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492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一观点(  )

A.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

C.体现鲜明的民本思想D.强调了宗族血缘关系

【解析】 材料体现了孟子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各阶层都要注重“仁”,这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故选B项。

3.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

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墨翟“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答案】 D

【解析】 “知足常乐”体现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

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

C.墨家D.法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兼爱”主张。

5.(2014·

南昌三中)“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最有影响”不等于都是肯定,因为从材料中提到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依据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判断《中华文化史》的作者是否定董仲舒“三纲五常”学说的。

而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独尊儒术”、否定“大一统”均与题干不符合,故选D。

6.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

“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

”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有关的是(  )

A.君权神授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D.心外无物

【解析】 向老天爷求雨,这体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思想。

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这反映了“心学”的观点。

8.(2014·

江西丰城)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解析】 一定时期内的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为本”思想在一些士大夫中出现,所以选C项。

9.(2014·

江西南昌)“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解析】 材料中“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主张主要反映的是对人的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申。

故此题应选B项。

A、C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但是影响力有限,并未上升到动摇传统思想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D项错误,只能说对以后的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10.“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

”下列相关表述有悖史实的是(  )

A.左思因赋写的好而得到汉武帝重用

B.造纸术已经发明

C.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

【答案】 A

【解析】 据“西晋太康年间”这一信息可确定A项明显有悖史实。

11.《金史》记载:

“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B.指南针

C.印刷术D.造纸术

【解析】 据材料中的信息可判断它是发明于唐朝的火药。

12.美学家指出:

“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  )

A.《清明上河图》B.《红楼梦》

C.《诗经》D.《兰亭序》

【解析】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汉末魏晋六朝时期的作品,故只有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符合题意。

13.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

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见右图)。

此画的风格应为(  )

A.宫廷画B.文人画

C.民俗画D.人物画

【解析】 据题干分析,作者用苏武牧羊假寐表现“家万里”的意境,求神似和气韵,是文人画的特点。

14.(2014·

济南一中)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  )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解析】 “诗圣”是指唐朝诗人杜甫;

A是指司马迁著《史记》;

B是悼念宋教任;

D是指李白;

C是对应杜甫,符合题意。

15.“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落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若委实冤枉,如今是三伏天道,下尺瑞雪遮了窦娥尸首。

看这楚州亢旱三年。

”这种文学的表达形式,在何时最盛行(  )

A.魏晋B.唐

C.宋D.元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中文学形式是元曲。

16.“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

A.魏源的《海国图志》B.张之洞的《劝学篇》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的观点是“中体西用”,这是洋务派的主张,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选B。

17.(2014·

江西丰城)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根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

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19世纪40年代;

B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年代;

C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19世纪90年代;

D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20世纪20年代末。

故此题应选C项。

18.某高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  )

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

D.有请“德赛”两先生——新文化运动

【解析】 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背景下,康梁维新思想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

19.“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解析】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固有题干中所说。

20.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

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

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

A.毛泽东B.陈独秀

C.李大钊D.鲁迅

【解析】 材料指李大钊在中国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

2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

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幅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洪秀全B.梁启超

C.孙中山D.毛泽东

【解析】 依据“废两千年帝制”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22.关注民生问题一直贯穿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反对民族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C.限制小私有者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解析】 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富民”,与此相符的只能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A、B两项;

C项与孙中山的主张不符,排除。

23.毛泽东认为: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

A.土地革命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国共合作方针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析】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4.(2014·

江苏盐城)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

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

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

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思想基础

【解析】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时间在1992年1月,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10月,“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前发表的,所以B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其它三项符合史实,是正确的。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