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9102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2.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2

2.2项目的由来和简述……………………………………………2

2.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3

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地点:

1.2招商方式

1.2.1联营、独资、合作

1.2.2联系单位:

1.2.3联系人:

1.2.4联系电话:

1.3建设内容与规模

1.3.1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

7080亩

1.3.2新建中成药粗加工厂:

1400m2。

1.3.3购置设备:

15台(件)

1.3.4种植类别:

22个中药材品种

1.4概算投资

项目总投资:

7399.8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为6128.4万元,流动资金为1271.4万元。

1.5效益分析

1.5.1投资回收期6.58年

1.5.2财务净现值10%(NPV):

1257万元

1.5.3内部收益率经营10年(IRR):

19.4%

1.5.4投资利润率:

22.6%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为了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全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国务院就明确批示“发展中药材的种植与科研开发是弘扬中医药国粹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种植、养殖、加工经验,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药用动植物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形成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科。

本项目的发展规划以桃江县牛田镇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以七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为重点,栽培技术以科技示范园为引导,带动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2.2项目的由来

中药材的栽培与种植在我县由来已久。

在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县中药材种植30亩以上的基地63个,总面积达4800多亩。

九十年代后由于医药经济的严重滑坡,导致资金短缺,无力组织回收、加工与销售,各基地相继萎缩或荒废。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向农村的进一步倾斜,市场机制的引入,中药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医药作为中国的瑰宝,其独特的疗效、表里兼治、毒性低、副作用小的特点和优越性深受世人的青睐,目前全世界植物药年交易额近200亿美元,并以30%的速度递增,国内对中草药需求也以10%以上速度增长。

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由治疗转向预防,回归大自然成为当前人们的时尚和要求。

据《中医药报》记载东南亚、日本、韩国,国内的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服用中药、中成药制剂已成为时尚,天然药物的发展壮大超过化学药物将成为可能。

中药材产业必将是一项倍受世人关注、极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见附件1).该项目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发展,三年后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园可向全县现有种植基地和新增基地提供优良种籽、种苗,可增加种植面积3000亩,安置农村富余劳力2500-3000人,增加国民生产总值900万元,农民增收300万元,企业增效150万元,财政增税150万元。

2.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该项目能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走一条具有我县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迎合WTO的“游戏”规划,把我县的优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为我县80万农民创造致富之路和本行业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机会,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从而提高我县的整体经济实力。

在桃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县中药材生产培植的优势和基础,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经济势在必行。

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决策,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已纳入国家53项农业发展项目之一。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

3.1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所需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分析、建设地点选择

3.1.1项目区概况

该项目以桃江县牛田镇人民政府组建的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县药材公司加工为重点,带动周边农户成规模发展,项目区见下表(见附图):

表2-1药材种植项目区

项目单位

内容

面积(亩)

建设地点

牛田镇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有限公司

行政、生产、质量、销售管理

牛田镇政府

金光山基地

枳壳、玉竹、薄荷、荆介、穿心连、延胡索

1800

金光山村

麻牛基地

半枝莲、银花、菊花、百合

780

麻牛村

陈家冲基地

麦冬、玄参、丹参、何首乌

900

包括九峰冲基地

九马村基地

银吉、山茱萸、吴茱萸

600

包括郭家塘基地

夹山口基地

黄栀子、木瓜、黄姜

1020

包括谢拙山基地

观庄基地

牡丹皮、佛手、山药

720

包括桃仓基地

杉树仑基地

半夏、淅贝母、花粉、百芷

960

包括株树山基地

县科技示范园

中药品种引进,试种推广

300

花果山下高桥

中药材种植面积7080亩

中药饮片加工厂

厂房面积

9

桃花江镇

中药材收购部

公司收购部面积

中药材厂房加工面积合计18亩

3.1.2项目建设所需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环境分析

桃江县中药材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据85年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县共有野生中草药品种718种,其中植物药材606种,总蕴藏量8987吨,中药材自然保护区松木塘、栗山河等乡镇涉及面积近86平方公里。

如70年代末80年代初省商业局曾经将桃江栀子定为重点生产发展基地,高峰期达到2845亩,收鲜栀子上千担;

桃江楠竹茹七十至八十年代省药材公司定为出口“免检产品”,十年中累计销售8000吨,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

此外,桃江盛产的银花、玉竹、淡竹叶、矮地茶、西贤草、泽兰、败酱草、黄精、土茯芩、粉葛等药材更是名扬国内外。

我县农村经济环境逐步好转。

①粮食作物成本高,效益低促使农民生产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村积累资金开始向农副产品的种养业转移,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启动资金和原始积累;

②“打工族”在商海浪潮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积蓄了部份闲余资金,且回乡创业的“打工族”瞄准了本地的优势农产业;

③农业市场风险低,回报高,使社会资金开始大量流入农村市场,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输入了活力;

④国家农业政策的倾斜,投入的农业资金大幅度增加,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极好机遇;

⑤为发展中药事业,我县药材公司适时掌握市场动态,已累计投资856万元投入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

2000年县委、县政府已将中药材种植纳入了农业综合开发范畴和县域经济发展“1+5工程”。

各基地所在乡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鼎力支持,如土地租赁手续的简化、价格的优惠和水、电、路“三通”的落实,并为各基地在启动阶段均无偿提供了部份种籽、种苗、农药和化肥,根据《湖南省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条例》的规定,各基地均已列入中药材重点保护区,为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2项目有利条件

3.2.1桃江县牛田镇人民有传统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县药材公司有丰富的中药加工技术。

公司现有中药主管药师4人,中药材培植员7人,中药师106人,大部分都参与过指导农民中药材栽培和加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2.2我县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天然条件十分优越。

我县位于湘中偏北,全县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地跨111°

36′-112°

19′,北纬28°

12′-28°

41′,属大陆性季风湿润的丘陵地带,年平均日照时数1584小时,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5225度,土壤肥沃,含有中药材所需的各种养分,包括C、H、O、N、P、K、S、Ga、Mg以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度适中,非常适宜于根茎类、全草类、果实类中药材的栽培。

3.2.3八个药材种植基地分布在距县城25km以外的乡村山野。

我们对种植基地土壤检测,其中总Pb15.2-18.3mg/kg,总As5.85-9.5mg/kg,总Hg0.05-0.37mg/kg,总Cd0.03-0.045mg/kg,总Cy16.0-21.4mg/kg。

有机农药<0.3mg/kg,有机氯农药<0.5mg/kg,有机氮农药<0.1mg/kg。

灌溉水全部是山泉水,各种控制金属含量及氧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极低,是不可多得的生态型无污染基地,产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对于人工栽培的药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我们采取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中药材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

如土壤中施用石灰、钢渣和高炉炉渣均可明显降低镉的含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控制中药材吸收镉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壤pH值,中药材茎叶镉含量与土壤pH值的相关系数r=-0.94[4]。

对其他重金属的污染也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在土壤中添加FeSO4或Fe2(SO4)3可以减轻砷的危害;

控制土壤pH<5.5及施用FeSO4可以防止钼的危害。

另外,根据基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客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预防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治理对策。

至于中药材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多施有机肥,不施化肥,或用铵态解决。

3.3主要阻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本项目阻碍因素主要是资金短缺,尽管镇政府筹措部分资金,加上股东集资,县财政每年给予了一部分补贴,但达到建设预算计划要求,还需广开融资门路,请求中央财政给予扶持;

此外,药材种植和药材加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应用,必须走产、学、研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实现;

激烈竞争的市场趋势又给我们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应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以科学态度认真对待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了各种阻碍,一定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

4.1市场预测和现有生产能力估计,供求关系分析,产品竞争能力和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前景

中药材的市场及供求关系总的趋势是:

“走势看好,资源堪忧”。

主要体现在野生资源的过渡采掘和农村农民的盲目种植致使野生中药材枯竭,家种中药材而又达不到质量要求,或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导致产品销不出或荒废山野,任其自生自灭,导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中药材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需求领域进一步增加,除用于医疗外,现已成功地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保健品、日用品、饲料添加剂、肥料、杀虫剂等领域。

比如:

芦荟口服液、芦荟化妆品、首乌洗发精等,包括我县研制开发的葛食品、绞股蓝茶已备受关注。

本项目首选的30个种植品种均属国内成熟技术,达到了《中国药典》的质量要求,其中有玉竹、山药、天麻、银杏、何首乌、佛手、绞股蓝、百合、银花、菊花、白扁豆均为药食同源,且大量出口。

其中有百合、玉竹、山药等已成为餐桌上的美食佳肴。

该项目所选品种均为适销对路,常销量大且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