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2612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

《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Word文档格式.docx

4、深刻的专业教育课

三、实习目的:

1、了解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灾害)及其防治方法

2、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3、初步掌握阅读地质图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方法

4、通过室内标本和野外参观,掌握常见矿岩、构造等识别方法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工程地质资料和撰写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四、实习内容

1、常见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

2、地形图、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地质罗盘的使用

3、莲花山踏勘

4、工程地质勘察

5、完成实习报告

五、实习安排:

星期

内容

地点/时间

04/08

⒈实习动员(8:

30开始)

⒉观看视频

⒊借实习资料、工具

⒋工程地质图阅读讲座

上下午

教5-303

大学城

04/09

⒈观看视频

⒉阅读整理资料矿岩标本实习

04/10

⒈野外实习:

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⒉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莲花山

04/11

⒈整理资料

⒉矿岩标本及地质构造实习

3.编写实习报告

实验室202

04/12

归还资料/提交报告(16:

00之前)

目录:

前言概述·

·

(4)

视频、录像观看·

(4-6)

观看后感想和收获㈠·

(6-7)

实验室参观、资料借阅、讲座·

(7-8)

收获和感想㈡·

(8-9)

莲花山实地踏勘·

(9-12)

收获和感悟㈢·

(12-13)

综述·

(13)

参考文献·

(14)

前言概述

①实习的重要性:

半个学期的地质学课程已经结束,我们在课堂上认真的聆听了李老师的每节课,但是书本上和理论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

根据专业设置要求,学校统一组织了这次工程地质学的实习。

②实习动员

4月8日的早上天空一直淅淅沥沥的下着雨,实习的第一天,史老师严肃的做了一个开场白,我的记录本上还留着史老师的一些话: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实习要摆在和上课一样的位置,包括外出时,也请大家记得,我们的主要任务,而不是单纯的玩玩、踏青·

史老师的话简单明了,直白的让我们认识到的实习重要性。

我从中认识到,我们的实习并不一定会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去实验室看看模型、拍拍照、踏踏青,我们是有实习任务的,我们要在实习中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感受去体会和认识,如对实物、模型、图件、罗盘仪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进一步的理解书本、巩固我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

通过野外的踏勘进一步的了解场地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带着问题去探索、发现、实践。

正是有了史老师带有方向性的动员,在以后几天的实习环节收获了很多知识。

视频、录像、讲座

同样在4月8和4月9号这天,实习动员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实习阶段,首先是我们看一些视频,在课堂也做了很多记录,形象的了解到了一些地址现象和地质灾害。

①喀斯特森林

我们首先观看了贵州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影片中我惊人的了解到该森林的总面积竟然达到211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7.54%。

根据各方面了解的情况和资料证明:

茂兰喀斯特森林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较强的残存森林。

该区由森林和喀斯特地貌组合形成的生态系统,包含着复杂而深奥的科学内容,它不仅是科学工作者研究喀斯特森林、植被、动物、土壤、气象、水文地质以及生态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博物馆,而且它以独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影片中贵州大学的一个教授这样讲:

“这里的喀斯特地貌相当广泛的程度上超脱了喀斯特风景的固定程式,改变了喀斯特荒芜的情调,把千姿百态的山光水景、地下溶洞与碧绿的森林景色揉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完美的自然景色。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了解到的岩溶地貌是这样的定义:

喀斯特地形也称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

课堂上我们的学习都是围绕岩溶的诱发条件和工程防治措置而进行性。

岩溶的成因包含: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性、水的流动性。

它的发育要有充足的水源补充[1]。

([1]:

《工程地质学》宿文姬李子生华纳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6年8月)显然贵州的这个地区符合以上条件。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可溶岩分布地区形成各种独特的地貌形态,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供人们旅游观光。

然而,由于岩溶作用的结果,使可溶性岩体的结构和形态发生了变化,岩石的强度大大降低,透水性明显增强,并富含深层地下水。

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岩溶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都很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多样,面临渗漏、地基稳定、地下室稳定、突然涌水、涌泥的多重问题[2]([2]:

《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张忠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7月)当然,我们也可以针对石芽地基、溶洞地基、土洞地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可以采用疏导、跨越、加固、堵塞、钻孔充气、恢复水位等综合性治理措施[1]。

但是,面对日益减少和到处出现的石漠化岩溶地貌,我们究竟是依旧进行人为开发还是保护起来进行研究,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厘米土壤的形成需要一万年”影片中的教授如是说。

喀斯特森林在稀薄的近乎是没有土壤的岩溶地区见缝插针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在一定水分和热量的条件下岩溶地貌上是可以长森林的。

这为石漠化地貌的整改提供了可研究的方向。

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喀斯特森林就会退化发生:

森林→灌木→草丛→石漠的演变,而要想把这个过程逆转,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②工程地质灾害

Ⅰ.泥石流

我们学习过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形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等特点;

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3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1]。

虽然我们观看的影片比较模糊,但是很明显,影响的拍摄过程是在大雨中的,并且全程比较靠近泥石流。

我们见识到了泥石流强大的破坏力,几米高的岩石都能被其逐渐推动、吞没,在流通区的转弯处激起几米的泥石浪,一路流通并逐渐加大,山高坡陡谷深,乱石层、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浑浊的泥石流,其破坏能力更大。

它不仅可以冲毁所经路程碰到的一切,还可掩埋乡镇农田,阻塞河流。

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

活动频繁、危及面广;

且重复成灾。

我国是多山之国,受岩层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许多山体陡峭,岩石结构不稳固,森林覆盖面积不多,遇到季风气候的连阴雨、大暴雨天气,常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黄土高原、天山、昆仑山等山前地带、太行山、长白山泥石流危害都很严重[3]。

([3]:

《工程地质学概论》张咸恭王思敬地震出版社2005.)因此泥石流的防治对工程建设很重要。

1)泥石流的防治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确定泥石流的规模和类型。

对于大型、特大型泥石流以绕避为好。

②无法绕避的,工程应尽可能选择在流通区段和采用合理的工程结构和综合治理措施;

及时清淤。

2)防治泥石流的主要工程措施包括[1]:

①拦挡工程:

包括拦挡墙和格栅坝等。

主要用于泥石流的上游。

目的是将松散的固体物质拦挡在形成区内,尽可能地减少流入流通区和堆积在沉积区的固体物质数量,及时清淤。

②排导工程:

包括排洪道、导流槽和导流堤等。

主要用于流通区末端的出山口处。

目的是控制泥石流在流出山口后,沿着规定的方向和位置通畅排泄和堆积,及时清淤。

③水土保持:

包括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综合整治措施等。

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

影片中,对泥石流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在流通区修筑了一些顺坝和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泥石流预防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

并且修建了导流堤,改变了泥石流的流径。

Ⅱ.铁西滑坡

在4月9号的上午,我们观看了迄今为止发生在我国铁路史上最严重的上最滑坡灾害——“铁西滑坡”。

滑坡体从长120米,高40~50米的采石场边坡下部剪切滑出。

剪出口高出采石场坪台和铁路路基面10米。

滑坡体填满采石场后,继续向前运动,掩埋铁路涵洞、路基,堵塞铁西隧道双线进洞口,堆积在路基上的滑坡体厚达14米,体积为220万立方米。

越过铁路达25~30米,掩埋铁路长160米,中断行车40天,造成的经济损失仅工程治理费就达2300万元。

影片中显示,滑坡发生处正是一个采石场,大量的爆破、采石使岩体结构日益遭受破坏和松弛。

导致山坡上方出现明显的开裂、下错等蠕动变形。

雨水和沟水渗入滑坡体内,不仅给滑体增加了水压力,也对滑坡面碳质岩起了软化作用,加剧了山坡的变形,终于酿成滑坡灾害。

因此,铁西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是采石。

而频繁的爆破震动和地下水活动则起促进作用,加强了滑坡的形成和发展[4]([4]:

铁西滑坡发生发展规律与整治工程实践胡余道——《中国典型滑坡》1986年 

 

P642.22)。

铁西滑坡的形成前滑坡形成的岩土条件、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同时的得到了满足,加之此处本来就是一个古滑坡,一系列生成条件使其复活。

但是,除了以上这些条件诱发铁西滑坡形成外,我也从影片中发现,在滑坡形成前,刚刚有一辆载重火车从这里经过。

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滑坡的形成和此次火车造成的震动也可能有一定关系,毕竟,如果产生共振,其破坏力也是很大的。

有可能加剧了滑坡的形成。

不知有没有道理?

观看后感想和收获㈠

Ⅰ.通过直观感受的体会和认识,进一步的理解了书本、巩固我们的理论知识,比如影片中的崩塌、滑坡给我们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对其工程性质有额更深层次的记忆。

Ⅱ.野外勘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程地质人员的野外工作相当的辛苦,比如影片中的泥石流的拍摄,冒着大雨背负着沉重的器材在山间奔波,并且一直跟踪十分危险的泥石流近距离拍摄,可谓是冒着生命危险。

真正掌握一门知识或者一种规律并不是简单的,不但要具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