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9575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成NO还可以继续氧化,生成NO2再溶于水,这是一个循环反应。

如无任何气体剩余,最终产物应为HNO3,恰好反应的量的关系:

4NO+3O2+2H2O=4HNO3,实际反应中可以有NO或O2剩余,但不能两者兼有之。

3.氮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

N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NO2不是硝酸的酸酐。

掌握酸酐的判断方法。

NO2与溴蒸气不能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

4.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SO32-氧化为SO42-,将I-、Br-、S2-氧化为I2、Br2、S。

5.检验NH4+离子,可加入烧碱溶液后,必须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否则不一定有NH3放出。

【典型例题评析】

例1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发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2019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019年全国高考题)

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氧化产物B.NO不是亚硝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的还原产物D.NO是棕色气体

思路分析:

本题看似很深奥,实际不然,考查的落点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NO的有关性质。

根据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2)处于氮元素中间价态,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推知:

NO既可能是低价含N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能是高价含N物质的还原产物;

根据酸酐概念亚硝酸酸酐应是N2O3;

NO应是无色气体。

答案:

D

方法要领:

要答好这类高起点,低落点试题,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找准题中化学知识运用的着落点,其次,要掌握好重要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这类试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通常是结构理论(包括原子结构中的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关系等)、分子结构中微粒成键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所涉及的概念通常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

例2右图为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22.4mL一氧化氮。

若通入11.2mL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的密度(1993年上海高考题)

A.等于1.369g/LB.等于2.054g/L.

C.在1.369g/L和2.054g/L之间D.大于2.054g/L

题给的密闭容器中通入O2后发生2个化学反应:

2NO+O2=2NO2

2NO2N2O4。

为便于计算和推导,可将题给22.4mLNO转换为22.4LNO,将题

给11.2mLO2转换为11.2LO2,即容器内盛有1molNO,充入0.5mol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容器内的总质量为:

1mol30g/mol+0.5mol32g/mol=46g。

假定1molNO与0.5molO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1molNO2。

在标准状况下1molNO2的体积为22.4L,此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46g/22.4L=2.054g/L。

但是,由于反应2NO2N2O4的存在,且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因此使平衡混合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故其密度必定大于2.054g/L。

解本题时最容易忽略2NO2N2O4的平衡(这是一个隐含的平衡),而误选B。

在涉及到的NO2或N2O4有关量的计算问题,一般要考虑可逆反应2NO2N2O4的存在对有关量(气体物质的量、体积、密度、式量等)的影响,这是同学们应重视的一个知识点。

例3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

又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1994年全国高考题)

由H3PO4在有三个氢原子可以与D2O发生氢交换及题给H3PO2分子结构知:

-OH中的H原子能与D2O发生H交换。

现H3PO2能与D2O发生H交换而NaH2PO2则不能(说明NaH2PO2分子中没有羟基H原子),可以类推出H3PO2中只有一个-OH,从而选B。

B

本题题给信息的实质是:

含氧酸分子中的H原子,只有与氧原子结合形成羟基-OH结构时,才有酸性。

由于次磷酸H3PO2只能电离出一个H+,它是一元酸;

NaH2PO2中的H原子不能电离,也不能与碱反应,NaH2PO2属于正盐。

同理CH3COOH分子中只有一个-OH,乙酸是一元酸。

因此含氧酸分子中含有几个H原子,就是几元酸的说法是错误的。

此题为信息给予题,它以一般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实例作为原型(磷酸分子中3个-OH中的H可D2O发生H交换),要求学生在原型的启发下求解。

这类题一般思路为:

分析原型找出规律[只有活泼的氢(能电离的H)才能发生氢交换]比较问题和原型建立联系应用规律完成迁移。

例4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

(2019年高考化学试测题)

(1)铜跟浓硝酸反应;

(2)铜跟稀硝酸反应;

(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3)途径

(1)途径

(2)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

(1)途径

(2)途径(3)

本题是评价制备方案的优劣。

从绿色化学角度看

(1)要节约原料;

(2)是副产品对环境污染小。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

若生成3molCu(NO3)2,可得消耗原料量及生成污染物NOx的量(见下表):

Cu(NO3)2CuHNO3NOx

(1)3mol3mol12mol6mol

(2)3mol3mol8mol2mol

(3)3mol3mol6mol0mol

由上表知:

(1)耗HNO3最多,生成污染物最多;

(3)耗HNO3最少,没有污染物。

A、D

本题考查对硝酸性质、用途的理解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佳途径的能力。

从不同浓度硝酸与铜的反应可以看出,在硝酸与铜的反应中,硝酸充当了氧化剂和提供硝酸根两种作用,因稀硝酸与铜反应时,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为+2价,故作为氧化剂消耗的硝酸较少,而(3)中氧气为氧化剂,硝酸全部用提供酸根用,故消耗硝酸的为

(1)(3)。

例5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2019年全国高考题)

产生喷泉的条件: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

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产生喷泉,但在NaOH溶液中因发生CO2+2NaOH=Na2CO3+H2O,其溶解度显著增大,此时形成喷泉。

题干要求液体充满烧瓶。

B、D

中学阶段,在水中能形成喷泉现象常见的有NH3、HCl、HBr、HI、SO2等溶解度大的气体;

CO2、H2S、Cl2等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不能形成喷泉,但若将水改成NaOH溶液,这些气体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此外,喷泉实验装置若发生改变,也可能使本来不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形成喷泉,因此,要从产生喷泉的条件认识形成喷泉的本质。

例6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19年上海高考题)

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

设圆底烧瓶的体积为VL,所含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mol。

则:

c(NH3)=x/Vmol/L而3NO2+H2O=2HNO3+NO,c(HNO3)=[2/3xmol][2/3VL]=x/Vmol/L。

C

只要在同温同压下,单一气体(或某一气体中混有空气)如进行喷泉实验(在H2O中)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均相同。

它与液体上升高度无关。

如是标准状况则浓度为1/22.4mol/L。

注意:

若误以为NO2与H2O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2/3x,而忽视了溶液的体积也是2V/3L的话,就会得出两者浓度不等的结论。

例7某试剂厂有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2019年上海高考题)

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硝酸(填浓或稀)。

原因是(填序号,下同)

(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H+]

(3)步骤C中是为了除去Fe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置换反应(b)水解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的沉淀物化学式.

(1)根据反应方程式:

Ag+2HNO3(浓)=AgNO3+NO2+H2O、3Ag+4HNO3(稀)=3AgNO3+NO+2H2O可知:

每生成1molAgNO3,如用浓HNO3,消耗HNO32mol,产生1molNO2;

如用稀HNO3,只需HNO34/3mol,放出NO1/3mol。

故用稀硝酸比用浓硝酸好,原因为(a)、(c)。

(2)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热保温是使反应加快,促使HNO3与Ag反应,而不希望HNO3损失,因此其目的是(a)、(c)。

(3)由水解原理,溶液浓度小,促进水解,使Fe3+、Cu2+生成难溶的Fe(OH)3、Cu(OH)2而除去。

(1)稀,(a)、(c)

(2)(a)、(c)(3)(b),Fe(OH)3、Cu(OH)2

联系工业生产流程,运用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解答生产中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

用到的化学原理有:

反应速率;

水解反应;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试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立意新。

考生应首先将整个流程看懂,在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目的和作用的同时,须联系各步骤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明确前一操作是后一操作过程的基础和条件。

过量的Ag与稀HNO3混合其目的是使HNO3充分反应,步骤B加热保温的原因也是为这一目的而设置的。

它使NOx不断逸出,降低酸度,有利于下一步用水冲稀,使杂质离子水解完全,并通过静置而沉降。

以上三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

本题通过AgNO3生产的步骤、过程,考查考生对金属(Ag、Fe、Cu)与HNO3反应的理解程度。

在步骤C中,虽然Ag+也参与水解,但AgOH很不稳定分解:

AgOHAg2O,合并于过量银中循环使用。

题中给出了生产的过程图,提供了解题线索。

解题时应根据银与不同浓度HNO3的反应及产生,考虑生产实际中的价值及产物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不难选择问题

(1)中的答案为稀HNO3及其原因。

借助化学反应的原理及条件,离子的性质等知识,从而顺利解答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