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2817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幸福和希望”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能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

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

“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一起爬天都峰的事。

体会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6麻雀

本课描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重点是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本文讲述了“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一起爬天都峰的事。

重点体会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1.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2.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17爬天都峰

本文讲述了“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一起爬天都峰的事。

重点体会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通过朗读和联系生活经历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和突破教学重点

习作:

生活万花筒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1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2.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3.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16.麻雀

教材分析:

《麻雀》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课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小动物,但对于有关动物的母爱的文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关于老麻雀的行为,和猎狗的后退学生可能会理解不透彻。

教学建议:

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

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读、悟、演、写的方法逐步深入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理清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难点: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伟大母爱。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母爱的事例。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课时要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麻雀》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一百多年来,这个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你们想读读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

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自学生字,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字形,可与同学讨论交流。

4.检查自学情况,借助字词卡,多种形式认读。

5.同桌互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标出自然段。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要写好这些生字有哪些地方必须特别注意?

3.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4.学生自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扎煞(shāsā) 搏斗(bóbé)嗅到(xiùxòu) 拯救(zhěnɡzěnɡ)

二、读拼音写汉字。

  

身(qū)______ (bó)________斗 牙________(chǐ)

(pánɡ)____大  (yòu)________儿无可(nài)_______何

三、选词填空,组成词语。

撕嘶搏博

( )咬( )开拼()()士

四、回答问题。

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把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麻雀战胜了“大”猎狗一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时要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1.根据课后第二题自学。

根据题中的三个内容,试着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与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交流,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3.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为什么?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1)遭到大风猛烈的摇撼,从树上巢里掉在地上的小麻雀是怎样的?

画出表现小麻雀弱小可怜的词语。

(2)猎狗走近小麻雀,它想干什么?

画出表现猎狗凶猛厉害的词语。

(3)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小麻雀处境的危险。

(4)就在小麻雀即将遭到不测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图文对照,讨论、探究:

①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一块石头落地?

②在文中找出两个描写老麻雀“临战”前紧张姿态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④老麻雀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⑤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老麻雀形象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动之情读出来。

2.齐读第6自然段。

思考讨论:

凶恶的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是为什么?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文,品味感悟。

(1)看到老麻雀和猎狗搏斗,“我”会怎样想?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并把它带走?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小结:

母爱,这是存在于小生灵老麻雀身上的令人钦佩的伟大情感,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它驱使老麻雀放弃自己安全的环境,铤而走险飞落在凶恶的猎狗面前,誓与猎狗进行殊死的较量,掩护和拯救自己的幼儿。

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啊!

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把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熟读成诵。

2.把自己读了本文后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3.提出自己还没弄懂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4.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采集本上。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老麻雀为什么使你感动?

3.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赞颂一下母爱。

6、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麻雀

    小麻雀

      救     吃

      老麻雀 强大的爱  斗猎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挽救——(     )    匆忙——(     )

庇护——(     )    剧烈——(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幼( )奈( )躯( )绒( )

幻( )夸( )躺( )戎( )

三、选择句子的含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中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

①风猛烈地摇撼着梧桐树的力度。

()

②母爱。

()

③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的冲力。

()

2.“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这说明了:

④猎狗非常害怕老麻雀。

()

⑤猎狗很同情老麻雀,所以自己往后退。

()

⑥猎狗被老麻雀不畏强暴的勇气震慑(shè)住了,所以慢慢往后退。

()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麻雀?

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3.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4.“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教学反思:

 

【作者介绍】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的小说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新动向,构思新颖,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文字极为精练、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他的代表作是《猎人笔记》。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麻雀》选自《猎人笔记》,原文的后面还有这样几句话:

“是的,请不要见笑。

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诚之情的。

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

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2.麻雀又名树麻雀、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家巧儿。

英文名:

sparrow。

国家保护动物。

 

17爬天都峰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生本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的能力,还具备一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形式为主,共同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读、悟、演、写的方法逐步深入了解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难点:

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母爱的事例。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要点: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

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

(课件出示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3)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 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

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

 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课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应(yīng)该

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四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6)

哩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2.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7)

辫—辩、辨:

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纟”。

3.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五 词语理解(课件出示8)

石级:

石头台阶。

抬头望:

仰望。

攀着:

(抓着铁链)向上爬。

发颤:

颤动,发抖。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dū()xiāng()yīng()

都相应

 dōu()xiàng()yìng()

二、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

石级鲫鱼铁链攀登

三、我会选。

居然果然忽然虽然

1.张小红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身体却非常弱。

2.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3.中华健儿()不负重望,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金牌大丰收。

4.天这么热,家里()停电了。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10)

tiěliànpāndēngbiànzichàndòng

铁链攀登辫子颤动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一 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课件出示11)

学生讨论后,使同学们明白: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12)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教师引领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读后,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出天都峰的高,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4.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的气势。

5.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积累优美的词语。

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二 深入学习,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13)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边读边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指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决心要爬上峰顶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2)“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

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课件出示14)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3)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的词语。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是“拼尽全身的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七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悦。

(4)让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三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舞,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舞才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四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

“汲取”是什么意思?

“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评点: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五 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请你把这一周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1.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件出示)

预设:

抓住“汲取”的意思(吸取、吸收的意思)。

学生会结合前面的交流进行体会,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2.相信在生活中你也有过“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的事例,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7、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又高又陡

一会儿……一会儿……

爬天都峰奋力向上手脚并用互相鼓励

终于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词填空。

       发颤    颤抖

1.看到阿迪力在高空表演走钢丝,真叫人()。

2.枝条在寒风中()。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

2.坚定不移的意志。

()

3.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2.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

四、假如没有老爷爷的出现,“我”能不能爬上天都峰?

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 黄山四绝

【奇松】

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

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

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

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

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其中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蒲团松等30余株。

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于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黄山无石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计数。

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

【怪石】

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

其中著名的怪石有“飞来石”、“猴子观海”、“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都”、“孔雀戏莲花”等等。

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都”,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望,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

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

【云海】

高山,一般都可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特别是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而且云来雾去,变化莫测,时而是风平浪静的一片汪洋,时而波涛汹涌、白浪排空,黄山地名亦因此而叫西海、东海、前海、后海。

【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紫石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

黄山温泉由紫石峰下喷涌而成,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

温泉每天的出水量几百吨,长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左右,属高山温泉。

二 黄山三瀑

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

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每逢雨后,到处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瀑布响似奔雷,泉水鸣如琴弦,一派鼓乐之声。

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危岩百丈,石挺岩腹,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形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

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对黄山作的极高的评价。

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意即天下名山有的优点,黄山都具备。

四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中国——黄山

黄山于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