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200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下载.docx

C.带挈(qiè

商酌(zhuó

亲贤远佞(nì

ng)

D.气氛(fè

n) 

毡帽(zhān) 

山肴野蔌(shù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语云:

“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

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

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4.选出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屏嶂 

妇儒皆知 

花团锦簇

B.烦躁 

苍海桑田 

炯炯目光

C.诫尺 

穷愁潦倒 

微不足道

D.癫狂 

大庭广众 

沥尽心血

5.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周恩来面目英俊,温和文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给人鹤立鸡群的印象。

B.她看见黄太太竟那样和颜悦色地对待师母,心里是老大不痛快的。

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D.设计者和匠师们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在尽情绽放的南京青奥会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B.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C.代表们围绕如何防止农副产品涨价风蔓延的问题,畅所欲言,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针对近日发生的校园惨案,我们不仅要注意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而且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

7.品读散文《指尖上的父爱》,完成小题。

指尖上的父爱

①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30年代,他做过整整40年乡村小学老师。

父亲不仅仅是老师,还是家里几亩自留地的主劳力,平日里起早带晚干农活,他的双手因此磨砺得十分粗糙。

②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

父亲只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

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

父亲对我从不娇纵,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父亲也依然是一根手指让我抓着。

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再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

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③我在小学五年级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现在想起来,父亲的讲课虽说扎实细致,却并不很生动,这和父亲严厉的性格有关。

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

“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

”每当讲到关键的地方说着这话的同时,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了我们脑海里。

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

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截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

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

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④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一段时期,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

7月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荫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米。

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

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⑤考上大学离家的那一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那是我的第一双皮鞋。

父亲说我的脚码已经和他的一般大了,他试过那双鞋,很合适。

新鞋有点紧,我穿的时候,父亲用那粗大的右手食指当鞋拔,可是费了好大劲也不行。

我笑笑说:

“您的手指头在里面,我的脚后跟就只能在外面了。

”父亲抚了抚有点疼痛的手指,也乐了。

⑥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束,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

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

忽然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__________。

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

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

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⑦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每当感到孤独和迷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牵引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指点过我,曾经在大考前树起我的信心,曾经在旅途中敲响我的心窗。

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珊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而是全身心的爱,从指尖上传过去,源源不断。

(1)富于真情的描写可以打动读者。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空缺处对父亲进行描写。

要求:

以动作描写为主,使文章前后衔接,合理顺畅,不少于50字。

(2)鉴赏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请从文章主题选材角度结构安排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语言特色中任选一到二个特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明确文章特点,结合文章内容,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

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

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

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8.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

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9.在第四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作者这样用的用意。

10.下面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11.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试分析两文的写法有何不同?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水喻·

南方多没人》)

(注释) ①没人:

能潜水的人。

1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2)康肃笑而遣之

(3)夫没者岂苟然哉

(4)见舟而畏之

1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14.[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15.[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对比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

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

熏陶,沾染。

②与:

赞许。

③狎:

亲昵,亲近。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

__________

(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

__________ 

(4)不私于物 

私:

(5)今则不然 

然: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8.(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

19.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五、情景默写

20.古诗文积累

(2)古诗文有音韵之美,《诗经》有四言,“青青子衿,①______ 

”(《子衿》)两两停顿,音韵和谐;

唐诗讲究格律,“海日生残夜,②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平仄交替,韵味无穷。

诗歌还讲究押韵,“③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韵脚“经”“星”“萍”“丁”“青”,一韵到底,音韵流畅。

古文中有的骈散结合,摇曳生姿,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④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3)古诗文有意趣之美,“①______,不舍昼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