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864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Word文档格式.docx

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为人生、现实主义)

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

《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

尊重自我,注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

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

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为艺术,浪漫主义)

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

《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1、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

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要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2、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3、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2、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

朦胧、含蓄、暗示。

无产阶级文学: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

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主要成就:

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中国诗歌会1、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

会刊《新诗歌》。

2、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

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京派1、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4、“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1、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文协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

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

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孤岛文学1、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2、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杂文)。

3、戏剧特别活跃:

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七月诗派1、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2、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

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胡风冤案,建国后基本停止创作)

九叶诗派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战国策派1、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

2、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3、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国民党支持的文学派别)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

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文学革命论:

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学衡派:

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

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

1933年,《学衡》停刊。

甲寅派:

得名于《甲寅》杂志。

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

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鸳鸯蝴蝶派:

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

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新月社:

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

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语丝社:

得名于《语丝》周刊。

《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

《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