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9464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才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愤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战

8、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的形象。

---------------情

9、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叹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

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它包括: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

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3、侧面描写:

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1、正衬:

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反衬:

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

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

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

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1、人物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

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2、事物形象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3、景物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意境类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

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

1、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远绵邈高远辽阔-----雄、险、阔、奇

2、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淡雅闲适和谐静谧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清、闲、淡、雅、静

3、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沉郁孤愁------凄、孤、冷、寂、愁

4、开阔苍凉苍凉悲壮------悲壮

5、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迷、飘

深邃奇崛-----------------奇

(三)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

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题1】

(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

沙漠名。

②鹈泉:

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意象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

1、考查意象的内涵;

2、考查意象的作用;

3、考查意象的特点。

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

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7、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8、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201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

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例题2】

(2012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作:

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例题3】

(201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吴松:

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四、技巧类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

(艺术技巧)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2)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托物言志;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

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

E、远近结合;

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