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7121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开展社区教育服务

整合社区资源,针对社区全体居民进行以增进公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正义为宗旨的社会教育,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技能讲座,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民主建设的能力。

(五)开展社区居民自治服务

针对居民平时相互间往来少、互助少、文娱活动少、社区归属感不强等现象,组织开展社区居民自治互动活动。

一是开展楼院居民“一周一见面”交流会,架设居民沟通连心桥,互相理解、互相宽容,营造友爱氛围;

二是组织楼院的“单位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各种活动,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三是引导社区内的行政企事业单位与楼院建立“单位+楼院”联创联建互动平台,共创社区和谐;

四是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互帮活动,倡导居民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楼院新风;

五是开展丰富多彩文娱活动,建立社区文化广场,组织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用动听的歌声、欢乐的笑语、健美的舞姿来充实居民的闲暇生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和谐。

二、具体职责和任务

(一)社工

1、与高校师生建立长期互助合作的关系,确定具体挂点社区和实习生后,由各社区对其合作的实习生的工作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

2、协助社工专业学生了解社区基本情况、社区干部工作内容,重点围绕老年人居家养老、青少年发展、残疾人康复和社区矫正开展社工实务;

3、社区工作者提供1-2个典型案例,在社工专业学生协助下,一个月开展1个小组工作、2个个案工作、与3户家庭结成定期帮扶、组织4名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到社区工作中,由个案工作入手,逐步开展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4、活动开展时,做好前期策划和预估工作、面谈工作记录,总结评估,形成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提交社工专业老师指导和点评,将信息反馈到县区民政局,由县区民政局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定期收集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做好社区社工的宣传工作。

在专业义工撤离后,社区工作者能够独立开展社会工作实务。

(二)高校社工专业实习生(专业义工)

1、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掌握和了解社区基本情况(社区地理环境、人口状况、资源、文化特色等);

2、采用社会工作调查研究方法(如发放居民需求问卷、入户访问重点服务对象、召开居民或居民代表讨论会议等),确定社区总体的问题与需求,了解居民的现实问题与需求;

3、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4、定期将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围绕活动策划书、个案记录、小组活动启示、评估报告等)进行总结,形成文字资料,以文本形式交区社工局和社区各一份存档;

5、学习中遇到需上级协调的问题,及时向县区民政局寻求解决。

学期结束后,参加县区民政局举行的社会工作实习讨论会,进行工作经验总结,提出问题和建议。

(三)社区志愿者

1、由县区志愿者协会组织和管理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机关干部、党员、社区爱心人士和社会公益组织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建立志愿者档案,分类登记,根据社区需要或志愿者个人技能和意愿分配具体工作方向。

由志愿者推荐或选举出一名有能力、责任心和领导力的人担任队长,管理志愿者队伍及开展相关工作。

2、社区志愿者需积极参加社区社会工作室开展的各项社会服务工作,采取经常性服务与集中行动日相结合的办法,一般以周六、周日或节假日为集中行动日。

以服务社区困难群众、倡导和组织社区互助、结合社区特点和需求,开展有声势、有效果、有影响的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发展和居民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3、社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要定期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会,针对志愿服务、管理、考核和激励、志愿者发展方向提出意见,反馈到县区社工协会,进行协调和改进。

三、激励机制

1、社工、专业义工、社区志愿者有权利参加区举办的所有社会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岗社工及已经取得社工职称的社工有权利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上完规定课时,将获得培训合格证,并正式聘用上岗;

2、被正式聘用的社工可享受县区民政局的补贴,助理社工师每月元、社工师每月元,县区民政局每年增拨给社区社会工作室工作经费(参照相关文件要求);

3、县区社工协会依据《县区社工协会考核办法(试行)》对社工进行绩效考核,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对社工进行物质、精神奖励或批评教育。

专业义工、社区志愿者按《县区专业义工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给予奖励或批评教育。

4、社工、专业义工、社区志愿者对县区民政局、县区社工协会的意见和工作方法有异议的,可随时提出,县区民政局、县区社工协会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不足之处。

 

专业义工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和鼓励高等院校专业义工参加我区社会工作服务,表彰专业义工中的优秀人员,努力促进专业方式服务队伍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县区社会工作协会(以下简称县区社工协会)结合我县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考核办法:

一、考核原则

本着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进行评估。

二、考核主体

由县区民政局、县区社工协会、高校社工专业老师、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代表等共同组成评估组,依据本办法对专业义工进行评估,由县区民政局颁发“优秀专业义工”证书及资金。

三、考核对象

在社区内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

四、考核时间

季度评估为每季度的最后一周;

年度评估为每年的第四季度末。

五、考核依据

根据《县区社区社会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通过“1+2+5”的组织架构,即本社区社会工作者1名(取得全国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高校社工专业学生(挂点实习)2名、社区志愿者5名。

按照一个月开展1个小组工作、2个个案工作、与3户家庭结成定期帮扶、组织5名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到社区工作中,由个案工作入手,逐步开展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达到“1个工作室、1个专业社工、1套工作制度、1套工作经验、1套实务资料”独具县区特色的“五个1”的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目标,由区社工协会建立考核评估制度,明确考核评估标准、机构和纪律措施。

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以社会工作者能力、操守、业绩为主要考核评估内容,结合思想品德、职业素质、专业水平,由区社工作者所属机构和所服务单位、对象密切配合,进行综合考核评估。

六、考核标准

(一)服务时间

由县区社工局、县区社工协会对专业义工服务进行规范管理,督促各社区社会工作者及专业义工小组组长对专业义工的服务时间进行记录。

每季度累计服务时间(小时)

得分

80以下

0分

80-119

5分

120-159

10分

160以上

15分

(二)接案数和结案率

由县区民政局、县区社工协会对义工接案和结案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定期查收活动方案书及工作记录,评分标准如下:

个案工作评分标准

每季度累计接案

备注

6个以下

6个

6

每结案1个加1分

10个

12

15个

20

小组工作评分标准

每季度累计开展活动

3个以下

3个

每结案1个加2分

5个

15

8个

社区社会工作评分标准

1个以下

1个

2

每结案1个加3分

2个

5

4个

10

(三)工作记录表

以《社区社会工作操作手册》为依据,按规定表格完成工作记录及相应评估,根据表格完善程度及评估报告质量,由专业老师对其专业技能及专业操守进行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分别计8分、5分、3分和0分。

(四)发表文章

由县区社工协会和高校社工专业老师组成评估组,统计专业义工服务的案例,推选出优秀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在社工网上以博文形式发表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的,每一篇加1分;

由社工专业老师将优秀案例投稿至《社会工作》报刊杂志,经采用,一篇加2分。

(五)服务成果满意度

由区社工协会以问卷调查或上户访谈形式,对案主接受服务后的效果及服务成果满意度评估。

分为“非常满意、很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类,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和0分。

七、奖励办法

根据个人得分情况,评选出优秀专业义工,颁发“县区优秀专业义工”证书和奖金。

社区社会工作室操作细则

一、社区社会工作室人员构成

本社区社会工作者1名(取得全国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高校社工专业学生2名(挂点实习)、社区志愿者5名。

二、社区社会工作室隶属关系

社区社会工作室隶属于社区居委会,由县区民政局及县区社工协会负责业务指导。

三、社区社会工作室服务范围和内容

(一)服务范围

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矫治服务、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居民自治服务等项目。

(二)服务内容

社区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根据实际需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帮助社区居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挖掘生命潜能;

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合力解决社区问题;

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

四、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

1、在县区民政局及区社工协会的指导下为本社区及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社工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爱心、耐心;

2、研究制定本社区社会工作计划与目标,指导本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社会工作,并负责其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实务操作能力;

3、帮助弱势群体和其它需要帮助的人士,动员、开发和有效利用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来协助服务对象实现自我发展;

4、了解社区群众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改进社区福利状况,促进社区福利水平的整体提高;

5、对服务对象负责,遵循平等原则、尊重案主隐私、促进案主的自决权、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

6、尊重同事和其它专业人员,及时进行沟通,共同促进专业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7、向辖区成员单位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社会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并鼓励和组织其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五、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对社区居民个人层面的目标

1、通过个案会谈、小组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会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