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0999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文件下载.docx

(造成了民族灾难、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带来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形成新的阶级阶层、推动新的政治运动)

【知识线索】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

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国家的入侵)

(1)军事上:

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2)政治上: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华侵略。

(3)经济上:

①破坏中国经济主权

A:

贸易主权:

外国经济势力不断深入

B:

内河航运权:

扩大商品倾销;

造成了中国旧式航运业的衰落

C:

关税主权的丧失:

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②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1842-1846:

迅速增加——开口、特权

1846-1856:

洋货滞销——自然经济抵制、鸦片贸易消耗金钱、民众贫困、洋货不适合中国人的需要

19C60年代后:

长驱直入——增开口岸、低关税等

2、表现:

(地点:

东南沿海)内地?

据时人(1846年)记载:

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数倍)。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从经济结构看:

以家庭为单位,以耕织结合为特点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①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②部分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沦为自由劳动力

③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844年,茶叶的出口量达53万担·

·

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P46

3、实质: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影响:

(1)经济:

A、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由于经济主权受破坏,民族经济发展缓慢。

C、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阶级:

导致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买办↓阶层兴起。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王韬《灜堧杂志》

(3)社会生活:

东南沿海城市化

二、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

一>

洋务企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的窘境

(2)19世纪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2、目的:

“自强”、“求富”,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根本)

3、概况:

军事和民用

性质

时间

代表

地位或意义

军事

工业

(60)

自强

①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中国第一家官办企业P47

(2)1862年生产出实用蒸汽机,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②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民用

(70)

求富

①1881年

李鸿章创办开平煤矿,使用机械采矿(官督商办↓)

(1)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2)为其他工业发展提供廉价燃料

☆注: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5、影响:

(失败标志: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消极:

洋务企业存在弊端,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思考:

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达到“自强”“求富”的原因?

(金榜P78左3)

答: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掌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2)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使运动步履维艰。

(3)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中心,仅凭地方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力量分散。

(4)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

这是其不能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

(2)积极:

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②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③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④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结合所学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金榜P78右4)

(1)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

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因此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它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2)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它打破了中国市场上外国商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同时也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4)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新生产方式的产生、新阶级力量的形成,是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破坏,也为向近代社会迈进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也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

(5)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6)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7)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使中国的教育近代化也开始起步,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是指本国居民所有的工业或本国工业,与①外资企业区别。

民族工业中,首先是②官办企业,如洋务派的军事、民用工业。

但军事工业采用封建管理方式,产品不投入市场,不属于资本主义工业。

官办企业到国民政府时期通常被称为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以上企业在技术、资金、规模上具有较大优势。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或商办企业)由国内官僚、地主、商人私人出资兴办的工业,它们是近代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因素,但它们多数在技术、资金、规模、政策上居于劣势,受外资、官资、封建势力压迫,发展艰难曲折。

二>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1、产生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地区:

沿海城市

(3)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②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4)表现: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5)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诞生(特点:

革命性、妥协性),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材料:

清政府规定:

“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

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

清末状元张謇说:

“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

知识之本,基于教育。

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

2、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19C末~20C初)

(2)原因:

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②资产阶级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③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④列强的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3)表现:

涌现出了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迅速(LookP48~49)

(4)特点:

A、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B、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Why?

列强、封建P49)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法国

1/3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3、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

1912~1919(一战期间)

(2)地点:

集中于沿海地区

①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主)

②(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③民国政府实行发展经济的政策和倡导使用国货,促进了民

族工业的发展。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注:

为民族工业开拓了市场,也极大地刺激了民族实业家的投资创业热情,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P50

(4)特点及表现:

①时间短暂;

不平衡;

行业轻重失衡;

力量弱未能占主导

②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③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得到发展。

(5)影响: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从旧民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和中共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4、一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使民族工业迅速萎缩

5、更快发展

1927~1937

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最高水平。

6、日益萎缩

1937~新中国成立前

A:

日本(沦陷区):

日本对沦陷区经济破坏

①政策:

“适地适产主义”

②实质:

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③手段:

工矿业

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金融和内外贸易

控制与垄断

各类物资

严格管制制度,并低价收购

其他方面

掠夺大量劳动力

中国(国统区):

三座大山的重压

①外国资本:

跌价竞争、特权及其他卑劣手段

材料一:

1920年和1921年福新新建的七厂、八厂都是七八层楼高的大型面粉厂。

帝国主义势力害怕两厂建成不利于外粉的进口,曾对两厂建设多方挑剔。

英美烟草公司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打击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如削价竞争、控制代理上号、破坏南洋信誉、诬告南洋为日籍资本等等。

试问:

在海关、财政、金融、矿冶、铁路、电力、航运、对外贸易等等都受到帝国主义控制与操纵的情况下,中国民族工业还有多少活路?

②官僚资本↓:

“经济统制政策”↓;

侵蚀、排挤、打击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

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270余家。

P52

③封建势力:

苛捐杂税、敲诈和勒索

损失巨大,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4)影响: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

【概括总结】

1、中国民族工业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