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黑客现象的哲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86472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网络黑客现象的哲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网络黑客现象的哲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网络黑客现象的哲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网络黑客现象的哲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对网络黑客现象的哲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网络黑客现象的哲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网络黑客现象的哲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1993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上网用户不断增加。

人们工作与生活融入到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现代信息化社会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始终伴随着信息化的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黑客问题已成为抑制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的重大障碍。

据风险管理公司MI2G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黑客通过木马病毒的入侵和攻击等手段,专门从事网络诈骗、窃取政府和企业信息和出售恶意程序代码等,导致网络瘫痪,给全球造成了16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这些黑客大部分是青年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7岁,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

黑客是“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其个人才干的人。

他们不像大多数电脑使用者,只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狭小部分知识。

”为什么会有黑客这样的群体?

人们如此痛恨的黑客却在青少年学生中受到欢迎?

本文试图从黑客产生的根源和特点来解释网络黑客现象。

一、网络黑客产生的根源

  认识根源

  黑客是信息化社会的特有产物,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原来的独立计算机及小型局域网成为互联网中的一员,每个上网的人既是信息的获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都可以通过网页、网络游戏、实时交流软件如QQ、MSN等网络软件了解整个网络社会并参与网络社会的活动。

由于青少年的认知局限性,他们无法区分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网络社会是虚拟的社会,它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体建立的,而是众多网民们一起把它“织”起来的,每个参与者都在织这个网,所以它的本性就是开放的。

因此,在网络社会中不需要相互认识,不需要相互认证,更不需要相互鉴别真伪。

但是,网络社会也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现实世界的升华和提高,两者是互相竞争又互相依存的关系。

  思想根源

  由于青少年不了解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载体,网上的人看不见自己,所以可以滥用权利、为所欲为,甚至可以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可以编造谎言,导致青少年诚信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缺乏自律意识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的人,都应当通过现实的努力来改变现实,让这个现实更符合人心的愿望。

这种真实的努力,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理想的收获,有时还不一定成正比,但可以轻易地在网络世界里找到理想的社会状况,所以说,如果觉得现实是不尽如人意的,就到网上去。

他们在网上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过着社会生活。

然而,他们总还得下网。

下网之后仍然孤独。

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在现实中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他们觉得在现实中与人打交道有很多障碍和门槛,似乎总跨不过去。

但他们仍需要交往,于是,还是回到网上。

他们总想通过网络社会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总想引起现实社会的注意,这样就产生了网络入侵等事件。

  社会根源

  不管是现实社会还是虚拟的网络社会,都把黑客分为红客与骇客两类,一致认为红客是利用所掌握的网络技术帮助维护网络安全、弥补系统漏洞,服务网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其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黑客,而把滥用所掌握的网络技术破坏网络安全、攻击计算机系统,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扰乱社会,违反网络安全法,甚至构成网络犯罪的那群人称为骇客经济根源

  病毒、黑客和流氓软件这三个“火枪手”,已经开始拉帮结伙地骗取计算机用户和网民的钞票。

瑞星网站公布的《中国大陆地区2005年度计算机病毒疫情暨网络安全报告》显示,利用“僵尸网络”赚钱的“黑客经济”产业链条已经在2005年底初步形成。

与过去那种恶性病毒突然爆发相比,目前这种“悄悄潜入”的“商业病毒”给全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实际损失。

它们在后台运行,没有任何提示信息,一般用户根本察觉不到机器已经中毒。

这些木马病毒偷偷记录用户的输入信息,比如QQ密码、网络游戏账号、网上银行卡账号等,并将这些信息直接发送到黑客手中,给用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技术根源

  网络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其开放性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安全为保障。

但是,由于在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会滋生各种各样的未知网络漏洞,如操作系统漏洞、应用软件漏洞、数据库漏洞、服务器漏洞等。

利用新出现漏洞的网络犯罪能力更为强大。

但是,因为它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传播也就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所以大部分用户自然也就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放松警惕未能及更新系统。

二、网民带来无法预知的危害

  网络黑客的的特点及社会危害性

  1.主体的多样性及低龄性。

以前,黑客是少数计算机专家的专利。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各种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黑客攻击,而且黑客的年龄向低龄化发展,这是由网络较差的可控性和青少年的好奇性决定的。

  2.隐蔽性。

由于黑客是通过漏洞攻击、植入木马、远程控制等手段实施网络的“偷、骗、抢”等行为,黑客只需通过植入的木马病毒远程控制目的主机,使一般人很难觉察到计算机内部软件上发生的变化,由于网络开放性,不确定性,超时空性等特点,使得网络犯罪有极高的隐蔽性。

黑客入侵目的主机获取所需资料如Q币、游戏币、网上银行帐号及密码后,迅速删除入侵的信息痕迹,用户根本不知电脑已被黑客入侵并偷盗过,给取证带来很大的困难。

  3.整体性和经济性。

黑客由过去的单兵作战,无目的的攻击转为有目的的、具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形成一整套以黑客为中心的“传、攻、销”的经济产业链。

传是指传授黑客攻击技巧、在网上交流入侵心得;

攻击是指针对目的主机制定共同的入侵方案,使用网络上的几台电脑或上百台电脑同时对目的主机实施漏洞注入方案,获取机密资料;

销是销售黑客程序、转让网络游戏装备、Q币、游戏币等以获取经济利益。

团体既是固定的,也有临时的,具有明确的分工,他们彼此之间不需谋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黑客团体。

以前的黑客是以炫耀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特征,而现在的黑客是以却财、敛财为目的,甚至连以前共享的黑客软件如今都要花钱下载。

  4.社会危害性。

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网络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网络犯罪的危害性远非一般的传统犯罪所能比拟,不仅造成网络秩序的混乱,而且会造成网络瘫痪。

涉及财产的网络犯罪,动辄就会造成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损失。

网络犯罪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会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甚至会发动导致人类灭亡的核战争。

  预防措施

  1.加强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

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网络安全和网络法规教育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校内网站管理规则、网络安全运行制度、保密制度、网站工作人员的职责,教育引导学生,杜绝黑客行为;

另一方面,加大技术防范力度,依靠技术手段,加强对网上信息的过滤、净化网上环境,形成有效的网络信息“防火墙”;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学生对网络垃圾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免疫力。

  2.加强网络运营商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网络运营商的监督管理能力,消除网络不良信息,杜绝黑客教程、黑客软件等在网络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

用正确、健康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增强思想教育主旋律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和影响,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共同营造和谐网络“绿色家园”。

  3.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行为。

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从正面引导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选择的向学生推荐网上信息。

一是鼓励、帮助、指导学生上网和如何利用网络获得需要的知识,教会学生批判性看待网络信息;

二是针对已经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健全学生的人格;

三是对自制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和限制,已经出现问题的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工作,如心理咨询,建立社会、家庭的帮教体系;

四是能够经常性地举办与网络有关的讲座,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说明你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世界也通过网络来注视你,让学生做到“慎独”。

  4.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实现自我完善。

一般说来,在社会热点问题出现之后,反应最快的是网络。

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先进的科技、文化引领网络潮流,让学生的兴趣与教育着的思路合拍,继而把正面教育内容传递给他们。

事实证明,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学生们拥有熟练的网络技术,他们在年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上有着相似之处,容易被相互认可。

让学生党员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使我们的网上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工作者一定要掌握网络技术,这样才能走进网络者的世界,才能发现并帮助他们遇到的思想问题。

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积极组织师生力量建立学生教育主题网站,帮助学生解决有关政策、人际关系、传统文化、政治理论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铁成.计算机网络的法律问题[J].法学前沿,1999,.

 赵黎.黑客技术与网络安全卫[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4,.

 江雨燕.计算机网络黑客及网络攻防技术探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

蒋文保,范勇.评价网络黑客现象[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

黄林元.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J].科学大众,2000,.

高广生.未成年人良好网络道德规范的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

戴汝.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