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0810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一)本科程系应用学科,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操作能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教学计划的内容和要求,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

兴趣。

(三)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贯彻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教书育人。

(四)加强调查研究,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通过学生课堂作业、课堂笔记、课堂提问等形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

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难点: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要求

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

明确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概述

一、从大的科学体系看

二、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

三、从教育科学体系看

四、从体育科学的角度看

五、从方法论的角度看

第二节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一、体育测量评价的概念

二、体育测量评价研究对象内容

三、体育测量评价任务

第三节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一、人类学测量时期(1760—1880)

二、肌力测量时期(1880—1915)

三、循环机能测量时期(1900—1925)

四、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1904—)

五、标准化测量时期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及其检验;

体育测验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体育评价的主要因素和估价方法;

体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检验

理解体育测量的概念;

熟悉影响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的主要因素;

掌握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的估价方法。

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测验编制的程序和组织实施的主要工作。

了解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几种评价方法的原理,掌握几种评价方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知识

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

(二)、测验

(三)、测量的要求

(四)、测量量表

(五)、测量的类型

(六)、体育测验的类型

(七)、测量误差

1、测量过程的分解

2、测量误差的分解

二、体育测验的客观性

(一)、客观性的概念

1、测验的总体

2、测验的客观性定义

3、测验的客观性检验

4、客观性的检验误差

(二)、测验客观性的检验方法

1、单个测试者的测验

(1)、一致性系数

(2)、方差分析法

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

(1)、裂半相关法

(三)、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三、体育测验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的概念

2、第Ⅱ过程的误差模型

(二)、体育测验的可靠性的检验

1、频数等于1的测验

(1)、两侧重复测验

(2)、多次重复测验

2、频数大于1的测验

(1)、方差分析法

(2)、裂半相关法

(三)、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四、体育测验的有效性

(一)、有效性的概念

(二)、有效性的类型

1、内容有效性

2、结构有效性

3、相合有效性

4、预测有效性

(三)、有效性的检验

1、效标的确定

2、有效性的检验方法

(1)、逻辑分析法

(2)、相关性

(四)、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五、测量的“三性”之间的关系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一)、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适用性原则

4、相关、独立性原则

(二)、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1、确定测验的目的

2、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

3、预备测验

4、科学性检验

5、编写测验实施细则

(1)、循方差分析法

(三)、测验编制的程序

1、逐一测验编排法

2、连续测验编排法

3、循环测验编排法

(四)、成套测验

1、成套测验的特点

2、成套测验的编制

(1)、项目的难易度检验

(2)、项目区分度检验

(3)、项目间的相关分析

3、编制成套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五)、体育测验的实施

1、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2、测验工作的进行

3、测验后的工作

测量的要素

第二节体育评价的基础理论

一、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

(一)、体育评价的概念

(二)、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三)、评价的类型

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进步度评价

二、体育评价量表及常用评价方法

(一)、分值量表

1、标准分评分量表

2、百分位评分量表

3、累进评分量表

(二)、等级评分量表

1、标准分等级量表

2、百分位等级量表

3、回归等级量表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身体成分测量、体型的测量及身体姿势测量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方法。

体型各胚叶分值的计算和体型分布图的绘制。

了解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的定位术语

二、体表划线

(一)、胸部体表划线

(二)、腹部体表划线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四、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一)、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身体形态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二节体格测量

一、体格测量

(一)、量度测量

(二)、长度测量

(三)、宽度测

(四)、围度测量

二、体格评价

(一)、描述人体各环节长度的指数

(二)、描述人体各环节宽度的指数

(三)、描述人体各环节围度的指数

(四)、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

(五)、人体比例

第三节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一、身体成分测量

(一)、皮脂(褶)厚度法

(二)、水下称重法

二、身体成分评价

第四节体型的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一)、测量体型的意义

(二)、体型的概念及分类

二、测量体型的方法

(一)、柯里顿分类法

(二)、希斯-卡特人体分类法

第五节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一、局部姿势测评

(一)、脊柱测评

(二)、胸部形状测评

(三)、背部形状测评

(四)、腿部形状测评

(五)、足型测评

二、整体姿势测评

(一)、班科罗伏特三段检查法

(二)、托马斯影响对照法

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了解呼吸系统机能试验方法,掌握心血管系统机能试验及用12分钟跑推算最大吸氧量的方法。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心率(脉搏)的测量与评价

(一)、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与评价

(二)、运动中心率测量与评价

(三)、运动后的心率测量

二、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一)、人体安静时血压的测量

(二)、运动后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三、心血管机能指数测评价量

(一)、布兰奇心功指数

(二)、体位平均血压指数测量与评价

(三)、耐力系数

(四)、克兰普顿测量

四、心血管机能试验的测量与评价

(一)、30秒20次蹲起

(二)、30秒30次蹲起

(三)、哈佛式台阶试验

(四)、改良型哈佛式台阶试验

第二节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1、安静时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2、5次肺活量试验

3、定量负荷后5次肺活量试验

(二)、闭气试验

1、安静状态下闭气试验

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

3、重复闭气试验

第三节最大吸氧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量

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量

(一)、奎因台阶试验

(二)、2分钟跑测验

(三)、极限下强度负荷测量

第五章身体素质测量与评价

身体素质的测定。

身体素质评价的方法。

了解和掌握身体素质的测量指标,参考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运动能力等因素,选择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量指标,编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第一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一、速度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速度素质的分类

1、反应速度

2、动作速度

3、位移速度

(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形式

1、定距计时

2、定时计距

3、速率

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位移速度测量

1、50米跑(30、60米跑)

2、4秒快跑(6秒快跑)

(二)、动作速度测量

1、两手快速敲击

2、坐姿快速踏足

(三)、反应速度测量

1、简单反应时

2、选择反应时

三、速度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力量测量与评价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

1、根据肌肉收缩的性质来划分

2、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从力量的训练特征来划分

(二)、力量素质的测量形式

1、绝对力量

2、相对力量

二、力量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肌肉力量的测量

1、握力

2、背力

3、1min仰卧起坐

(二)、爆发力的测量

1、立定跳远

2、纵跳

3、原地纵跳摸高

三、力量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

1、定量计时

2、定时计量

3、极限时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一般耐力的测量

1、800m跑(女)、100m跑(男)

2、12min跑

3、50m8往返跑

(二)、速度耐力的测量

400m跑(300m跑)

(三)、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俯卧撑

2、引体向上

3、斜身引体

4、双杠臂屈伸

(四)、静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屈臂悬垂

2、仰卧举腿

三、耐力素质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柔韧性的分类

1、绝对柔韧性

2、相对柔韧性

(二)、柔韧性的测量形式

1、绝对柔韧性的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