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4035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科学家合成的一种纳米小人结构如图。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一氯代物有10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详解】A.该物质不含亲水基团,不能溶于水,A错误;

B.1mol苯环可与3mol氢气加成,1mol碳碳三键可与2mol氢气加成,分子中含2个苯环,5个碳碳三键,故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

3+5×

2)mol=16molH2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

C.该分子有11种等效氢,一氯代物有11种,C错误;

D.该分子中存在单键的C,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D错误。

答案选B。

3.我国科学家首次抓住“兔耳朵”解密催化反应“黑匣子”。

图a是TiO2结构图,图b是TiO2吸附H2O后形成“兔耳朵”的结构图,图c是图b的俯视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a可知,每隔4个Ti原子会有一列凸起

B.由图b可知,凸起位置上的Ti原子是反应的活性位点

C.由图c可知,水分子和羟基之间靠共价键结合

D.将CO引入体系,通过观察凸起结构变化,证实水煤气变换催化反应的发生

【答案】C

【详解】A.a图中,两个凸起的Ti之间隔着4个Ti,A正确;

B.b图中,只有凸起的Ti原子才能吸附水分子,故凸起位置上的Ti原子是反应的活性位点,B正确;

C.c图中水分子和羟基之间靠氢键结合,C错误;

D.水气变换反应为CO+H2O=CO2+H2,引入CO,若凸起结构中水分子减小,则证明水煤气变换催化反应已发生,D正确。

答案选C。

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KNO3杂质

将固定溶于水配成溶液,蒸发结晶并趁热过滤

B

检验乙酸乙酯中是否含有乙酸

加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并振荡,观察下层溶液颜色变化

C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D

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

向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AB.BC.CD.D

【详解】A.NaCl中混有少量KNO3,先将其溶于水,蒸发结晶,NaCl迅速析出,KNO3量少,不能析出,由于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温度降低,KNO3的溶解度快速减小,可能析出KNO3晶体,故蒸发结晶后应该趁热过滤,防止KNO3析出,让其留在母液,从而分离,A正确;

B.乙酸乙酯能和NaOH反应,无论有无乙酸,下层(水层)溶液颜色均会变浅,B错误;

C.若溶液中存在CO32-+H2OHCO3-+OH-平衡,加入BaCl2后,Ba2+和CO3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平衡会向左移,OH-浓度减小,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红色会变浅,C正确;

D.向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说明发生了2I-+2Fe3+=2Fe2++I2,Fe3+的氧化性强于I2,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反应2I-+2Fe3+=2Fe2++I2不能发生,Fe3+的氧化性弱于I2,D正确。

【点睛】D.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

5.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高效电解质(如图所示),其中W、Y、X、Z、Q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Q位于同一主族,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与Q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B.阴离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Z>

Y>

XD.W和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呈碱性

【分析】

4个X原子均形成2个共价键,Q形成6个共价键,X和Q位于同一主族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Q,所以X为O,Q为S,W和阴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且原子序数最小,则W为Li,2个Z均形成一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比Q小,则Z为F,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与Q相等,则Y为N,综上所述,W、Y、X、Z、Q分别为:

Li、N、X、F、S,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S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不一定为强酸,例如H2SO3是弱酸,A错误;

B.由阴离子只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可知,Y(N)原子最外层只有5+1=6个电子,B错误;

C.Z(F)、Y(N)、X(O)三者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Z(F)>X(O)>Y(N),C错误;

D.W和X形成的化合物为Li2O,Li2O溶于水生成LiOH,LiOH溶液显碱性,D正确。

6.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太阳能驱动的H2S分解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A.丙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B.丁区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和H2

C.理论上甲区每生成1molS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为2mol

D.该装置实现了利用太阳能间接将H2S分解为S和H2

从图上可获得如下信息:

甲区:

通入H2S,发生H2S+2Fe3+=2Fe2++S↓+2H+,S通过甲装置下端排出,Fe2+和H+通过甲和乙之间泵到达乙区,Fe2+在乙区失电子发生Fe2+-e-=Fe3+,Fe3+从左上面管子回到甲区循环,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丙区,发生,从右上边管子到达丁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H2↑,从丙和丁之间的泵回到丙区循环,H2排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丙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正确;

B.由上面分析可知,丁区在催化剂表面分解生成和H2,没发生电化学反应,B错误;

C.甲区产生S的反应为:

H2S+2Fe3+=2Fe2++S↓+2H+,由反应可知,每生成1molS,产生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为2mol,C正确;

D.该装置实现了利用太阳能间接将H2S分解为S和H2,D正确。

【点睛】不要凭空遐想,一定要结合图来分析!

7.向0.02mol·

L-1CuSO4溶液中匀速滴加1mol·

L-1氨水,先观察到有浅蓝色沉淀[Cu2(OH)2SO4]生成,后沉淀溶解,逐渐变为深蓝色溶液。

该实验过程体系的pH和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A.c(Cu2+):

a点=b点

B.bc段生成浅蓝色沉淀的反应为

C.d点时:

D.导电能力:

c到d溶液pH突变,说明c点沉淀达到最大值,a到c发生生成沉淀的反应:

,c到e发生沉淀溶解反应:

+=2+8H2O+SO42-+2O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a到b发生,c(Cu2+)减小,故c(Cu2+):

a点>b点,A错误;

B.bc段生成浅蓝色沉淀的反应为、而不是,B错误;

C.c点沉淀达到最大值,此时溶质为(NH4)2SO4,c到d,pH突变,但导电率几乎不变,故d点,溶质为(NH4)2SO4和,那么d点溶液中电荷守恒为:

c(NH4+)+c(H+)=c(OH-)+2c(SO42-),因此时pH>7,c(H+)<c(OH-),故c(NH4+)>2c(SO42-),C错误;

D.b’点之前释放NH4+,导电能力增强,b’之后释放和OH-,导电能力降低,说明导电能力,D正确。

【点睛】找到起点、恰好完全反应的点以及分析每一段所发生的反应是解决本类题的关键。

8.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易溶于水、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其制备原理为:

△H<

0,同时利用乙酸丁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90.7℃)及时分离出水,以提高产率。

实验装置如图。

(1)过氧乙酸保存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避光B.低温C.密闭D.隔绝空气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其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填“乙酸”或“双氧水”)。

(3)为减少反应瓶中乙酸丁酯的损耗,反应开始前,在油水分离器中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4)反应体系采用减压的目的是____。

(5)过氧乙酸(含有少量H2O2杂质)的含量测定流程如图。

①判断H2O2恰好除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②过氧乙酸被Fe2+还原,还原产物之一为乙酸,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若样品体积为VomL,加入c1mol·

L-1FeSO4溶液V1mL,消耗c2mol·

L-1K2Cr2O7溶液V2mL。

则过氧乙酸含量为______________g.L-l。

【答案】

(1).ABC

(2).恒压滴液漏斗(3).双氧水(4).在油水分离器中加满乙酸丁酯(5).减压可以降低共沸物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过氧乙酸分解(6).当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7).CH3COOOH+2Fe2++2H+=CH3COOH+2Fe3++H2O(8).

乙酸和过氧化氢在反应瓶中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利用水和乙酸丁酯的沸点相近形成共沸物带出水,使反应右移,提高产率。

产生的水蒸气和乙酸丁酯蒸汽在蛇形冷凝管冷凝成液态,水和乙酸丁酯不相溶,且水的密度大在下层,上层乙酸丁酯满了后回流反应瓶循环,提高乙酸丁酯的利用率。

【详解】

(1)过氧乙酸易溶于水、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应当避光、低温、密闭保存,故答案为:

ABC;

(2)仪器a为恒压滴液漏斗,因双氧水易分解,用来盛放双氧水,需要时滴加双氧水,故答案为:

恒压滴液漏斗;

双氧水;

(3)反应开始前,在油水分离器中加满乙酸丁酯,这样乙酸丁酯可快速回流反应瓶,从而减少反应瓶中乙酸丁酯的损耗,故答案为:

在油水分离器中加满乙酸丁酯;

(4)产物过氧乙酸受热易分解,减压可以降低共沸物的沸点,从而可人为降低反应瓶中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过氧乙酸分解,故答案为:

减压可以降低共沸物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过氧乙酸分解;

(5)①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过氧化氢没除尽之前,加高锰酸钾,高锰酸钾紫红色会褪去,若过氧化氢已除尽,再滴入高锰酸钾,溶液将变为紫红色,故答案为:

当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Fe2+作还原剂,氧化产物为Fe3+,过氧乙酸为氧化剂,还原产物为乙酸,结合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OH+2Fe2++2H+=CH3COOH+2Fe3++H2O,故答案为:

CH3COOOH+2Fe2++2H+=CH3COOH+2Fe3++H2O;

③Fe2+总物质的量=c1V1×

10-3mol,n(K2Cr2O7)=c2V2×

10-3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K2Cr2O7~2Cr3+~6e-~6Fe2+~6Fe3+,即每1molK2Cr2O7与6molFe2+恰好完全反应,所以,与c2V2×

10-3molK2Cr2O7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