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9193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4建设性质:

新建

1.5建设地点:

葫芦河流域城川至威戎段

1.6建设期限:

1.7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成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基地10.1万亩。

(2)新建土壤化验检测室及配套用房150平方米,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中心及配套用房260平方米,信息培训室50平方米。

(3)配套购置土壤化验药剂、监测仪器设备,信息处理与培训设备以及修复工具等500台(套)。

(4)示范区内建成1000亩五处重点综合防治区。

1.8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土壤污染治理856.7万元,占总投资的85.7%;

土建工程投资55万元,占总投资的5.5%;

药剂、仪器设备投资61.3万元,占总投资的6.1%;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7万元,占总投资的2.7%。

1.9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

申请中央财政投资870万元,地方配套130万元。

1.10效益分析:

(1)环境效益该项目建成后,葫芦河流域城川至威戎段10.1万亩耕地可达到无公害认证标准,使该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同时土壤污染防治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自然控制土壤有害生物的能力,降低有害物质通过土壤传递的途径,减少次生危害,维持当地土壤环境的良性循环。

(2)社会效益通过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建设,可全面治理和有效控制土壤污染,提高我县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绿色基地认证,提高苹果、蔬菜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降低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小康环保。

(3)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和土壤污染防治新技术可使葫芦河领域城川至威戎段10.1万亩耕地实现绿色无公害化,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以优质增效益,树品牌,从而以品牌带动基地,以基地促进收入,取得项目区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转变,人们对生态环境、土壤污染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有害物质的控制日益重视,特别是入世以后,农副产品出口销售直接与国际接轨,而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出口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在国内,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级政府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经济,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要保证粮食、果品、瓜菜等优势农产品,确保优质、安全、无污染。

我县在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甘肃省委一号文件及加强“三农”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按照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保证体系,扩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的有关精神,大力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土壤污染防治,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奋斗目标,结合静宁县的实际,提出了本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土壤环境面临严峻形势。

目前,我县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土壤污染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川区土壤污染严重;

县城近郊土壤污染严重;

距水泥厂、造纸厂、磷肥厂近的土壤污染相对严重。

目前,我县城郊近区的城川、威戎两乡镇出现了土壤污染的高风险区。

区内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普遍不足,人们对土壤防治的意识不强,由于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高,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重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县有总耕地139万亩,人口47万,保护耕地,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3)是保障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

静宁县城川至威戎葫芦河流域段,有耕地10.1万亩,其中果园6万亩,蔬菜1.14万亩,苹果产业和“菜篮子”是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渠道。

2007年,城川乡大地滩被列为“无公害林果基地”,为了扩大示范区无公害基地认证,必须进一步控制化肥、农药、除草剂、城市垃圾等对土壤的污染,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有效提高粮食、水果、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农民持续收入。

(4)项目建设符合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导向。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必须由单纯追求产量向讲求质量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和基础性投入建设,建设农业安全生产体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环保方针,突出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推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控制或减轻土壤污染,是新时期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区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葫芦河流域城川至威戎段地处静宁县中部,区内耕地面积相对集中,土地平坦,静宁县城坐落在葫芦河上游,在城川至威戎段内,有多条河流如甘渭子河、张家小河、甘沟河等河流投入葫芦河。

区内交通便利,静庄、静秦、静宁至隆德以及静宁通往东南、东西16个乡镇的县乡公路穿区而过,其中乡村实现油铺公路22公里,乡村道路网络建全,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因此,在静宁县葫芦河流域的城川至威戎段建设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是可行的。

(2)项目承担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项目承担单位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4人,其中:

高级技术人员2人、中初级技术人员32人,有从事土壤化验检测专长的技术人员5人,专业新技术推广人员14人。

在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土壤污染防治和技术推广能力,中心设有实验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可以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3)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和投资方向

项目建设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并根据省、市、县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精神,大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好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项目符合国家农产品发展规划,符合国家投资方向。

第三章项目服务定位及分析

3.1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静宁县葫芦河流域城川至威戎段位于静宁中部,县城南端,区内有27个行政村、152个村民小组、有群众10330户49827人,耕地面积101405亩,主要分布在葫芦河的两岸,其作物有苹果、蔬菜、小麦、玉米等,该区也是苹果、蔬菜的优势产区。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苹果为主的产业占到区内耕地面积的59.4%,蔬菜占到期11.3%,粮食作物占到29.3%。

区内所生产的“陇原红”苹果享誉国内外,高原夏菜远销新疆、四川、江苏等地,产业成为当地人致富的主要来源。

但长期以来,由于土壤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覆盖地膜、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等,给土壤造成较大的污染,特别是一些有害生物变异快,用现有技术很难及时检测发现。

根据目前调查情况看,其主要污染来源有:

(1)化肥、农药的流失渗漏。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经济效益好的果树、蔬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化肥、农药用量过大,且缺乏科学合理性,大约每年每亩施纯氮量在30—80公斤,施磷量50公斤,过量盲目的施肥,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形成污染。

从农业污染源普查情况来看,全县年使用肥料量99466.7吨,各种农药使用量超过200吨,当年使用的农药化肥,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一部分难以降解的随着降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漏流失进入地表和地下水,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2)畜禽粪便污染。

规模化畜禽养殖大户,由于缺乏专业管理,对畜禽场地的固、液废弃物未处理,随便随意堆放,而废液多数就地排入沟渠,如遇下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未经无害处理的畜禽粪便含有多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直接用作肥料导致病菌传播,浸染蔓延,威胁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兽药、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的大量使用,也形成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风险。

(3)地膜污染。

我县群众对地膜的使用量非常大,全县农用地膜用量大约488.5吨,主要用于地膜玉米,地膜马铃薯,地膜瓜菜,保护地覆盖等,这些作物地膜覆盖起到了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但是在地膜回收处理上,人们在田埂沟渠随意堆放,既没有集中回收,也没有做无公害化处理,造成土壤污染。

(4)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及企业“三废”对土壤污染。

示范区地处县城下游,生活污水及三小企业用水,主要排放在该示范区上游河道,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渣,通过引灌、渗透等途径造成土壤污染。

当前,我县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处于样品采集的初级阶段,区内土壤有害物质的监测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资料,但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土壤污染现状不容乐观。

3.2项目服务定位分析

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将以现有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根据目前土壤污染现状,科学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和规划,建成整套科学、合理、规范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措施。

如施加土壤改良剂,减少或消除重金属造成的污染,控制土壤氮化—还原状况,改变耕作制度,推行配方施肥,采取农业生态工程等强有力的防治措施。

通过项目建设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问题,促进项目区果品、蔬菜产业稳定发展,为全县土壤防治提供技术设备支持,为更大范围内修复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积累经验,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预计项目建成后,使土壤优化状况达到国家一级耕地标准,项目区苹果、蔬菜生产达到绿色无公害要求,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生产绿色无污染产品,同时为全县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第四章项目承建单位的基本情况

4.1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静宁县农牧局。

该中心是全面负责全县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下设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农广校、办公室、农科所和经销部。

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技推广中心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省、市级农业推广技术项目80多项,特别是土壤配方施肥技术、沼气液渣利用等技术居省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

4.2人员及技术力量

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4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4名,中级以上职称21人,初级职称13人,其他人员10人。

有土肥、园艺、农学、植保专业本科生17人,大专文化程度17人,其中土肥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5人。

在多年的推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主持土壤配方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示范等项目80多项,成功地创建了八里红林、城川大地滩、静宁果林高科技、静宁县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古城无公害马铃薯示范基地等一批示范园区,并培养了一大批土肥、植保技术人员和科技致富能手,完全有能力承担本项目的各项工作,能够为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4.3资产、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

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拥有固定资产798万元,办公及检验检测实验室1987m2。

现有仪器设备142台(套、件),主要包括土壤养分快速测定仪1台,土壤水分快速测定仪1台,台式培养箱1台,分光光度计(72型)1台,酸度计(PHS—29A型)1台,光电比色计2台,电子天平(0.1g)1台,分析天平(0.001g)1台,火焰光度计(FP640型、630型)2台,离心机1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