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87969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建设单位:

xx县第一实验小学

法定代表人:

xx

项目负责人:

1.2编制依据及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问题》

3、《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5、《四川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6、《xx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7、《xx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

8、xx县人民政府《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实验小学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批复》(西府办函【2009】4号);

9、xx县第一实验小学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编制原则

1、符合xx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布置。

3、结合xx县城市特点及周边环境,注重并搞好环境。

4、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做到坚固安全,管理方便,功能齐全,美观庄严。

1.2.3编制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及定额估算项目投资;

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有关政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和评价;

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

1.3可行性研究(代项目建议书)概要

1.3.1项目建设背景

“十一五”期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教育的发展开发人力资源,是xx县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

进一步做大、做强xx县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中央对中小学和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各级办学条件改善、学生助学的力度,社会对教育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城乡居民新的教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为实现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同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趋向高质量、高层次和多样化,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维护教育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消费结构和教育观念的变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向高层次、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独生子女在学龄人口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必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学龄人口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在城乡和区域的分布改变,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形式与层次提出了新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引进师资和增强xx县第一实验小学综合实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2建设条件

场区整体稳定,无滑坡、断层、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建筑。

地勘资料表明,场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无地下水。

1.3.3建设内容及规模

利用xx县第一实验小学建设规划用地(校区现场址内)进行本项目建设。

1、综合楼设计层数:

6层,一层层高4.5m,二至三层层高设为3.6m,四至六层层高设为3.0m。

2、教学楼设计层数:

4层,一层层高3.9m,二至四层层高设为3.3m。

3、新建200m环形塑胶跑的功能化标准运动场一处。

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300㎡,教学楼总建筑面积2500㎡。

1.3.4环境保护

本项目属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小。

主要污染因素为生活污废水、生活垃圾、施工期噪声和扬尘;

设计方案考虑了污染治理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认真落实“三同时”。

1.3.5组织管理

为确保项目工作规范化、正规化,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拟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1.3.6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15个月,从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完成本项目全部建设工作。

1.3.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650万元。

本工程资金筹措方案拟定为:

申请国家校安工程专项资金530万元

申请国家灾后重建专项资金120万元。

1.4结论

为适应国家发展优质中小学教育以及四川“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和加快西部大开发中战略实施的要求,拓展xx县第一实验小学办学空间,更好地发挥学校在义务教育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服务性作用,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xx县第一实验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建设项目十分必要。

通过项目实施,可有力推动xx县第一实验小学建设,使学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其建设可行。

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本项目建设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使项目尽早发挥效益。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建筑占地面积

1047

2

建筑总面积

5800

综合单价933元/㎡,不含运动场建设造价

2.1

综合楼

3300

2.2

教学楼

2500

2.3

普通教室

16

新增

2.4

运动场

200m环形标准运动场

2.5

容积率

0.8

3

项目总投资

万元

650.00

3.1

工程建设费用

614.00

3.2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23.81

3.3

预备费

12.19

4

资金筹措

4.1

申请国家校安工程专项资金

530.00

4.2

申请国家灾后重建专项资金

120.00

5

建设期

2009年10月-2010年12月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2.1xx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xx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嘉陵江与涪江脊骨地带,幅员面积1108k㎡,辖15镇29乡,总人口65.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人口密度588人/k㎡。

现有耕地面积32436公顷,农业人均耕地仅0.9亩。

盛产水稻、玉米、红苕、辣椒、油菜、花生等粮经作物,是远近闻名的产粮大县、乳业大县、蚕桑基地县和海椒之乡、柑桔之乡。

xx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文荟萃,195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化县。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农业蓬勃兴起,工商经济异军突起,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80亿元,人均GDP达到7904元,三次产业比为37.9:

27.3:

34.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7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98元。

但由于xx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债务大,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滞后,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经济欠发达县,是不戴国贫县帽子的实实在在的“国贫县”。

2.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xx县第一实验小学源于清光绪33年(1907年)创办的“xx县公立初等小学堂”。

位于xx县xx镇文化路217号。

历经世纪沧桑,曾两易其址,数更其名,合并四校,是直属县政府管辖的学校。

2003年,由县政府授予“名校”称号,2006年由xx市政府授牌为“市级示范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15000㎡,教学教辅用房建筑面积10000㎡,运动场地3500㎡,是全县学生容量最大的小学校。

学校师资队伍素质过硬、结构合理。

先后有4人获特级教师,1人获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四川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有5人评为中学高级教师,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6人,获“名师”荣誉称号6人,省、市、县学科带头25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学校现有教学班54个,学生4010人。

学校教学设施一流。

有网络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电视网络和远程教育接收装置,有格调高雅的会展中心和设备现代的多功能厅,有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厅,班班有电视机、VCD、语音座、幻灯机和投影仪。

多年来,学校一直承担着省、市、县教学科研实验课题。

2005年,学校108名教师全员参与的市级课题“小学课堂情境教学应用策略研究”,经五年的艰辛历程,其成果荣获“四川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三等奖”、“xx市人民政府第二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学校进行的市级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于2008年底结题验收。

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氛围浓郁,有380多人次的学术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刊物发表,有200多篇学术论文在县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学术会上交流。

有56人次在全国、省、市、县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

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堪称全县排头雁。

是全县的窗口示范学校。

历年来,在办学水平评估中均列全县之首。

学生的作文、书画、电子琴、口风琴、舞蹈、乒乓、体操等在全国、省、市、县的比赛中不断获奖,2008年授予“国家乒乓球少儿训练基地”称号。

学校先后被授予市、县级“艺术特色学校”、“校风示范学校”、“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最佳文明单位”、“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xx县名学校”、“xx市示范学校”和省级“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模范职工之家”、“国家乒乓球少儿训练基地”,“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学校”。

1984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2003年,由县政府授予“名校”称号,2006年由xx市政府授牌为“市级示范小学”。

2008年授予“国家乒乓球少儿训练基地”称号。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加大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四川省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xx县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积极、均衡、协调和持续发展,更好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基础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县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县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平衡,中小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有部分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农村学校布点过于分散,制约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全县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明确提出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