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8194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解读与试教Word文档格式.docx

(2)从多个角度丰富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3)用同一个概念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

1.感受空气

1.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长度、质量、体

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记录。

3.压缩空气

4.空气有质量吗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6.我们来做“热气球”

7.风的成因

1.3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液体有

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

持水平;

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

体积。

3.1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

会充满各处。

3.2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

意义。

3.3.1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3.3.2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3.3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2.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板块的呈

现方式突出教

学的重点是

“探索”和

“研讨”,突

出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

能占据空间

整体感知空气

能被压缩

具体研究空气

的各种性质特

有质量

质量很轻

讨论、归纳、

总结、提炼空

气的特征和作

热空气会上升

空气流动形成风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4.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3.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实验中所反

映出来的空气特征及现象。

4.以语言、绘画、文字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5.尝试以气泡图、矩阵图等图表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

6.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体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4.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5.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利用空气的性质改善生活,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质量

2

解读与试教

一下:

《认识一袋空气》

特征、作用、研究方法

气泡图

1.呈现学生原有的概念;

2.帮助学生分类整理;

3.在后面的教学中逐步完善。

.

传递游戏

1.游戏的目的是感知不同物质的特征;

2.通过游戏比较,进一步感受空气的特征;

3.所以,不要把游戏做成单纯比快慢的游戏,

要让学生在传递体验的过程去思考:

同样的

容器,传递不同的物质,效果不同;

物质,放入不同的容器,传递的效果也不同,

这与物质本身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感受空气

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

比如,抱抱充满空气的大袋子,可以感受到袋子很软,

说明空气能占空间也容易挤压。

抛气球,可以看到气球缓慢落下,说明袋中的空气很轻。

吹口哨,可以感知到空气的流动和发出声音。

研讨

1.要提示学生说出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空气的某些特征?

2.引导学生用简单、科学的关键词或短句清晰表达出来。

3.可以是记录表的形式,也可以在记录表的基础上完善

聚焦时的“气泡图”,这个气泡图可以贯穿在每一课中,

直到最后一课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

4.“一般的物体”指的是固体和液体,聚焦到相同点上。

拓展:

丰富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兴

趣。

貌似简单的教材,蕴含

的意义不简单。

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

教材的编写:

1.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用量化的数据来说明问题。

3.看起来实验操作的难度也不太大。

4.能够很好地帮助

学生建构“空气有

质量”这一科学概

念。

但是……

1.自制天平的倾斜和

平衡学生很容易观

察吗?

2.实验数据会相对准确吗?

我们的尝试……

10粒红豆2.25克,一粒红豆0.225克,近似1克5粒。

30筒空气3克,10筒空气1克。

装置尽可能减小摩擦力,追求灵敏。

右边的桶放10粒红豆,2.25克,明显不平衡,比较灵敏。

左边放球(309克),右边用红豆调平,皮球打30筒

空气(312克),看不出不平衡。

加一个刻度线和指针,期望让细微的变化更明显;

油涂抹了支点的轴,期望更灵活。

调平。

10筒空气

(1克)

20筒空气

(2克)

30筒空气

(3克)

40筒空气

(4克)

右边加红豆16颗(3.6克)调平。

考虑支点(轴)的

摩擦力太大,用锉刀把

轴锉成类似天平的三角

形的刀口。

再测试……

情况没有明显改善。

用悬挂法试试,40筒空气和三角刀口差不多,三角刀口稳定,悬挂法不稳定,容易旋转。

自制简易天平要

改进!

教参中说:

由于本课只需要学

生定性地认识到空气是

否有质量,所以不需要

学生精确地量化10筒空

气等于多少粒豆子的质

量。

不同小组实验数据

有差异,甚至差异较大,

都没有关系,简单让学

生说说产生差异的原因

就可以了。

此球非彼球,此天平非彼天平。

改进简易天平,才能把实验做得更好!

50筒空气

(5克)

对学生来说,调平还是有难度。

但是,有没有调平?

每一个孩子都要看一看!

所以:

1.教师的下水实验必做!

2.教材中的图建议改一改。

3.必要的精度还是要追求的。

1.一定量的空气是多少量?

2.由20筒的空气质

量估计100筒空气

的质量。

3.实证意识是小学

科学教学中需要培

养的一种非常重要

的科学精神。

4.所以,打100筒空气就很有必要。

老师精心准备了很多物品!

学生的记录单,有的数据相

近,有的数据差距还比较大。

但已经比较理想了……

问题是:

“拓展”中:

利用生活中的

测量工具,再

来测一测一袋

空气的质量。

能测出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

测量

气球

充气

前后

的质

测量塑料袋充气前后的质量。

教参中的说法:

这两课皮球的测量,为什么不直接采用电子秤呢?

研读教参真的很重要!

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建议:

1.提供“热气球、孔明灯”的视频。

2.学生实验中的观

察、记录、分析很

重要。

3.材料做一些改进。

2块钱一个的纸筒,

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立

得牢,不易倒。

教材中的纸筒易倒,

不安全,有火灾隐患。

蜡烛装在小托盘里,

方便学生取用,也不易

烧到旁边的纸筒。

教材的思路:

学生经历制作和观察的过程。

是一个风的模

拟实验。

我们的想法:

1.制作会比较耗学生的时间,重点转到对比、观察、记录、描述上来。

2.用透明的盒子代替纸盒,可以从各个方向上观察。

3.上、下两个孔的大小、蜡烛的高度要下水尝试,蚊香的选择很重要。

4.学生要静静地观察、记录,烟的走向

很容易受干扰。

烟的走向是把不可见

的空气的流动变为可见的空气的流动

的直接证据。

如果学生的认识发展还不错:

1.可以让学生尝试解释海陆风的形成。

2.进一步认识温度差异造成空气的定向流动。

3.也可以通过视频丰富学生的认识。

空气的分布

从空气是一种资源

的角度引导学生认

识空气。

同时,本课也是对

本单元学习内容的

总结和梳理,有助

于学生连贯地思考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且用不同的方式

表达出来。

单元小结

空气与生活

3

课例分享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2.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运用相关知识,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

3.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对于空气进行研究的兴趣。

(2)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乐于交

流表达。

(3)用实验现象做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做基于事实的推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生活。

(一)聚焦(3分钟)

1.师出示一张餐巾纸,浸入水中,

巾纸变湿。

再拿出一个杯子,把餐

纸团在杯底,问学生:

把这个杯子

直倒扣到水里,你认为里面的餐巾

会湿吗?

2.学生交流,并说出理由。

(预设:

会湿——水会进入杯子

不会湿——水不会进入杯子)

计意图:

了解学生对空气能占据空

已有的认识程度。

(二)探索(20分钟)

1.活动一:

实验探索纸会不会湿?

要求:

每个同学都做一遍,并记录下来,

想想: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这种现

象?

2.学生活动。

3.交流。

4.活动二:

空气与水的变化

要求: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过

程中的现象并记录,为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理解提

供直观的认识。

(三)研讨(12分钟)

1.学生展示记录单,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2.回忆今天做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