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3220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语文抽考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辨别多音字4个;

选择带点字的意思5个;

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两个4题;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4个;

句子练习有改写句子,补充句子,修改病句,用关联词等;

诗文填空主要是课文内容;

最后是语言运用,要求描写景物用上拟人和比喻。

阅读题设计五个题目:

一是选标题,提供四个被选项,让学生从中选一个作为标题;

一是加标点,主要考查特殊名词使用引号,以及冒号的使用;

一是抄写文中的成语,考查学生阅读的细致性和对成语的感知,同时考查学生积累的习惯;

一是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一是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归纳能力。

习作的设计有两个要点:

一是书信格式;

二是说身边的事。

关于评卷要求:

本次评卷对错别字作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每道题都有错别字扣分要求。

习作评分有所改革,用扣分法,未按书信格式扣3分;

文章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扣5分;

字数不足扣3分;

错别字10个以内每字扣1分,超过10个,每2字扣1分;

语句不通顺,每处扣1分;

用词不当每处扣1分;

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扣1~3分。

最后累计得分。

这样是否能使习作评分更趋于客观,敬请提出批评。

四、答题情况分析:

1、各题得分情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分值5851647124930平均分农村4.417.022.829.522.334.659.582.073.6220.8城区4.67.43.511.462.75.410.782.73.726.07得分率农村88.2087.7556.4059.5058.2566.4379.8351.7540.2269.33城区92.0092.5070.0071.6367.5077.1489.8367.5041.1186.902、各题得失分情况分析

(1)第一大题,看拼音写字五个词,主要错误在兴奋和信奉的前后鼻音辨别产生错误;

少数对妻子.的轻声错误

(2)第二大题,辨别多音字组词,即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四个多音字都是课文中出现的。

主要是对落字的l音和似字的似的、似乎有无翘舌辨别的错误;

更多的是错别字失分,比如气喘吁吁喘字写不来。

(3)第三大题,选择带点字的意思,主要是考查一字多义,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对字义的理解。

从得分率看出,学生对字义选择掌握较差。

在出题时考虑难度,已将带点字义项列出,让学生选择。

字是汉语的基本单位,不能很好地掌握字义,将影响对词句的理解。

(4)第四大题,关于成语。

先补充成语,再照样子写两个。

四种类型一是关于成语故事的;

一是带某字的成语,本卷中带莫字;

一是带反义的;

一是重叠式。

补充成语基本能完成,写成语较差,尤其是带某字的,多数不能写出,少数能写出莫衷一是、爱莫能助、漠不关心、莫齿难忘,实小一个同学写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天才之答;

熙小梁露文同学全部答对,项海超同学非我莫属写成归我莫属被扣1分。

得15分的100份卷中仅6人。

本题反映学生成语积累值得重视。

(5)第五大题,写近义词4个。

所出题均来自课本。

主要失分于错别字。

农村评分时少统计1分,本题4分,仅统计3分。

岗小、八一答题较好。

(6)第六大题关于句子的练习。

共四项内容:

改写句子;

补充句子;

修改病句;

用关联词。

基本错在改病句上。

原句老师介绍了许多小华的事迹,本句错在许多小华上,应改为小华的许多事迹,或删掉许多亦可。

教师评卷时将后者均判失分,故降低了整体成绩。

(7)第七大题,诗文填空。

本题有的按原句填空;

有的提供意思填出诗句;

有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本题12分,城区满分44%,得10以上84%;

农村满分21%;

得10分以上,67.7%。

(8)第八大题,语言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一是用人物动作的词描写植物在风中摇摆的样子;

一是运用比喻的方法说物。

前一题答的较好。

第二题森林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珍贵植物,从句子看,本体是森林,或珍贵植物,用什么来比喻,学生答题不够理想。

(9)第九大题,阅读理解。

本题在阅读短文后作五道练习,考查学生阅读能力。

一是从选项中给短文选一个标题,学生基本能选出最佳标题;

二是给缺标点的段落加标点,重点考查冒号和引号的使用。

从样本中看,一些学生漏答,但更多的是乱点,错误率较高;

三是抄写文中的成语五个,考查阅读细致性、成语的感知力、积累的习惯。

本题较好,个别学生一个都写不出;

四是考察句子理解。

有心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阴这个俗语概括了短文所叙述的故事,要求学生说说有心和无心是指短文中的哪些现象,本题错误率很高。

短文叙述少先队员做好事清除牛皮癣,开始想尽办法,无法清除;

某队员生气之下,甩了一把烂泥,在清除烂泥时却很容易地清除了牛皮癣。

如果读懂了短文所叙故事,本题是不难解决的。

但本题错误极多;

五是写出短文主要内容,本题基本能写出。

通过本大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的使用比较薄弱,对句子的理解有待加强(10)第十题习作。

本次习作考查有两项内容:

一是书信格式,二是说自己的事,要求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本次习作评分以扣分方式,从格式、内容、字数、错别字、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卷面整洁等七个方面扣分,然后得出习作得分。

这种评分方式,避免了原来分等级评分时的映象化,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习作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在训练时可以循序渐进,内容还可以有其他方面。

附录抽样中满分的习作。

五、最后的思考1、关于命题的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是第二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本学期结束后将进入第三学段学习。

市局对四年级进行抽查有一定的针对性。

因此命题时力求达到课标要求,依据课本,又进行能力考查,尤其重视语文能力。

例如,对字义的理解,设计字义选择题。

汉语中往往一字多义,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

不能正确理解字义,将是阅读的障碍。

丰富的词语积累,将有助于学生表达。

课标要求学生积累课内外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因此,设计写词语和描写事物的两道题:

一是根据提供的例子各写两个成语,考查词汇积累;

一是对提供的事物进行描写(用人物动作描写荷叶在风中摇摆的样子;

用比喻的方法描写长着许多珍贵的植物的森林)考查学生想象力和精彩描写能力。

但出题中要求学生写带莫字的成语,稍嫌偏了些,多数学生在此失分。

用比喻描写时,出题不够明确,题干中有两个主体事物森林和珍贵植物,如改成森林像,长满了各种各样珍贵的植物要求就更明确。

课标要求:

在理解语句过程中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习作时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因此在阅读题中设计了加标点题,其中就有加冒号和引号。

能用书信进行书面交流。

因此在习作中要求按书信格式写身边发生的事。

总之本卷依据课标,紧扣课本但又超越课本,旨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生答题情况的反思。

从抽样情况看,反映学生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表现在错别字多、字义理解不准、标点符号不能正确使用、字迹潦草、优美词句积累不够。

六、一点建议:

课文是一个例子,这是大家的共识,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去读懂适合学生的各种读物?

语文教学应该不是只教学生会读教材中提供的几篇文章。

课标要求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课本提供的教材时,应当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能阅读、能表达。

此外,一定要加大力气解决正确书写汉字、正确理解字义的问题。

写错字,是对字形的模糊;

写别字的现象更为突出,这是不能正确理解字义。

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生字词的教学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放手让学生通过使用工具书自学固然很好,但不能放任,使其流于形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教师应当胸中有数。

附录:

抽样中满分的作文附一:

给爸爸的一封信爸爸:

您好!

您身体健康吗?

过得开心吗?

爸爸,今天是我期末的时候,我一定会认认真真地考,考出优异的成绩回家向您汇报,您日日夜夜地为我操劳,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来考的。

爸爸,我们家搬到新楼里啦!

我们再(不)用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天地里吃饭、睡觉、工作、学习了。

爸爸您还记得我们原来在我的房间里有一张桌子,现在,我没有落下它也把它搬到了我现在的房间里天天陪伴我学习、睡觉。

爸爸,这个学期期末考试完,成绩出来了我一定会回家去看看您和妈妈、爷爷买一些东西给你们补补身子。

祝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您的女儿:

08年6月21日这篇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