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9291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q城市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

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

1.2绿化用水量Q:

Q3=qN/1000=2.0X8.26X104/1000=165.2m3/d

式中Q3——城市绿化用水,m3/d;

q城市绿化用水量定额,L/(m.d);

n——城市最高日绿化用水面积,(m)。

1.3浇洒道路用水量Q:

Q2=qNf/1000=2.5X42.75X2X104/1000=2137.5m3/d

式中Q2――城市浇洒道路用水,m7d;

q――城市浇洒道路用水量定额,L/(m.次);

n――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面积,(吊);

f――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次数。

1.4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Q:

Q4=0.25X(Q+Q+Q)=0.25X(9800+165.2+2137.5)=3025.675m/d

1.5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3

Q=Q+Q+Q+Q=9800+165.2+2137.5+3025.675=15128.375m/d(取15200m3/d)

1.7最咼日最咼时用水量

Q=KhXQ/24=QdX1.5/24=950(m3/h)=263.89(L/s)

二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管网定线取决于城市平面布置,供水区地形,水源和调节水池位置,街区和大工业集中用水等。

考虑城市近,远期发展,管网布置成环状网。

该城市给水管网的主要供水方向拟定为自东向西供水。

为满足用户供水要求其定线满足:

干管

的间距一般采用500-800m,两干管的连接间距为800-1000m=允许有个别管段不符合上叙规则。

干管均匀分配,故按长度流量法来计算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其管网节点等布置图见附图一。

3.1配水管长度计算

水源0-1为输水管,不参与配水,其计算长度为零。

1-22-66-77-1313-161-33-1010-1111-1414-15

15-1611-1212-13管段为单侧配水,其计算长度按实际长度的一半计入。

其余均为双侧配水管段,均按实际长度计入。

则:

'

L=10497.5m

3.2比流量计算

采用长度比流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分区用水量标准若不相同应分别计算比流

量。

ql=Q/刀lmi=263.889/10497.5=0.025138271L/(s.m)

式中qi――按管段配水长度分配沿线流量的比流量,[L/(s.m)];

Qh最高日最高时流量,L/S;

3.3节点流量计算

先由比流量计算出沿线流量,再用沿线流量算出节点流量。

沿线流量:

qmi=q|mi

式中qmi――各管段沿线流量,(L/S)

qi――按管段配水长度分配沿线流量的比流量,[L/(s.m)];

lmi――各管段沿线配水长度,m

节点流量:

Q=0.5刀qmi

式中qmi――最高时段I的沿线流量,(L/S)

Qj――节点j的节点设计流量,(L/S)

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及节点流量计算结果见下表:

管道或者卩点编号

管段编号

管段长度

(m)

配水长

度(m)

管段沿线

流量(L/s)

节点流量

(L/S)

管段流量初分配

0-1

200

0.00

01

263.90

1

1-2

P925

462.5

11.64]

8.84

101.51

2

2-6

686

343

8.63

15.87

46.57

1-3

[478

239

6.02

17.20

153.555

4

2-4

457

11.481

27.51

39.065

5

3-4

804

20.20

16.18

6:

4-5

[314

314

7.90

15.22

17.30

7

6-5

P506

506

12.71:

19.30

8

3-10

651

325.5

8.19

22.79

97.29

9:

4-9

r617

617

15.49

28.27

33.32

10

5-8

467

11.73

14.70

18.42

11

6-7

724

362

9.10

10.79

14.05

12:

10-9

:

699

17.55

21.61

13

9-8

614

15.42

14.27

14

8-7

734

18.43

9.07

15:

10-11

r290

145

3.67:

15.59

49.27

16

9-12

322

8.10

6.69

19.95

17

7-13

881

440.5

11.07

8.81

18「

11-12

774

387

9.73:

19

12-13

779

389.5

9.80

20

11-14

650

325

8.18

18.54

21「

12-15

r620

620

15.58

9.47

22

13-16

609

304.5

7.67

3.35

23

14-15

789

394.5

9.92

24—

15-16

P451

225.5

5.68:

总计

14841

10497.5

263.89

3.4进行流量分配

在确定了节点设计流量之后,接着要利用节点流量连续性方程确定管段设计流量。

管段设计流量是后面确定管段直径的主要依据。

环状管网管段设计流量分配比较复杂,有很大的自由度,即如果在管网图上确定一棵生成树,其连枝的流量可以任意给定,树枝流量则用逆树递推法求得。

然而,管段设计流量的分配方案涉及到管网设计的经济性和供水可靠性,因为不同的管段设计流量分配方案将导致设计管径不同,建设费用也不同,运行

时的能耗费用也不同,更重要的是,当某条管段出现事故时,其他管段替代它输送流量的能力也不同。

所以,管段设计流量要在综合考虑管网经济性和供水可靠性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合理分配。

3.5管段直径设计及其水力计算

确定管段的直径是给水管网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应按最高是最高日用水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按管段预分配流量和所选定的管径,查水力计算表,即可求得各管段的1000i,按h=iL计算各段水头损失。

管径与设计流量的关系为:

q=Av=3.14159xD^/4

D=4q/3.14159v

式中D——管段直径,m

q管段设计流量,m/s

v经济流速,m/s。

平均经济流速:

管径(mm平均经济流速(m/s)管径(mm平均经济流速(m/s)

100〜4000.6〜0.9>

4000.9〜1.4

选择经济流速和确定管径时,可以考虑以下原则:

1)大管径可取较大的经济流速,小管径可取较小的经济流速;

2)管段设计流量占整个管网供水流量比例较小时取较大的经济流速,反之,

取较小的经济流速;

3)从供水泵站到控制点的管线上的管段可取较小的经济流速,其余管段可取

较大的经济流速,如输水管必位于供水泵站到控制点的管线上,所以输水

管所取经济流速应较管网中的管段小;

4)考虑造价、市售标准等因素。

流量分配及管径确定如下表

管段初始数据

管段数:

25

粗糙系数CwNm:

130

条件:

|刀H|<

=0.05

管段号(不重复整数)

设计管径

(mr)i

管段长度

(m

流量初分配

经济流速

(m/s)

计算管径(mm)

550

1.1

552.69

P350

925

0.9

378.96

350

0.8

272.25

400

478

442.17

r250

249.35

250

6

0.6

191.60

r200

370.99

9

0.7

246.18

197.71

172.67

12

15

300

290

280.03

205.76

136.73

18

198.35

21

141.76

84.31

24

451

四管网平差计算

管网平差采用哈代克罗斯法,通过平差计算确定管网的实际流量分配,并计

算相应的水头损失。

平差计算采用列表形式,并以平差计算简图的形式标识平差

计算过程中的流量分配变化和校正流量大小方向

表中水头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