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569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docx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

外国的古时称呼及部分简史

 

文莱:

BruneiDarussalam ——中国古称:

渤泥/泥国

来源:

文莱从8世纪开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

文莱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13世纪后伊斯兰化。

文莱的主要人口为马来西亚人,此外还有华人、印度人、婆罗洲土著人。

文莱的文化、习俗、信仰都与马来西亚人很相似。

国家的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大部分人使用英语,国家的多数标牌上用的都是罗马文字。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又称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

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曾于1408年访问中国,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

14世纪,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从爪哇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在14 世纪至16世纪非常强大,国土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沙捞越和沙巴。

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这个国家。

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

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

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

1978年文莱苏丹赴伦敦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并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

根据条约,英国于1984年1月1日放弃了其掌握的文莱外交和国防权力,文莱宣布完全独立。

文莱目前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朝鲜 / 韩国:

Korea——乐浪 / 高句丽 / 百济 / 新罗 / 高丽

来源:

汉朝设置乐浪郡。

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

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

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 Korea(高丽)。

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

《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

“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

”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在汉朝,如今的韩国地区,分布着三个原始部落,为“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辰(弁韩)。

1897年2月,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不过这个“大韩帝国”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废除了,又改回“朝鲜”。

日本:

Japan ——扶桑 / 倭奴 / 东夷 / 海东 / 东洋 / 东瀛

来源:

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

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

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

“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

”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光武赐以印绶”。

到隋唐时,始称“日本”。

《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 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

“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

”“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

”《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

“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

”Japan 是英语“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对它的称呼。

 

越南:

VietNam ——瓯越 / 占婆 / 林邑 / 环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来源:

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在红河三角洲建立瓯雒国,由瓯越和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

中国史书上的占婆(又称林邑、环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国。

汉朝设置交趾郡。

唐朝设安南都护府。

五代时从中国独立出来。

1054年李朝改国名为大越。

以后几个王朝称为安南或大越。

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国号为南越。

1803年清政F改安南为越南。

1804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

越南族就是中国的京族。

 

老挝:

Lao ——堂明 / 南掌 / 寮国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访东吴。

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腊帮助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以佬族为主体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

明代永乐二年,澜沧国获得中国的承认,封为“老挝宣慰司”,史称南掌。

国内第一大民族老挝族(又称“老龙族”,中国称其为“寮人”)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以族为国名。

 

柬埔寨:

Cambodia ——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

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公元一世纪,在今柬埔寨的南部人民建立了曾是东南亚早期最强大的王国之一扶南。

扶南后来国势逐渐衰落,于公元7世纪为其北方兴起的真腊所兼并。

真腊王国存在9个多世纪,可分为早期真腊、吴哥王朝和晚期真腊3个时期。

其中从9世纪到15世纪初叶的吴哥王朝,为真腊历史上的极盛时期。

16世纪末叶,真腊改称柬埔寨。

从此至19世纪中叶,柬埔寨处于完全衰落时期,不是成为强邻暹罗就是成为强邻越南的属国。

186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并于1887年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被日本占领。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同年10月重遭法国控制。

 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当时名柬埔寨王国)获得独立。

次年7月在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柬埔寨独立得到与会大国一致承认。

 

泰国:

Thailand ——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

泰国古称暹罗,至少从旧石器时期,大约4万年前有人类居住,受印度的文化和宗教影响,1世纪开始有王国出现。

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

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从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的入侵。

19世纪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

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缓冲国,从而使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1932年6月,人民党发动政变,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938年,銮披汶执政,1939年6月更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地”。

1941年被日本占领,泰国宣布加入轴心国。

1945年恢复暹罗国名。

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因当时的东南亚,只有泰国还是独立的国家。

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缅甸:

Myanmar ——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

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

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缅甸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

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

将缅甸划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是英国殖民统治后的人为划分。

相传西元前200年骠人(Pyu)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

《汉书》称谌离。

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Pagan)。

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建立了王朝。

1287年忽必烈(KublaiKhan)率领蒙古人大肆入侵而结束了蒲甘王朝。

后又历经勃固王朝(1287年-1531年)、阿瓦王朝(1364年-1555年)、东吁王朝(1531年-1753年)、贡榜王朝(1752年-1886年)。

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

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

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

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独立法案。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

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

马来西亚:

Malaysia ——中国古称:

柔佛 / 马六甲

来源:

Malay 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半岛。

生活在这个半岛上的人,又称为 Malay 人。

后来把整个东南亚的所有群岛,统称 Malay 群岛。

柔佛为 Malay 半岛古国。

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 Malay半岛的大部分。

1963年,Malay,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捞越和沙巴地区,共同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家,就叫Malaysia。

 

新加坡:

Singapore ——淡马锡 / 星洲

来源:

公元8世纪,这个海盗猖獗的海岛曾叫Temasek(淡马锡)。

Temasek,爪哇语“海市”之意,由于季节的影响,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渐成为一个船舶停泊的商埠。

传说,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为了寻找理想地点建立新城市来到淡马锡。

在洁白的沙滩上,王子突然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向他致意后急弛而去。

这怪兽红身、黑头、白胸,雄健敏捷。

王子很喜欢,便问随从:

“那是什么动物?

”随从信口答到:

“狮子。

”王子十分高兴,认为这里是吉祥之地,便决定在此建都,并取名“狮城”。

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狮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宾:

Philippines ——吕宋

来源:

菲律宾群岛的主岛就是吕宋岛。

1543年,西班牙占领了这里,便以西班牙国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爪哇 / 三佛齐

来源:

爪哇和三佛齐都是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古国。

Indonesia,希腊语中“大海上的群岛”,意为“千岛之国”。

 

印度:

India ——婆罗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来源:

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起一个国家,于是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婆罗多”。

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

这条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

后来“信度”这个地名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又包括恒河流域,渐渐的席卷整个南亚次大陆。

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书中载:

“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不丹(自称:

竹域):

Bhutan ——主域 / 布噜克巴

来源:

不丹的梵文意思为“西藏终端”。

自称为“竹域”,意为“神龙之国”

 

斯里兰卡:

SriLanka ——中国古称:

锡兰

来源:

Sri 是该国的自称,即“神圣”之意,Lanka 是“光辉灿烂”之意。

 

伊朗(曾用名:

Persia 波斯):

Iran ——安息

来源:

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从东迁往波斯,占据了伊朗高原或其东南部地区,并在这儿创造了古代文明。

古希腊、古罗马将这片地区称为 Aryana ,意为“雅利安人的地区”。

Iran为其转音。

Persia(波斯帝国)是伊朗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个帝国。

(其实 Persia 并不单只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称为Persia 。

 

俄罗斯(曾用名:

КИЕВРосс 基辅罗斯 /СоюзСоветских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Республик 苏联):

Russian ——罗刹

 

  来源:

9世纪下半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诺曼人在东斯拉夫人地区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

斯拉夫人把来他们称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

这个词起源于古诺曼语 ruotsi,意指“划独木舟的人”,后来为斯拉夫人所采用。

元朝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

蒙古人在拼读俄文 Rocia 时,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个元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

清朝时期,Oroccia 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

苏联曾是俄罗斯最强大的历史时期。

 

西班牙:

Spain

  中国古称:

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

西班牙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