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9847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官员政绩观与干部考核制度专题卷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郑东新区建设于2003年正式拉开序幕,南北走向的中州大道将郑州新老城区泾渭分明地“切”开。

截至2009年3月,官方公布的郑州市城区面积为303平方公里,而郑东新区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一说因包含在新区规划内的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位难以协调,郑东新区实际面积为115平方公里)。

占地3.45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CBD,正好隔中州大道与老城的金水区相望,这个占新区面积约2.3%(按150平方公里算)的核心区,是开发最早、配套最全、人气最旺的地方。

  但早在那家美国网站“爆料”之前一个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12名大学生就公布了一份抽样调查报告,郑东新区住房空置率在郑州各城区中“不幸”高居榜首。

在这次历时两个月的调查中,学生们从郑州市中心六个区29家大型楼盘抽取了约1.1万套商住房为样本,运用查验水、电、气表,点算“黑灯率”等方法,测算空置率。

结果表明,郑东新区商住房空置率超过55%,其他五区也不低于20%。

为实地了解情况,近期记者走访了郑东新区数个住宅小区。

位于新老城区交汇处的鑫苑中央花园,2006年便已建成,属于郑东新区入住人数较多的小区之一,多位小区居民表示,大概有三成左右的房子,不是经常有人居住。

  记者注意到,该小区外围的底商大都空置,一些开门营业的商户生意看上去也比较冷清。

一家桶装水中转站工作人员称,从他们客户订水的数量看,郑东新区越往东,小区入住率越差,能有40%就算不错了。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10%~20%之间为危险区,20%以上为严重积压区。

如果那12位大学生的调查报告结果可信,那将住房空置率高达55%的郑东新区称为一座“空城”,也不算危言耸听了。

  十年前,即2001年,郑东新区远景总体概念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国际招标,经30多位国内外专家反复评审,黑川纪章的方案最终“以先进的理念和独具魅力的设计”获得通过。

按该方案估算,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建设总投资应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如此庞大的预算,对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只有50多亿元、年均城市基建资金仅6亿元的郑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解建设资金饥渴,当时的郑州市主管领导拍板,以“经营城市”的思路来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郑东新区。

简而言之,就是依靠“土地财政”来推动新区发展。

  自2003年起的七八年来,这片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共25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类楼房建成或在建,包括河南建业等在内的省内外大小开发商,都纷纷砸重金进军郑东新区。

新区内房价在政府、开发商及各路投资者的合力推动下,一路上涨。

房价飙升,反过来又带动地价大幅上扬。

2010年11月中旬,就在大学生们公布空置率调查报告前夕,郑东新区新火车站旁边一幅13亩商务金融地块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产商以2000万元/亩的单价拍得,创下郑州有史以来土地出让价新高。

据说,附近另一地块此前出让时的拍卖价不过500万元/亩。

  

材料二

  当前,追求“绿色政绩”成为不少地方干部的选择,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警惕一种“染绿政绩”现象。

比如,现在人们都说青山绿水也是政绩,于是,陕西渭南华县就在绿化荒山上动起了脑筋。

只不过他们不像山西右玉县那样一任接一任地植树造林,而是干脆弄几桶漆把荒山刷绿了。

  绿漆刷荒山只是“染绿政绩”的一种,这样的荒唐事并不止于此。

最近,河北省安平县停百姓用电以求节能减排达标的做法恐怕也称得上是“染绿政绩”的一种。

报载,从9月3日开始,安平县为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对全县分3批实施限电,每批限电22小时。

限电期间,不仅居民家中停电停水,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

之所以采取上述措施,是由于目前安平县的节能指标距离完成任务差距比较大。

该县今年节能指标是下降6.6%,但前六个月只完成0.9%的任务量,还有超过5%的任务量没完成。

  油漆染绿的荒山不会改善自然生态,限制百姓用电换来的也不是真正的节能减排。

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不是玩数字游戏,而是要切实通过倒逼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然而,像安平这样的节能减排,即便能够达到上级下达的指标,又能收到什么实际成效呢?

污染大户、能源消耗大户减少了吗?

落后的产业结构改变了吗?

如果这些都得不到改变,那些节能指标除了应付上级之外究竟有何用处?

节能减排不在淘汰落后产能等根本问题上下功夫,反而打起了老百姓的主意,这样的做法实在荒唐至极。

用百姓生活不便换来的节能指标,不但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而且掩盖了当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弊病。

如此节能减排,究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在背离科学发展观?

限电节能与染绿荒山遵循的是同一种逻辑,都是试图“染绿政绩”,暴露的都是政绩功利主义倾向。

  随着科学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干部考核的政绩标尺正在发生改变,除了经济增长指标,生态环保指标、节能减排指标、民生改善指标都成为新的考核标准。

这种新的政绩考核被人们称作“绿色政绩”。

虽然现在干部考核不再以GDP为指挥棒了,但有的人仍在“政绩”上做文章。

比如,某地污染企业多,当地环保部门在整治环境过程中,不去积极治污,反而让企业美化烟囱,将外表刷成蓝白相间颜色。

烟囱是好看了,但是里面冒出的烟不照样污染环境吗?

  人们呼唤“绿色政绩”,但不要“染绿的绿色政绩”;

干部追求“绿色政绩”,更要在心中真正形成“绿色政绩观”。

抛却虚浮的外表,摒弃虚假的数字,下大力气多为百姓办实事与好事才是“绿色政绩”的核心。

材料三

  江苏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泉西村即将要收获的300亩麦子已被当地镇政府强行铲平建房,村民表示,“政府为啥不能推迟几天呢,马上就要收获的麦子就这样看着毁坏多疼人。

”政府一官员回应称,“上级领导要求我们明年5月份就要建好上房”,故时间非常紧张。

  政绩当然是指官员在执政时办出的成绩。

中国历来重视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尚书·

舜典》记载: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最早在战国时代,政绩考核就提上日程,当时称为“大计”。

历代对考核标准也多有探索。

唐代考核标准分为考德的“四善”和考绩的“二十七最”;

宋代“磨勘”制度,重年资而轻政绩。

从古至今都重视政绩考核,对于官员,本应当是一种“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造福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

  但是,在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中,政绩的考核却出现了“异化”,演化成了一种官场“潜规则”,“惟上不惟下”的风气盛行。

官员们都很清楚要想平步青云,要想升官发财,自己的上级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他们的话就是圣旨,即使一百个不愿意,也要强颜欢笑,服服帖帖地去把事情按质按量地办好。

当上级的命令和民生发生矛盾的时候,孰重孰轻也就心知肚明了。

  就如江苏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泉西村即将要收获的300亩麦子已被当地镇政府强行铲平建安置房的事件。

“十六大”以来,政绩考核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源浪费备受关注,资源节约成为新指标。

《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指出不再以牺牲环境换政绩,环境保护成为新指标,同时,民生也体现政绩,公共服务成为考核的重点内容。

那些急于“毁麦”建房的官员是不是在公然违背行政法规的规定呢?

难道白白地浪费300亩麦子是在节约资源?

再者,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8亿亩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

300亩的耕地是否在红线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还有待商榷。

  官员的愚蠢行为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改善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推动,循序渐进,不像圈一块地皮,搞几个项目那样易见成效,不像抓GDP那样“立竿见影”,这是某些官员漠视民生的一个原因。

考察政绩,经济发展状况无疑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只有GDP的增长,才能使地方得到更多的财税收入,于是就大抓狠抓GDP。

所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是否提高,政府官员都无暇顾及,最大大程度的提高GDP,把自己的政绩搞上去才是“硬道理”。

官员称:

“手续合法,按照条文执行,有关补偿费已经赔付”,表面上看上去合理,但是“合情”吗?

老百姓辛苦劳作一年,在即将收获的时候,劳动成果毁于一旦,让他们情何以堪?

而且,补偿费是强行赔付还是出于自愿?

赔付的只是一年的损失还是长远的利益?

诸多疑问都显示出“政绩”往往与“民生”背道而驰。

  “政绩”和“民生”并不是仇人,“两人”见面不一定要分外眼红,只要官员建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切身地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急功近利,就能把“政绩”和“民生”有机统一起来,服务于民的时候,也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政绩”,实现双赢。

材料四

  春寒料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一些农户忙于种竹子。

该县正在开展竹子、山茶树种植大会战、水利建设大会战、公路建设大会战。

金融危机发生后,该县还专门组织培训返乡农民工。

竹子5年才能成材,山茶树8年才能结果,短期虽看不到成果,长远却利于农民稳定增收。

县委书记王西翼说:

“出政绩,不在报表上的数据,不在一时风光,关键看实践,看老百姓是否得实惠。

  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进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领导干部的共识。

在安全生产任务艰巨的山西,省委提出“不要带血的GDP”,将安全发展与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并列,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战略重点。

在山西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张宝顺说:

“发展是硬道理,但没有安全保障的发展就没道理。

如果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不能保证,发展再快也失去了意义。

  在地震后重建任务繁重的四川,省长蒋巨峰要求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他说,农房重建的规划、建设、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要确保群众主体到位,绝不能越俎代庖替群众作决定,更不能图好看搞“一刀切”,绝不允许搞形象工程。

在欠发达的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提出:

要用“十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

他明确提出,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

考察一个干部,不仅要看他现在做了些什么,还要看他为10年、20年以后做了些什么。

  谈起干部政绩观的变化,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

“今年1月份,求是杂志刊发胡锦涛同志的文章强调,领导干部坚持正确政绩观,要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是个总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当成为各级干部的行为准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