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648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案例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审计案例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审计案例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审计案例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审计案例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案例分享.docx

《审计案例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案例分享.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案例分享.docx

审计案例分享

内控制度评审的审计案例

[案例1]

审计背景:

对某公司物流管理的内控制度评审,着重对其原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管理进行审计调查,并给予审计评价。

在调查的初期,我们先到现场实地察看。

在车间现场看到铝线东一大卷、西——大卷,有的铝线甚至放在车间安全道上。

铝线是很昂贵的金属物资,如此存放,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审计方法:

 在审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点面线”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所谓“点面线”方法,就是在审计调查中,听到或看到某一管理现状之后,通过横向的全面了解、纵向的连线分析,最后确定其控制环节是否完整、控制点是否有效。

审计实施:

1.在各部门审计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1)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的同志一再说明、态度坚决地表示,铝线这一业务是属于委托加工,即是公司在外采购回铝锭、对外委托加工成铝线,尔后再出售。

查看该公司的铝锭、铝线合同,是委托加工合同,但抽查财务部门的会计资料,发现该公司采购回的是铝线(非铝锭),销售出去的是铝线,不存在委托加工。

在财务部门同时还发现:

采购、销售铝线的有些单据中,业务员签字是同—个人;有的结算单据上要素不全、有的手续不完备:

例如采购入库的《送货单》无重量、有的单据无质检部门盖章;有的销售单据无订货方签字;同一种销售业务,作为财务凭证的附件——《发货结算清单》有的是“财务科传票附件”联,有的是“发货单位记账”联。

 

(2)物资管理部门:

在现场看到铝线存放地是制品生产车间,不是物资管理部门的仓库。

铝线采购回来后,在制品车间内,业务员将铝线实物交由物资管理部门人员清点卷数时,同时传递《送货单》(单据上没有重量记载)。

当铝线销售时,业务员开具《发货结算清单》(有计量部门的计重),其中一联交物管部门;物管部门凭《发货结算清单》在铝线的实物账上同时登记出库、入库量。

抽查物管部门的实物账:

只有数量,没有单价、金额:

数量的记载有时是吨位,有时是卷数。

(3)铝线业务的购销部门:

铝线的业务由该公司的工会技协负责承包;采购、销售的业务员以及采购取货、销售送货是…—人承担:

购回的铝线交给物管部门之所以没有重量记载,是因为:

若购回与入库之间产生亏吨,工会技协不愿承担亏损;销售发货时,有时因合同量的大小、时间先后等差异,有“估堆”(注:

估计重量)的现象。

核对财务账与实物账:

年底财务账结余29.420吨,实物账结余29.280吨,两者相差0.140吨。

经过调查了解之后,将铝线的供销控制循环联系起来分析,并确认各控制点的管理效果,得出结论:

铝线的物流管理没有按制度运作:

该公司铝线的经营业务没有执行委托加工合同,而采取的是采购、销售的方式。

(4)铝线的采购、销售等事项由一人负责,但处在采购、销售之间的存货管理环节却无计量、无专门地点存放、无专人保管,使内部控制的循环中断。

 

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关健控制点失控,对铝线没有管理。

财务部门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

铝线经营业务形式发生改变,没有提出异议;结算的单据把关不严格;财务账与实物账不相吻合;对工会技协的承包管理监督不力。

会技协铝线业务的承包管理不严谨;铝线购销业务只有一人操作,监管不到位,出现管理弊端。

审计意见 :

该公司应严格按照公司物流管理制度的规定,加强对铝线业务的管理、存货的管理、财务的管理,弥补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完善购销业务的循环控制,使之成为——个完整的、健全的、规范的物流:

(1)铝线的实物资产要有专业部门、专门人员管理,其实物进、出库严格执行计量、验收、开票、签字、入账等制度,建立健全实物控制的关健环节及关健控制点。

 

(2)财务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结算制度,统一结算依据,切实做到账表——致、账账一致、账证一致、账实一致。

 

 (3)工会技协采购回的实物及销售出去的实物均要受到物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监控:

完善各种单据中的要素,完成管理所必需的各种程序和手续。

定期对铝线实物资产进行盘点,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此外,该公司还应严格铝锭(铝线)合同的签订、执行;规范工会技协的铝线承包行为;承包经营的过程、结果应在财务部门得到完整地核算、监控。

[案例2]

案例概况:

某公司2013年3月12日在销售增塑剂产品过程中,出现了销售调拨单及销售章真实,财务专用章及增值税发票系伪造的现象,导致被骗货30吨,案值24万余元的重大损失。

具体手段如下:

1.一陌生客户隐匿真实情况,到公司销售公司开具了真实的产品销售调拨单,使用伪造的财务专用章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私盖印章,然后到销售处盖销售章,最后到储运车间提货,导致事故发生。

2.利用财务部在三楼办公,销售公司在一楼营业,储运发货在公司后区的劣势,经过长期预谋,使用假牌照的报废车作案。

骗过了公司财务部收款开发票关、销售公司对接关、储存车间发货核对关、保卫科车辆出入口验收关、齐鲁石化股份公司门卫查证关。

以上几个方面充分反映出了某公司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亟待堵塞。

案件暴露出的管理漏洞:

1.由于业务量大及从未出现类似事故的侥幸心理,主观麻痹大意,财务部与销售公司、发货处、保卫科没有建立起紧密结合的防范措施和监控网络,存在严重漏洞。

不能及时沟通,只知道按旧流程办事。

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2.印鉴管理失控。

财务印鉴与销售印鉴缺少防伪措施,使用掌管存在漏洞,在加盖印鉴时未能得到有力的监控。

3.未建立发票购入,使用,注销的登记制度。

4.物流反馈信息系统失灵,对账不及时。

若销售及财务、发货能及时对账,集中办公,就会及早发现问题,杜绝漏洞。

5.销售人员及发货人员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印章方面的知识缺乏,缺少鉴别能力,提供了骗术得逞的可能。

6.交接工作不明晰。

在交接工作时就存在个别遗留问题,理应责成其限期查明,否则不得离岗。

7.凭证单据检查工作不力。

8.经过公安部门介入和初步调查,有内部人员预谋合伙作案的嫌疑。

9.发现问题时追查不及时。

在事故发生三天后,此事才得到证实。

当时,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出现被骗巨款24万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相互牵制的约束机制,使之侥幸得手,猖狂作案。

为此,将内控原则运用于销售业务中,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势在必行。

为使内控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设计各种控制措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职责分工原则:

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即企业内部必须实行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处理业务的权限、政策界限与纪律规定。

相互牵制原则:

其目的在于,利用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每项业务由多部门、多人员处理所形成的相互牵制关系,实现内部的自动控制。

例如,出纳职务与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的职务分离;钱账分管;账物分管等等。

凭证制度原则:

1.必须设计合适的凭证格式及其传递程序,凭证则作为反映业务过程的法律事实。

2.对所有凭证应预先编码,以防丢失。

3.对所有凭证在入账装订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以保证其账务处理的正确性、真实性与合规性。

4.为防止个别人乘虚而入,应建立及时沟通制度。

核对检查原则:

销售开票、财务收款开票、发货、出口应实行集中办公。

除凭证的审核外,还要对证账,账账、账表、账卡、账实的核对检查。

内控原则在销售业务中的具体运用

印鉴管理制度:

财务负责人掌管财务印鉴,加盖时要审查有无审批手续,金额是否正确,用途是否符合规定。

不得签发远期和空头支票。

应更换防伪印章。

核对往来账务:

财务负责人应指派专人随时随地与销售及发货核对账务,及时互通信息,查实原因,调整账务并催收应收国内(外)账款。

监督检查制度:

1.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全面、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使收支业务尽早入账,不得压单;

2.记账与出纳业务的职责相分离,使记账的权限仅限于主管会计,用密码的方式给予限定;

3.对现金的账实情况进行经常性和突击性抽查,查看库存的现金有无超出限额,有无挪用盈亏情况,保管措施如何。

4.监督移交工作的整个过程,查看移交清单是否完整,对于遗留问题应限期查清,不留后遗症。

严格交接手续:

1.有关人员调换岗位,须按规定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做到前不清,后不接。

2.离职人员须编制移交清单,列明移交的账,证、表、公章、资料及有关事项,由监交人签字认可后方可办理手续。

交接清单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存档。

严格发票鉴别制度

具体如:

相关人员应熟悉科学的发票鉴别方法,提高他们的发票鉴别能力,丰富他们的发票鉴别手段等。

[案例3]

某企业仓库保管员负责登记存货明细账,以便对仓库中的所有存货项目的验收、发、存进行永续记录。

当收到验收部门送交的存货和验收单后,根据验收单登记存货领料单。

平时,各车间或其他部门如果需要领取原材料,都可以填写领料单,仓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发出原材料。

公司辅助材料的用量很少,因此领取辅助材料时,没有要求使用领料单。

各车间经常有辅助材料剩余(根据每天特定工作购买而未消耗掉,但其实还可再为其他工作所用的),这些材料由车间自行保管,无须通知仓库。

如果仓库保管员有时间,偶尔也会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

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上述描述的内部控制有什么弱点?

并简要说明该缺陷可能导致的错弊。

(2)针对该企业存货循环上的弱点,提出改进建设。

参考答案:

1.存在的弱点和可能导致弊端。

(1)存货的保管和记账职责未分离。

将可能导致存货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并通过篡改存货明细账来掩饰舞弊行为,存货可能被高估。

(2)仓库保管员收到存货时不填制入库通知单,而是以验收单作为记账依据。

将可能导致一旦存货数量或质量上发生问题,无法明确是验收部门还是仓库保管人员的责任。

(3)领取原材料未进行审批控制。

将可能导致原材料的领用失控,造成原材料的浪费或被贪污,以及生产成本的虚增。

(4)领取辅助材料时未使用领料单和进行审批控制、对剩余的辅助材料缺乏控制。

将可能导致辅助材料的领用失控,造成辅助材料的浪费或被贪污,以及生产成本的虚增。

(5)未实行定期盘点制度。

将可能导致存货出现账实不符现象,且不能及时发现,及计价不准确。

2.存货循环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1)建立永续盘存制,仓库保管人员设置存货台账,按存货的名称分别登记存货收、发、存的数量;财务部门设置存货明细账,按存货的名称分别登记存货收、发、存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2)仓库保管员在收到验收部门送交的存货和验收单后,根据入库情况填制入库通知单,并据以登记存货实物收、发、存台账。

入库通知单应事先连续编号,并由交接各方签字后留存。

(3)对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各种存货的领用实行审批控制。

即各车间根据生产计划编制领料单,经授权人员批准签字,仓库保管员经检查手续齐备后,办理领用。

(4)对剩余的辅助材料实施假退库控制。

(5)实行存货的定期盘存制。

[案例4]

某公司材料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可表述如下:

(1)首先由仓库根据库存和生产需要提出材料采购业务申请,填写一份“请购单”。

“请购单”交供销科批复。

(2)供销科根据前制定的采购计划,对“请购单”进行审批。

如符合计划,便组织采购;否则请示公司总经理批准。

(3)决定采购的材料,由供销科填写一式二联的“订购单”,其中一联供销科留存;另一联由采购交供销单位。

采购员凭“订购单”与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合同。

(4)供货合同的正本留供销科并与“订购单”核对;供货合同的副本分别转交仓库和财务科,以备查。

(5)采购来的材料运抵仓库,由仓库保管员验收入库。

验收时,将运抵的材料与采购合同副本,供货单位发来的“发运单”相互核对。

然后填写一式三份的“验收单”一联仓库留存,作为登记材料明细账的依据;一联转送供销科;一联转送财务科。

(6)供销科收到“验收单”后,将验收单与采购合同的副本、供货单位发来的发票,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相核对,若相符或不符,以确定此采购业务的完成情况。

(7)财务科接到验收单后,有主管材料核算的会计,将验收单与采购合同副本,供货单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