即可实现盈亏平衡,安全盈余为36.94%,有一定的安全系数,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好。

4.本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机立窑停产后职工的就业问题,保证xx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既有其必要性、紧迫性,又有其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批准该项目的实施。

第二章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

2.1项目概况与市场定位

本项目厂址位于xx市南部(公司现有厂址内),改造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距城区6.5公里,有专用道路与国家干线公路相接,并拥有铁路专用线与xx站接轨,产品可直销宁波和温州等地。

根据公司现有的营销网络,水泥产品主要销往xx本地、宁波及温州等市场。

2.2水泥工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xx水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以后,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迅速,水泥产量由八十年代初的不足500万吨增至2006年的9947万吨。

2005~2006年xx抓住水泥行情低迷的时机,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府采用补贴等手段淘汰机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2年时间淘汰了375台机立窑,淘汰率达到95%,淘汰生产能力近4000万吨,至2006年底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完成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目标。

2007年xx水泥行业将淘汰最后的17座机立窑,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机立窑工艺的省份。

2005年xx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为1亿吨,而当年的水泥需求量为9000万吨。

2006年xx全省没有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水泥产量9947万吨,同比增长12%;

水泥价格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全行业年利润达到8.21亿元,同比增长400%多。

总体来看,xx水泥工业已经从单纯数量增长型转向为质量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转向技术装备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转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能源浪费型转向资源能源节约型。

经历过市场不断磨练的xx水泥在发展中成熟、壮大,xx的水泥企业将继续演绎xx水泥工业发展的奇迹。

xx市是xx省水泥工业大市,也是省委、省政府印发的《xx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拟培育的3个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之一。

省经贸委制定的《xx省“十一五”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

xx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石灰石等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熟料基地,到2010年底,水泥生产能力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

xx市现有水泥企业37家,水泥生产能力1700万吨。

2006年实际产量为1630.1万吨,比上年增长23.8%。

全市16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及熟料粉磨系统生产的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1577.1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96.6%,比上年增长45.9%,机立窑水泥为53万吨,仅占3.4%。

根据xx市政府的要求,目前全市现有的7条机立窑生产线,在2007年底前必须关停。

xx市规模较大的水泥企业有10家,其中xx虎山集团有限公司、xx红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60强名单。

2006年xx市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