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1470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训练题2Word格式.docx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

A.新兴地主的产生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D.井田制瓦解

7.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8.下图是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他是(  )

A.庄子B.孙武

C.墨子D.韩非

9.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

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

①因材施教  ②温故而知新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深得人民拥护

B.墨子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深得世人支持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主张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

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至少列出三条“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

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2.B3.D4.A5.D6.C7.D8.D9.C10.C

11.

(1)分别是孔子、韩非子。

各属于儒家、法家。

(2)历史地位: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著名言论: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当仁不让于师”;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答出四条即可) 

(3)不同:

孔子主张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韩非子强调“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认识:

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合作探究题:

1.说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2.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3.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

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4.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5.填表:

按表中的要求,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

孙武

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1.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1)政治主张:

核心是“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

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反对残暴的统治和任意刑杀。

(2)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

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

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

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5)地位: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3.①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②我认为有用。

它使人认识到:

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

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4.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

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墨子的“兼爱”“非攻”;

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

春秋末期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6.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