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071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6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首先,科学既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指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科学的认识过程导致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来源于科学的认识过程。

其次,我们不能把科学理解成对世界的固定不变的“正确”解释,而应把科学理解成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

随着人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发现,科学也有一个不断修正自我的过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认识水平下,人们对世界的“正确”认识都是不同的。

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不在于它对世界的解释是永远正确的,而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的。

只有这样,科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4.自然科学:

科学知识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三方面的知识体系,其中关于自然的知识体系称作自然科学。

5.技术:

在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从狭义上讲,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广义地讲,除操作技能外,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度、方法。

6.科学的职能:

认识自然、获取新知识;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把具体的实践经验系统化从而形成理论;

总结、概括、抽象个别现象形成一般原理等。

7.技术的职能:

改造自然、发明创造新产品;

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将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

提高生产力、劳动效率等。

8.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活动是为了认识自然,技术活动则是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

科学活动的结果是发现新的认识,而技术活动的结果是创造新产品;

科学活动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活动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活动把实践上升到理论,技术活动则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科学活动把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技术活动将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

以上是科学与技术的不同。

科学和技术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建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而认识自然则是为了改造自然。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也要应用于实践之中;

技术的发明,需要建立在对有关的科学原理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促进和丰富了人们的科学认识。

二、学前儿童科学的特点

1.学前儿童科学的要素:

(1)探索态度,是指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

探索态度的作用在于:

它是儿童学科学的动力,在儿童学科学的活动中,积极的探索态度可起到维持探索活动进行下去的作用。

但是,在儿童学科学的活动中,探索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儿童的探索态度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学科学活动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要素。

另外,探索态度也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心理前提。

(2)探索对象,是指儿童科学探索活动的具体内容。

学前儿童学科学的活动特别依赖于具体的探索对象。

这是因为,学前儿童学科学大多通过摆弄具体的材料,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推理和思考来进行。

探索对象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物质前提。

对儿童来说,能够成为探索对象的事物,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一是这个对象的外部特征或表现要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引发其积极的探索态度;

二是这个对象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可探索性,也就是能够让儿童通过探索获得一定的结果。

(3)探索过程,是儿童运用科学方法与探索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是儿童获得探索结果的必经之路。

探索过程是儿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它最充分地反映出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本质特点,也最充分地反映出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色。

与成人不同,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是生动的、具体的,也是外显的、表露的,如果忽略甚至取消儿童的探索过程,儿童学科学的活动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特征,而变成一种被动的接受。

(4)探索结果,是指儿童通过探索、尝试发现的科学事实以及蕴含在其中的科学知识。

探索结果是儿童学科学的最后一个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探索的结束。

探索结果既是一次探索活动的结束,又可能是新的探索活动的开始。

学前儿童学科学需要有成功的探索结果,因为探索结果能够给儿童以成就感,并能激发他们的进一步探索,但是探索结果不在儿童学科学过程的知识或产品(如由成人告诉儿童)之外,而是儿童自身探索过程的必然产物。

以上四个要素,都是学前儿童学科学所必不可少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使学前儿童学科学的活动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2.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探索态度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心理前提和内在动力,它维持探索活动进行下去;

探索对象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物质前提,是儿童科学探索活动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引发其积极的探索态度;

探索过程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是在心理和物质前提下对探索活动的继续,也是儿童获得探索结果的必经之路;

探索结果是探索活动的结束,是前三个要素的成果,又可能再次激起儿童的探索动机,提供可探索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探索活动的开始。

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学前儿童学科学,进行探索活动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3.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

(1)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

好奇心是指对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激的积极反应倾向。

儿童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新异刺激的注意、趋向、提出问题、操作、摆弄等行为倾向。

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

现代心理学证实,好奇心是学习、推理、解决问题等很多认知行为的前提,是人的胜任能力的表现。

因而,我们要正确对待儿童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在成长过程中得以保持,并且不断发展。

(2)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好探索的特点。

探索活动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理解环境的途径,也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探索又是和科学联系在一起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行为,正是他们学科学的活动。

在儿童的生活中,科学探索的活动无所不在。

(3)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好活动的特点。

儿童喜欢活动,这实际上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需要各种形式的活动:

感知、操作和摆弄等,这主要是因为,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局限于具体的动作,他们学习科学也常常是通过动作水平的摆弄、操作和尝试而有所发现,即使能进行推断,也是建立在直觉和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而不可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实践证明,儿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最容易得到满足,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能得到发挥。

(4)学前儿童学科学还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自我中心,是由学前儿童思维上的局限性所导致的现象,如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能区分主观和客观的事物等。

它的具体表现为:

在认知方面,儿童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而经常用主观的想法代替客观的事实;

在情感方面,儿童容易移情,也容易受感染;

在社会方面,由于儿童不能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因此也很难有真正的交流。

儿童学科学的自我中心特点,影响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也使得儿童的科学独具特色。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宗旨:

对全体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范围:

从教育对象来看,包括0~6岁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从实施教育的机构性质来看,包括托幼机构、家庭和社会等各种机构开展的教育活动;

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主要集中在3~6岁这一年龄阶段。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自己获取科学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确立了学前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儿童自己的探索活动学习科学。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充分挖掘学前儿童生活范围中能够理解、值得探究的事物,大大扩展了儿童的学习内容,包括科学探索的内容以及认识现代科技的内容。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明确了教师的指导者地位,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科学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儿童在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索科学。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同时,更加主动地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当前时代的特点和问题。

2.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也出现了与各科、各领域紧密联系的趋势。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公民(包括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和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的劳动者)奠定基础。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教会他们学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个性品质。

科学教育还会给儿童的一生带来深刻影响,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并为其早期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节教师素质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教师素质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影响

1.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有三方面:

科技素养、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技能。

2.教师素质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影响:

(1)教师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积极探索态度,为儿童提供和创设科学探索的环境,正确、成功地引导儿童,从而使儿童获得科学知识。

(2)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儿童的影响也很大,它直接关系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中,儿童能否主动地学习,充分地获取科学经验,以及能否激起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3)丰富的教育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技能使教师知道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及儿童应该获得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从而正确、有效地启发儿童,帮助儿童在学科学的活动中获得科学知识。

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是教师成功指导儿童学科学的前提。

3.教师的科技素养包括:

(1)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2)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教师的教育观念指的是教师对教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包括对儿童的基本看法(儿童观),对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的看法,对教师和儿童关系的看法等。

5.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内容是:

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承认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自主的、发展中的个体的权利。

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传递活动,其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