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0524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盘锦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饱食终日 

2.(2分)(2019·

福建模拟)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

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3.(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的作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B.《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勃的绝句《终南别业》。

D.鲁迅先生的小说《阿长与<

山海经>

》中的主人公是“我”与“阿长”。

二、默写(共1题;

共8分)

4.(8分)(2020·

北流模拟)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

(1)回首向来________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4)至舍,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秋瑾在《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三、综合性学习(共1题;

共5分)

5.(5分)(2017七下·

南平期末)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过春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请写出至少3个。

四、名著导读(共1题;

共2分)

6.(2分)《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________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________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五、诗歌鉴赏(共1题;

7.(2分)(2017八上·

宝坻月考)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

共27分)

8.(27分)(2019九上·

吴兴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黄州安国寺记

苏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以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

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连曰:

“寺未有记。

”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②罪垢:

指罪孽。

③染污:

烦恼。

④翛(xiōo)然:

超脱的样子。

⑤附丽:

附着,依附。

⑥赐衣:

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

述怀①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元祐元年,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

②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断2处)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2)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具石请记之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B.求所以自新之方 

往之汝家,必敬必戒(《富贵不能淫》) 

C.间一,二日辄往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D.私窃乐之 

宴酣之乐(《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文段

(一)写僧人继连有哪些用意?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为文段

(二)中划曲线句“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一个朗读方案。

(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

(6)上面两篇诗文中苏轼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文段

(二)中划横线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

共42分)

9.(17分)(2016·

金平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有个“豆腐西施”

刘希

①母亲有一门打豆腐的好手艺。

别人一斤干黄豆,只能打出两斤半的豆腐,母亲却能打出三斤有余。

而且,她做出来的豆腐,香嫩爽滑,不嫩不老。

我觉得母亲和鲁迅笔下那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很像,因此戏称她为“豆腐西施”。

②我们一家三兄妹,所有的学费及开销,都是母亲一手一手“磨”出来的。

她以前做豆腐,是用很古老的石磨,将黄豆塞进石磨口里,加水用力转啊转,就成了豆汁,将豆汁烧开,用豆腐包过滤,用卤水点成豆腐,最后用石板压成形,一板板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大功告成。

③做豆腐是件很辛苦的事。

母亲临睡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黄豆清洗干净,除去杂粒,放进一个大缸里。

凌晨四点,母亲准时起床,将泡好的黄豆放进石磨里磨。

尽管母亲很是小心,不弄出任何声响,但磨子吱吱嘎嘎的声音,和烧豆汁时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时常会惊扰我的梦。

等我们六点半起床去上学,母亲的豆腐已经做好了。

④做好的豆腐,母亲要用箩筐担到村里挨家挨户地去卖。

有时候卖不完,她还得多转几个村子。

每天母亲回到家时,往往已是黄昏。

母亲常年疾病缠身,但无人帮手,她仍得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

泡豆、磨汁、滤渣、压形,她无怨无悔。

⑤我的记忆里,除了母亲疲惫的面容外,更难以忘怀的,是她的眼泪。

那天清早,母亲刚出门,箩筐的绳子突然断掉,两筐刚出炉的滚烫的豆腐,就倾倒在了母亲的脚上。

她疼得“哇”的一声叫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那天,我刚好和母亲同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哭得像个孩子,哽咽着,不成声。

⑥我搀扶起她,劝她说:

“妈,以后会好的,等我考上大学了,我一定不让您这么辛苦了。

”母亲怔怔地望着我,好半天,破涕为笑。

母亲第一次那么早就回了家,还担着两筐沾了沙子的豆腐。

母亲一路还唱起了她最爱的歌: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正是冬天,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舍不得倒掉,冲洗干净,拌点小葱,便成了我们那一个月餐桌上的主菜。

⑦母亲常常教导我们,做人就要像豆腐,清清白白,一生都光明磊落。

母亲也是这样做的。

她的一生,其实就像豆腐,泡、磨、熬、挤、压,历经人生的艰难,历经岁月的洗礼。

但现在儿孙在膝下承欢,个个都极尽孝道,母亲也算守得云开,见到晚年最美的风景,好不快乐。

⑧母亲的豆腐,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选自2016年3月21日《羊城晚报》)

(1)文中的②③段与⑤⑥段描述了关于母亲的两个场景,请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仔细阅读文中划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第③段划线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②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她疼得“哇”的一声叫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3)联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把母亲称为“豆腐西施”。

(4)文章结尾说“母亲的豆腐,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联系全文,说说“我”从母亲这本教科书中读到了什么?

10.(25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题。

搭桥

市幼儿园举办搭积木比赛,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当然,既然是比赛,就得隆重点不是。

怎样才能隆重呢,请领导讲话?

那些严肃的空话孩子们不喜欢。

真正能让孩子们起劲的事儿,莫过于上电视了。

好在不难,园长和台长一商量,就直播,园长曾经是台长的同桌,是台长想把她头发盘起的同桌。

摄像机镜头下忙碌的孩子们,像炸了窝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板有眼地忙碌着,没人望着镜头傻笑。

他们都想搭出最漂亮的图案,最后能定格在大家心目中的图案。

这些积木作品中,有豪华的宫殿,有漂亮的四合院,有欧式的教堂。

还有……还有什么呢,主持人走到一组作品前,不知道该如何解说了。

主持人眼前出现了三道积木搭成的圆拱。

一个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

主持人愣了片刻,还是把话筒递了过去:

“能告诉阿姨你搭的是什么吗?

“桥,”小男孩不假思索地一指地面,“三座桥!

主持人笑了笑,如果说两座桥的话她还可以理解,那第三座能算桥吗,有那么微型的桥吗,它还没有两指长呢。

“这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

”园长说,“他爸爸是建筑工人。

“哦,”主持人来了兴趣,“能告诉阿姨为什么要搭三座桥吗?

”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他指着那个中号的桥说:

“我家住在山坡上,四面环沟,一有雨下来,就不能出门。

我想在沟上架座桥,把妈妈背出家门,让她看看山外面的世界。

妈妈的腿不能动,一辈子没下过山。

主持人鼻子一酸,眼光移向另一座桥。

男孩指着那座大号的桥自顾自说下去;

“这座桥我想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我们山里人出门都得靠一条渡船。

那次我跟爸爸进城,渡船坏了,十几个过河的人等了两天两夜船才修好,大家又冷又饿,有几个小朋友还哭了……”小男孩顿了顿,冲主持人一笑。

“不过,阿姨我没哭,真的没哭。

主持人点点头:

“阿姨相信你没哭,那这个干什么用呢?

”她用手指指那个不到两指长的微型小桥。

“这个吗?

”小男孩沉吟片刻,“我们对门邻居家的小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跟我下山玩,听爸爸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我想把这座桥搭在她心脏上。

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

小男孩给弄得莫名其妙,说:

“阿姨,我对门的小妹妹太瘦小,这座桥搭在胸口会不会让她心里更疼呀?

“不,不会的。

”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泪花溅落开来。

当天的电视直播画面就定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