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5271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Word文档格式.docx

B.食古不化 

天演公例 

水泥钢骨 

张目 

C.物竞天择 

相辅为用 

浮光掠影 

熔炉 

D.推陈出新 

举一返三 

两脚书橱 

绝代 

3.(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陶冶(yiě) 

犀锐(xī) 

含蕴(yù

n) 

譬如(bì

) 

B.矻矻(kū) 

晦塞(sè

烛照(zhú

渊博(bó

C.探骊得珠(lí

远瞻(zhān) 

稀有(xī) 

斧凿(zá

o) 

D.疆域(yù

大卻(xì

大窾(kuǎn) 

寡约(guǎ) 

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莫言在北京举办“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引来热议,有点赞的,也不乏________的。

有人说“莫言的字太差,算不上书法家,凭啥办书法展呢?

胆真够大”。

倒是身处舆论漩涡的莫言________,在微博上发文称,办展是想让大家看到他的字的真实模样,免得为网上流传的“莫言书法”所误。

莫言不把自己的作品展称作书法展,而叫做“墨迹展”,也可见他对书法的敬畏。

这种敬畏来自于他从小受到的________,以及对书法的热爱。

A.冷嘲热讽 

安之若素 

熏陶 

B.指桑骂槐 

熏染 

C.冷嘲热讽 

 

视若无睹 

D.指桑骂槐 

5.(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当前,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防“非典”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B.文章有声有色地向读者介绍了两个故事,把两个大坏蛋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C.这位作家对自然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各种动物在他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诗情洋溢。

D.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6.(2分)填人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 

②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 

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③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 

A.结果丰厚 

冷静 

B.后果 

丰厚 

冷峻 

C.后果丰富 

D.结果 

丰富 

7.(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提出了______亚洲“三个共同体”的重要论断。

②阿Q这个艺术形象,______了鲁迅先生对国民灵魂弱点的认识深度。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____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构建 

表现 

品尝 

B.建设 

体现 

品评 

C.构建 

D.建设 

8.(2分)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跑”“公里”“非常”“哪里”“关于”等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同、量词、副词、代词、介词。

B.“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活动举行。

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9.(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的一项是()

A.《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有人用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中,上联: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野草;

下联: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C.《马说》《伤仲永》《醉翁亭记》《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端午节。

10.(2分)下列各项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何大学问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B.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追悔莫及。

C.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11.(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狡诈者 

学问,愚鲁者 

学问,聪明者则 

学问。

A.轻鄙 

运用 

羡慕 

B.羡慕 

轻鄙 

C.轻鄙 

D.运用 

12.(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B.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C.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D.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然无人问津。

13.(2分)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英国一名专家援引最新证据提出中国明朝率领船队远航的郑和是历史上比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更早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个环绕地球航行的探险者的惊人学说。

A.郑和比西方航海家更早发现新大陆。

B.英国专家援引证据提出学说。

C.郑和是探险者。

D.英国专家提出哥伦布是探险者。

14.(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字音和字形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qiǎorá

n)倒下。

B.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liá

okuò

)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C.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

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

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jué

jià

ng)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D.千钧一发时,他震聋发聩(zhè

nlò

ngfākuì

),当机立断;

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

15.(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D.做学问应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二、填空题。

(共5题;

共7分)

16.(1分)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17.(1分)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18.(1分)气蒸云梦泽,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9.(2分)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2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与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共1题;

共20分)

21.(20分)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①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②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

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

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

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

“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

”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

“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③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

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④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筋,决不能成为房子;

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

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

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

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

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

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原文有删改) 

(1)文中第①段“有学问的笨伯”具体指哪一类人?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