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751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

《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

明天下午,荣融同志还要做重要讲话。

荣融同志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中央企业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企业实际贯彻落实。

根据会议安排,我做本次会议工作报告。

  一、中央企业四年来科技工作总结与回顾

  三峡会议以来,国资委认真履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职责,努力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研究出台促进企业创新的业绩考核、激励分配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政策,为企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

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改进科技管理,科技产出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四年来,中央企业积极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长期困扰企业的产研脱节、科研成果转化不畅和科研开发短期化倾向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一是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中央企业加大了内部科技资源整合力度。

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东方电气集团、中国一重、中国普天等一批企业开始按照“中央研究院”、直属专业科研机构和分、子公司技术中心等不同层次构筑技术创新体系,分别负责企业战略基础性研究、产品应用研究及生产一线的工艺改进研究。

中国石油推进40个企业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总部层面研究院所和技术中心,构建“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

西电集团整合集团所属3个行业研究所,成立了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构建了公司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企业产品技术开发相结合的两层研发体系。

  二是积极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探索建立开放式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铝公司与中南大学联合组建“中国铝业联合实验室”,并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铝加工领域的研发合作。

兵器装备集团在意大利、日本、英国和我国的重庆、上海建立“四国五地”全球协同研发机构,实现全球24小时不间断开发。

国资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门推动的以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中国钢研、神华集团、中国农机院、化学工程集团公司等4家企业率先牵头组建了钢铁、煤炭、农用机械和化工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其中,化学工程集团公司牵头组建的“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甲醇制丙烯(FMTP)工业技术,对我国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批新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正在筹划建设中。

  三是按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了产业集团与转制科研、设计企业的重组,在强化产业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同时,也使科研、设计企业的任务更加饱满、与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结合更加紧密。

目前,已经有中国建材院、沈阳化工院、长沙矿冶院等8户科研院所和中国电子工程院、天津水泥院、中国有色院等8户设计院先后进入了产业集团。

这些院所进入产业集团后,有的发展成为企业的中央研究院,有的成为企业技术中心,还有的成为工程(设计)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同时,转制科研院所承担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和为行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也得到了加强。

  

(二)科技研发能力逐步增强

  四年来,中央企业努力从研发资金保障、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研发能力逐步增强。

  一是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

四年来,中央企业通过采取建立科技专项基金,明确各级企业科技投入比例并纳入业绩考核体系等措施,初步建立起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

2009年,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达到2633亿元,2006-2009年年均增长28.5%,远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1%,比2006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

研究开发经费达到1468亿元,2006-2009年年均增长27.9%,占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的55.7%,相当于全国研发(R&

D)经费投入的31.8%。

中航工业、航天科技等7家企业科技投入总量均超过上百亿元。

兵器工业集团、中船重工、中国电科、兵器装备集团等18家企业科技投入总量也超过五十亿元。

中国海油、中煤集团、中国南车、中国铁建等企业科技投入保持了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一重、上海贝尔、电信科研院、武汉邮科院、西电集团等30多家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

  二是企业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明显加强。

一大批企业着力开展企业科研基地建设,组建集团直属研究院,通过更新改造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充实实验检测手段,提高了企业整体科研条件水平。

神华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神华研究院,投资10亿元建设煤炭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投资130亿元建设首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生产线。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通州实验基地投资2亿元进行科研试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模拟地震震动台、建筑风洞、幕墙门窗检测试验设备等大型仪器均为国内独有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基础条件的加强支撑中央企业新增一大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

其中,新增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43家,占获批总数的46.7%。

滨海科技城”项目作为“千人计划”的一部分,已有8户中央企业入驻。

第三,强化创新激励机制。

一批中央企业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建立多种层次、不同形式的激励分配机制。

如科研人员贡献累积金、科技人员内部柔性流动机制及项目提成、岗位分红与成果奖励相结合的薪酬制度等。

武钢设立1亿元奖励基金,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2009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科技奖励金额仍然高达三千万元。

中国三峡总公司、南方电网、乐凯集团等企业还设立了总经理特别奖励。

第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激发全员创新热情,推动职工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中铝公司积极开展全员技术创新活动,四年来公司每百名员工年均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达21.3件,累计用于合理化建议奖励金额超过3000万元。

宝钢建立2007个职工创新小组,涌现了一大批“工人发明家”、“最佳实践者”。

自2006年国家科技奖励开启工人获奖先河以来,宝钢已有3名一线工人获此殊荣。

Ÿ  三是人才强企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首先,注重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创新人才管理模式,营造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

一大批企业通过建立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制度打通职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晋升双通道。

兵器工业集团首席专家、南方电网特级技术专家享受不低于分、子公司领导班子正职待遇。

其次,注重吸引高端人才。

配合国家“千人计划”项目,中组部、国资委联合各部门力量在北京、天津等地积极开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筑巢引凤,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

目前在北京昌平启动的“未来科技城”建设计划中,14家中央企业在电力、通信、能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引进了大批海外创新人才,其中29人进入了国家“千人计划”项目。

天津滨海新区“中国

  中央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年轻化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也已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很多中央企业成功实现了科技队伍的新老交替,军工、重大装备制造、电子、通信等企业的总师级业务骨干平均年龄只有40岁左右。

这批中青年科研骨干充满激情、活力和创新精神,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勇挑大梁,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

  (三)科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四年来,中央企业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加强规章制度和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科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大多数中央企业能够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定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宝钢等企业坚持主营业务驱动理念,通过加强目标导向的顶层设计,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

根据产业链、业务面和发展的时间进度要求,优化配置企业科技资源;

在着力解决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瓶颈的同时,依据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科研开发的超前部署和战略布局。

中国三峡总公司、航天科工等大批创新型企业、创新试点企业均能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定位,制定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实施方案。

  二是在科技规划、经费投入、项目管理、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法,促进了企业科技管理水平的普遍提升。

武钢近3年建立和完善相关科技管理制度29项。

中国海油设计了10大类、24项内容、100多项注释的科技统计报表体系,夯实了企业科技管理基础。

中国华能建立了“常规科研经费随公司装机容量不断扩大而稳定增长的联动”机制。

中船重工、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国电、彩虹集团等从科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绩效等方面探索建立了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和体系,其中不少企业还将其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有效推动了企业创新工作的展开。

  三是科技交流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四年来,国资委举办了“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讨班”等系列讲座和培训,并在委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开通试运行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促进了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企业科技管理水平。

航天科工、中钢集团、中国建材、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国建筑、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一批企业在中央企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的组织保障、内容保障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粮集团、中铝公司、中国铁建、中国国电等企业平台内部用户数量达到300多个,取得良好实效。

  (四)科技产出成果丰硕

  四年来,中央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技术瓶颈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技)项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中,中央企业承担和参与了14项。

在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中,中央企业承担和参与了近30%的任务。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中央企业参与了76个项目的研究,其中能源、材料领域承担的任务占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安排的14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和参与了12项。

  二是专利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2006年以来,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专利情况进行了排序,企业高度重视和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9年,中央企业申请专利39203项,其中发明专利19993项;

授权专利20431项,其中发明专利4891项,均接近2006年的3倍。

截至2009年底,累计拥有有效专利76138项,为2006年的2倍,其中,有效发明专利21266项,占总量的27.9%。

从单个企业来看,国家电网、中冶集团、电信科研院、航天科工等12家企业专利申请过千项,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化集团、国机集团、武钢等企业每年专利申请的增长速度均超过50%。

在中央企业专利申请快速增长的同时,专利申请质量也大幅提高。

宝钢近三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前二十年的总和。

上海贝尔只对具有商业价值的发明申请专利,其中1/3以上为欧美日三方专利。

中国石化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占授权总量的比重达到72%,自主专利技术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亚洲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