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871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马克思——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含义:

①本义:

爱智慧与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任务:

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哲学的对象:

整个世界

3、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吧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4、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用世界观作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休谟和康德)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自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活、气等,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3、客观唯心主义吧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地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评,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最显著的特点:

实践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最具代表性: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彻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因素是: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4、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两个含义: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5、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是普遍的。

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4、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后者分为两种:

①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②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尊重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

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

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人的实践活动,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种类: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客观性。

2、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和谬误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真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示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