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7866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等。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作史料看待。

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称为“历史性传记”;

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唐雎(jū)     怫然(fú

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地(qiāng)

韩傀(guī)休祲(jì

n)

缟素(gǎo)色挠(ná

o)

寡人谕(yù

(2)通假字

①故不错(cuò

)意也(“错”同“措”,安放)

②仓(cānɡ)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3)古今异义词

虽然

(4)一词多义

使

(5)词类活用

①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②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③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④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⑤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6)文言虚词

(7)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者,……也”表判断。

②省略句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句首省略主语“吾”。

③倒装句

a.受地于先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先王受地”。

b.请广于君。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君请广”。

三、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

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使:

派遣,派出。

谓……曰:

对……说。

欲:

想。

以:

用。

守:

守护。

易:

交换。

直:

只,仅仅。

怫然:

愤怒的样子。

布衣:

指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徒:

光着。

抢:

撞。

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士:

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若:

如果。

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色挠:

神色变得沮丧。

挠,屈服。

谕:

同“喻”,明白,懂得。

者:

原因。

2.重点句子翻译

(1)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五百里的土地呢?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________。

文题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示例:

粉碎秦王妄图吞并安陵君土地的企图 唐雎完成了自己出使的任务

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

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

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4.秦王一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

他有什么反应?

秦王一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秦王说“灭韩亡魏”“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逆寡人”“轻寡人与”,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秦王的骄横。

他言辞奸诈,实际是恃强凌弱,不可一世,完全的强盗逻辑,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委婉中露出胁迫之意。

2.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是什么反应?

这体现了唐雎的什么性格特点?

凛然不惧,针锋相对,并以“士之怒”的例子以自比。

这体现了他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完成使命的责任感。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迫使秦王屈服;

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

这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

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从侧面衬托了唐雎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忠心爱国的优秀品质。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1)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

 

(2)我将要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文章也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本文是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的?

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礼,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

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阅读下面的短文,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说说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

“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

“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

“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

‘寡人不喜。

’臣曰:

‘王之行能如许由乎?

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

赵策三》,有删改)

性格特点:

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

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劝谏方式:

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五、课堂小结

本文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

10 唐雎不辱使命

1.理解文义,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准确理解隐藏着的“潜台词”。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荆轲在易水河畔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他不畏强暴,视死如归,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作品。

《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

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2.写作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目标导学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和难以理解的词句。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目标导学三:

分类积累,读懂文义

1.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2.教师点拨本文重点词语。

【通假字】

①故不错意也(“错”同“措”)

②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

【古今异义】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②否,非若是也(古义:

这样;

判断动词)

③长跪而谢之曰(古义:

道歉;

感谢)

【词类活用】

①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②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

③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一词多义】

①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解释为“派”,后一个解释为“出使”)

②徒:

A.免冠徒跣(裸露)

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③惠:

A.大王加惠(恩惠) B.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目标导学四:

把握情节,理清脉络

理清文章的思路,即把握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1):

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