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548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张旭东、刘益民、欧何生主编版本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人类和动物都有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心理过程通常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所以叫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

是指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认识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共有的特征,没有它的参与,任何一种心理过程都难以进行。

情感情绪过程: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

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调节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

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性和选择性上。

主要研究内容有: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

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个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

主要理由如下:

①从心理的主体来看,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或社会历史的存在物,但人又是“一种活动着的自然实体。

”因此,人既不是离开了社会的自然实体,也不是脱离了自然的社会实体。

'②从产生心理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脑的机能也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③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对现实的反映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中来进行的即人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是社会现实与自然现实的统一。

④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但又是长期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

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规律的影啊,又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它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产物。

可见,心理学的科学性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生理学和社会学之间,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近于社会科学的性质,决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自然科学,也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社会科学。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

揭露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即探讨“人为什么是他这样”的原因。

1、描述心理现象的事实

2、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

3、探索心理现象的机制

4、阐明心理现象的本性

心理学的作用:

1、心理学在理论方面的作用

1)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学号相邻的学科。

2、心理学在时间方面的作用

1)心理学对于人类一切实践领域都是必须的。

2)心理学为学校教育实践领域提供必需的服务。

3、心理学的预测和控制作用

1)心理学的预测作用。

2)心理学的控制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管理心理学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虽然只有126年的历史,但是孕育于哲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却有2000多年的历史。

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的,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

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和西方的许多哲学家、教育家和医生就对心理现象开始了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的《灵魂论》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较早的有关心理现象研究的专著。

在这部著作中,他把人的灵魂看作是生活的动力和生命的原理,是身体存在的形式。

认为灵魂支配身体活动,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他还对感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类似、对比、接近等记忆的原理。

中国的许多心理学思想和观点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例如孔子(公元前551—479年)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部分先秦思想家关于人性问题的理解,比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还要早。

中国古代哲学中,很早就有关于身心关系的论述。

 

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7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并创办了报道实验研究成果的《哲学研究杂志》,出版了第一步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纲要》,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贝尔—马戎第定律、缪勒的神经特殊能学说、大脑统一机能和定位的研究、赫尔姆霍兹的视觉“三色说”和听觉“共鸣说”、韦伯—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定律都为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提供了可能条件。

心理学的流派:

(1)构造主义:

奠基人:

冯特(1879)代表人物:

其学生铁钦纳

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为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方法为内省法。

观点:

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

(2)机能主义:

创始人:

美·詹姆斯代表人物:

杜威

研究对象:

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观点:

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

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

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观点:

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4)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美·华生(1913)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斯金纳、托尔曼、赫尔

主要观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科观察的外显的行为(环境决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

(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4)教育万能论:

(5)精神分析学派:

创始者: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产生于1900年,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

主要观点

1一切活动有本能驱动。

2强调潜意识的作用。

提出了意识与无意识之分。

3强调早期经验。

4主张心理学应关注人的人格,并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次。

5其理论建构的动力学基础是本能论。

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是当时心里学领域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

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精神分析引论

  1、潜意识存在的证据:

歇斯底里          

  2、了解潜意识的内容的途径

   梦 过失行为 自由联想 催眠

二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快乐原则

  自我 现实原则

  超我 理想道德原则

三 人格发展理论 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是指这样一种临床技术,就是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

(6)认知心理学: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

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不同,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

主要观点:

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即探讨被行为主义所忽视的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

将心理过程理解为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即经历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以客观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不是只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

重点:

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神经心理学:

重点:

研究大脑神经生理功能与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的关系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征:

开始形成“客体永久性”,对行为的目的与手段开始进行分离,行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B、前运算阶段(2——6、7岁)

特点:

相对的具体性——“泛灵论”;

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结构;

思维是自我中心主义;

转导推理——儿童从一个特定的事物推论到另一个特定的事物。

C、具体(注重事实)运算阶段(7——12岁)

 特征:

相对的抽象性

    相对的灵活性

    具有可逆性

    思维过程中逻辑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不断增强,开始演绎推理的思维。

D、形式(给个命题可以思考)运算阶段(12——16岁)

 特征:

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约束,能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进行假设和逻辑推理。

 

(7)人本主义学派:

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

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始人)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

1、强调人的责任,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此时此地,人的生活应该重视此时此地,而非过去和将来

3、个体的现象学,努力了解患者自己

4、人的成长,人的成长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特征。

观点:

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与思辨相对)

发展性原则(与静止相对)

系统性原则(与单一相对)

教育性原则

 

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观察法

自然条件下对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而得出规律

优点:

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

缺点:

难以重复验证

难以精确分析

研究现象没有出现

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基本要求:

信度:

测验的可靠程度

效度:

测验的有效性

优点:

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

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

缺点:

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种类:

实验室实验:

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

自然实验:

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

实验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优点:

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

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

个案法

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优点:

收集资料深入详尽

缺点:

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题问卷让调查者回答的搜集资料方法。

优点:

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无法直接观察和实验的资料。

缺点:

所了解的内容是人们对意识和行为的报告,有时不够准确。

其它

临床法

作品分析法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哲学背景(理论基础)

理性主义

笛卡儿

天赋观念;我思故我在

经验主义

洛克

人类心灵如“白板”;一切观念从经验中所得。

生理学背景(方法基础)

神经生理;感官生理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心理学

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

冯特(1832—1920):

心理学之父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

心理学独立宣言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

心理学诞生标志

 

科学研究概述

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所搜集的是一些自然发生的资料。

包括非系统观察、开放式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等。

定量研究以人为的方式搜集数量化的资料。

包括实验、封闭式问卷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