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6015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④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②③为地球内部条件,④为地球外部条件。

5、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6、①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为:

光球、色球、日冕。

(温度由低到高)

我们用肉眼能见的明亮圆盘是指光球。

②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

耀斑

日珥

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与耀斑。

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4对气候变化、生物生长、人类健康都有影响。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

1、月地平均距离38.4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月球质量小,体积小引力小基本无大气和水

没有天气现象;

昼夜温差大;

万籁俱寂;

月球上空漆黑一片,星星格外明亮。

3、月球表面起伏不平,明亮的地方是高原和山脉,阴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

4、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称为恒星月(时间长度为27.32日)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称为恒星日(时间长度是23时56分4秒)地球绕日公转的真正周期称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恒星日、恒星月、恒星年均以恒星为参照点)

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时间长度为29.53日)

6、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即月球正面)的原因: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一样,而且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也一致。

7月相的成因:

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8、月相与农历日期

月相

新月(朔)

上弦月

满月(望)

下弦月

农历日期

初一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

注:

农历初三、初四为蛾眉月。

一轮明月指的是满月,晓风残月指的是蛾眉月。

8、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月相、天文现象

日、地、月一线且月球在中间——新月(日食发生在新月)

日、地、月一线且地球在中间——满月(月食发生在满月)

日、地、月垂直,月相为半个明亮的圆面——上弦月、下弦月

9、上弦月、下弦月的判断: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即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边天,西边亮。

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东边天,东边亮。

10、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月相、潮汐现象

日、地、月一线——新月、满月——大潮(指潮差大)

(因为月球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叠加)

“初一月半看大潮”

日、地、月垂直——上弦月、下弦月——小潮

(因为太阳引潮力削弱月球引潮力)

“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

11、潮汐大小取决于引潮力,同一地点一天内两次涨潮,两次落潮,连续两次涨潮或落潮的时间间隔为12时25分。

专题4地球运动

(4、5、10、14、15主要用于读图题,结合地理试卷上地球运动的题目)

1、地球自转方向:

北逆南顺(读图题经常根据顺逆判断南北半球)

2、以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恒星日)

——真正周期

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周期为24时(太阳日)

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的原因: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

3、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为0外,各地相等,15°

/小时

地球自转线速度:

赤道处最大(1670km/h),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注:

纬度60°

处的线速度是赤道处的一半。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地区.(0°

3、地方时是一条经线上的的时间。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经度每间隔1°

,差4分钟,每间隔15°

,差1小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经度差×

4分钟)

(±

“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就加,西边就减)

(经度差:

同减异加同为东经或西经,减;

一东经一西经,加)

4、每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

已知经度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

15°

余数≥7.5°

,则商数+1为时区数

余数<7.5°

,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数

中央经线:

×

所在时区数

5、区时: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因为相差15°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时区差×

1小时

东加西减;

时区差:

同减异加)

6、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

的地方时

7、180°

西东

东12区西12区

(最东边)(最西边)

8、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

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

9.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②产生时差③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

10、晨昏线: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①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

②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

(计算题)

11、近日点与远日点

近日点

一月初

速度快

远日点

七月初

速度慢

12、二分二至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

赤道

(0°

北回归线

23°

26’N

南回归线

26’S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四季和五带

1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昼、夜均为12小时)

②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③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15、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自太阳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即太阳直射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比如: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23°

26’N,即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

26’N。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23°

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16、五带:

热带有直射,温带终年斜射,寒带有极昼极夜

备注:

本初子午线即是0°

经线。

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专题5板块运动

1、全球共分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所跨经度最大)、太平洋板块(几乎全在海洋)

2、岩石离洋脊越近,年龄越轻;

离洋脊越远,年龄越老。

3、洋脊——洋壳诞生处

海沟——洋壳消亡处

4、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5、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

6、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例:

①大西洋——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张裂产生的。

②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③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④★北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和岛弧链——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

⑤科迪勒拉山系(包括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的海岸山脉。

7、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面,先感到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晃。

8、震级每升高一级,能量增加30倍,升高两级,能量增加900(即30×

30)倍。

9、烈度与震级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则不一样。

10、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若问某次地震为什么损失惨重,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

11、世界上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①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最大的地震带);

②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注意看图上两者所处的位置)

12、世界上地震带和火山带的分布基本一致,多分布于板块交界处,因为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专题六岩石与矿物

1、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同一类岩石,成因相似。

2、岩浆岩——整个岩石圈的主体。

岩石类型

特点

常见岩石

侵入岩

晶体颗粒较粗

花岗岩

喷出岩

晶体颗粒细小,多气孔

玄武岩

3、沉积岩——地壳表层分布最广。

①特点:

成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②沉积岩种类:

砂岩、砾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煤。

(“白石丽莎你也”)(化石常见于沉积岩中)

4、变质岩

①特点:

岩性致密;

颗粒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

②常见变质岩:

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石英砂岩变质而成);

(石英砂岩是沉积岩;

石英岩是变质岩)

片岩、板岩(都是页岩变质而成);

片麻岩(花岗岩变质而成)。

5、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花岗岩山体;

张家界——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

泰山——变质岩构成。

6、三大类岩石的循环转化示意图

注意:

①岩浆只能转化为岩浆岩;

②沉积岩和变质岩必须先熔化为岩浆,才能转化为岩浆岩。

③沉积岩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

想要成为沉积岩,就要经过外力作用(即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想要成为变质岩,必须经过变质作用。

7、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三者的关系

8、花岗岩的矿物组成——黑云母、石英、长石。

9、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氧、硅、铝。

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专题七地貌

1、主要的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2、流水地貌

①流水作用塑造了流水地貌,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

在河流的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主要是下蚀)为主,下游以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

②中游以侧蚀为主,形成曲流,凹岸侵蚀,而泥沙在凸岸堆积,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

3、喀斯特地貌

①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我国西南各省区十分常见。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都是喀斯特地貌)

②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孤峰和峰林、溶蚀盆地、洼地、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溶洞(石笋、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③溶洞——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

石笋、石柱、钟乳石——流水的堆积作用。

4、海岸地貌

①海蚀地貌海岸线曲折,水深,适合建深水港。

②海积地貌海岸线平直,滩涂利用。

5、风成地貌

①风蚀地貌(风力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