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1128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5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图4-1典型潜油电泵采油系统

1.潜油电泵系统部件

1)电机

电机用于驱动离心泵转动。

井下电机一般为两极三相鼠笼感应电机,工作原理与地面电

机相同,在60Hz时的转速为3500rpm(r/min),目前电机的功率范围为5.5-735kW,根据实

际需要电机可以采用几级串联达到特定的功率。

电机内充满电机油,用于润滑和导热,运行

电机产生的热量由电机油通过电机外壳传给井液,井液将热量带走冷却电机,因此电机必须

安装在井液流过的地方。

2)保护器

保护器主要用于将电机与井液隔开,平衡电机内压力和井筒压力。

保护器的作用是连接

电机的驱动轴与泵轴,连接电机壳与泵壳;

保护器的充油部分与容许压力下的井液连通时,保证电机驱动轴密封,防止井液进入电机;

当电机运行时,电机内的润滑油因温度升高而膨胀,保护器内有足够的空间储存因膨胀而溢出的电机油,防止电机内压力上升过高,反之当

油温下降收缩时,保护器内的油又补充给电机;

保护器中的止推轴承用于承受泵轴重量和各种不平衡力;

保护器外壳也作为电机油附加冷却面;

可以罩住电机的止推轴承。

普遍使用的

保护器包括连通式、沉淀式和胶囊式,主要区别在于隔离电机和井液的方式不同。

3)气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的作用是将游离气从井液中分离,减小气体对泵特性的影响。

当泵吸入口气

液比超过10%时,泵的特性变差,甚至可能发生气锁,因此采用分离器使进泵的气量在泵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分离器的分离能力由分离效率描述,分离效率是套管产气量与泵吸入口

条件下游离气量之比。

分离器主要包括沉降式和旋转式。

沉降分离器只能处理泵吸入口气液比在10%以下的

井液,而且分离效率最高只能达到37%。

旋转式分离器能处理泵吸入口气液比在30%以内的井液,分离效率高达90%。

分离器应根据泵吸入口游离气量进行选择。

如果分离器能力一定,反过来可确定泵的最

小吸入压力和井的产能。

对于气体含量很高的井,还须选用高级气体处理装置。

该装置根据压降越低流体混合越

均匀的原理工作。

气液混合物在进泵前均匀混合使之接近单相流动,防止气锁,以提高泵效。

4)电缆

电缆用于向井下电机供电,它由电缆卡子固定在油管上的动力电缆和带电缆头的电机扁电缆组成。

电缆主要包括圆电缆和扁电缆,扁电缆主要用于电机或套管环形空间间隔较小的

井。

电缆中的导线有铜的或铝的,可以有多股,导线之间和导线外部有绝缘层,绝缘层必须

耐温、耐压、耐井液浸蚀,有时在绝缘层外有一个铅护套,在护套外用金属铠皮进行铠装保

护。

不同型号电缆的电压降不同,如图4-2所示。

电缆的型号用数字表示。

铜线电缆型号有

1#、2#、4#、6#、8#、10#,铝线电缆有2/0#、1/0#、2#、4#、6#、8#。

50

40

30

20

10

°

30我60S0100120

60

图4-2电缆电压降

5)控制屏

控制屏主要用于控制井下电机的运行,它由电机启动器、过载和欠载保护、手动开关、

时间继电器、电流表组成。

控制屏的电压范围为600〜4900V。

控制屏的用途是自动控制潜

油电泵系统的启动和停机;

具有短路、过载、欠载保护功能,以及欠载延时自动启动功能;

通过电器仪表随时测量电流和电压,可以跟踪系统运行状况;

应用变频控制屏可以灵活调节和控制产量的大小。

变频控制屏可以改变传给井下电机的频率。

变频控制屏通过变速驱动装置进行工作,变速驱动装置是一个可编程的集成控制系统。

变频控制屏的频率可以在30〜90Hz内任意变化,

改变电机转速,灵活调节泵的排量,这种控制屏不会把电源瞬变传到井下,而且具有软启动功能,减少机组的损坏。

6)变压器

变压器用于将交流电的电源电压转变为井下电机所需要的电压,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

工作的。

一般采用三种变压器:

三个单相变压器、三相标准变压器和三相自耦变压器。

7)接线盒

在井口和控制屏之间必须装一个接线盒。

接线盒的作用是连接控制屏到井口之间的电缆;

将井下电缆芯线内上升至井口的天然气放空,防止天然气直接进入控制屏,使控制屏产生电火花时引起爆炸。

8)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井下压力和温度。

它可以确定井的产能,便于自动控制。

9)单流阀和泄油阀

单流阀一般装在泵上方两到三根油管处。

当井液的气液比较高时,单流阀的位置还应上移,因为在停泵和防止气锁时,需要给泵内气体上升留出必要的空间。

其作用是在停泵时保持油管内充满流体,易于起泵,消耗功率最小;

操作安全可靠,地面关闸时油管柱内的气体易压缩,形成高压,操作不安全;

防止停泵后液体倒流,使机组反转,这时起泵易烧毁电机,损坏轴和轴承,发生脱扣现象。

泄油阀是一剪切插销装置,安装在单流阀上方一根油管处。

其作用是在泵的油管柱上装有单流阀时,必须同时在单流阀上方装一个泄油阀,以防止起泵时油管柱中的井液在卸油管时流到地面上。

10)扶正器

扶正器对泵和电机起扶正作用,使机组处于井筒中间,以便电机很好冷却,防止电缆与套管内壁摩擦损坏。

扶正器应固定不动。

2.潜油电泵系统的安装方式潜油电泵的主要安装方式分为标准安装(图4-1)、底部吸入口安装和底部排出口安装。

潜油电泵的安装方式不同,系统的组成和用途不完全一样。

按照标准安装方式,由下往上依次是电机、保护器、气液分离器、多级离心泵及其它附属部件,主要用于油井采油。

电机应在射孔段以上,使井液从电机旁流过,冷却电机,如果电机在射孔段以下,应采用电机罩引导流体从电机旁流过,电机罩还起气液分离器的作用。

底部吸入口系统用于油管摩阻损失大或泵径大的井。

这种系统是从一根插到井底的尾管吸入流体进泵,通过带封隔器的油套管环形空间排出流体,因此提高了排量和效率。

该系统的安装方式与标准安装方式不同,泵和电机的位置刚好是颠倒的,从上到下依次是电机、保护器、排出口、泵、吸入口。

底部排出口系统用于将上部层位的地层水转注到下部层位,适用于油田注水开发或气井排水采气。

这种系统是从油套管环形空间吸入流体进泵,通过尾管排出到下部层位。

该系统的安装方式与标准安装方式也不同,泵和电机的位置也是颠倒的,从上到下依次是电机、保护器、吸入口、泵、排出口。

潜油电泵也可用于增压泵系统和采-注系统。

系统的安装方式与标准安装方式相同。

、井下多级离心泵工作特性

其工作原理与地面离心泵相同。

井下多级离心

井下多级离心泵是举升井液的关键部件,

泵由许多单级离心泵串联组成。

单级离心泵由装在泵轴上的旋转叶轮和固定在泵壳上的导轮组成,导轮的流道面积逐渐扩大,如图4-3所示。

图4-3单级离心泵

离心泵工作原理是:

叶轮旋转后离心力的作用使叶轮流道中的液体增压和加速,从叶轮

流道出口排出,叶轮旋转机械能转变为流体的压能和动能。

流体进入导轮,将一部分动能转变成静压。

流体进入下一级叶轮,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最后一级叶轮。

1.离心泵的特性

离心泵的特性是指排量、压头、功率、效率与转速之间的关系。

泵的排量是指泵在单位

时间内输送的流体体积。

泵的压头是指单位重量流体通过泵增加的能量,也称为有效压头或

扬程。

泵的功率是指电机传给叶轮的功率,称为泵的轴功率。

泵的有效功率是指泵内流体获

得的功率,即为电泵采油系统有效功率。

泵的效率是指泵的有效功率与泵轴功率之比。

转速

是指泵轴单位时间内的转数。

液柱压头与压力之间关系为

P100P

H二gf

fL(4-1)

式中H压头,m;

p——压力,MPa;

gf流体压力梯度,MPa/m;

Y――井液平均相对密度。

1)离心泵特性的理论分析

离心泵实际的工作特性非常复杂。

为了简便起见,假设叶轮的叶片数量无限多,使流体沿叶轮流道表面的切线方向流动;

忽略摩阻损失;

叶轮流道内完全充满流体;

流线上相似的点的速度相同。

在这些假设条件下计算的压头称为理论压头。

流体在叶轮流道中的流动一般采用速度三角形分析。

在叶轮入口或出口,流体的绝对速

度是叶轮圆周速度和流体沿叶轮流道表面切线方向流动相对速度的矢量和,如图4-4所示。

图4-4速度三角形分析

描述离心泵特性的基本方程可通过动量矩原理导出。

动量矩原理是在稳定流动状态下,

单位时间内流体流入和流出叶轮的动量矩变化等于作用在流体上的外力矩。

外力矩是泵轴的扭矩,它等于泵轴功率和叶轮旋转角速度之比,如果流体通过泵没有能量损失,泵轴功率将完全转变为流体的有效功率。

动量矩方程为

mc2R2cos:

-2-mc1R1cos:

-1

(4-3)

二c2R2cos:

27只cosg

式中m――井液质量流量,kg/s;

a1、a2――分别为叶轮入口、出口处绝对速度与叶轮旋转切线方向的夹角,rad;

ci、C2――分别为叶轮入口、出口的绝对速度,m/s;

Ri、R2分别为叶轮入口、出口的半径,m;

3叶轮旋转角速度,rad/s。

上式是离心泵的基本方程,也称欧拉方程,适用于不可压缩和可压缩流体。

由上式可以

看出,泵产生的有效压头与流体密度无关。

2)影响离心泵实际压头偏离理论压头的因素

离心泵的实际压头一般都低于理论压头。

原因在于叶轮的实际叶片数目是有限的,而且

在泵内还存在各种能量损失,能量损失包括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叶轮数目有限会使叶轮流道中流体形成相对环流,如图4-5所示。

相对环流使叶轮出口

处的绝对速度下降,吸入口处的绝对速度上升,叶轮实际压头低于理论压头。

叶片数越多,叶轮流道越狭窄,相对环流量越小,因此大排量泵的压头低于小排量泵的压头。

图4-5叶轮流道中的相对环流

水力损失是指泵的叶轮流道内的沿程阻力,因流道扩大、缩小、吸入口流体冲击损失,

排出口流体混杂、涡流损失,速度改向损失,各种分离流动损失。

水力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低于理论压头,这种影响采用水力效率描述,泵的水力效率等于泵的有效压头与传给叶轮中流体的总压头之比。

容积损失是指高压液体通过叶轮和导轮间的间隙产生的漏失损失。

它使流体流过叶轮的

实际流量大于泵的排量,使泵的实际压头低于理论压头。

这种影响采用泵的容积效率描述,泵的容积效率等于泵的实测排量与叶轮排量之比。

机械损失是指叶轮外表面与液体间、轴与轴承间的摩擦损失。

机械损失对泵的排量和压头无任何影响,但要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