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健康教案第六课心肺复苏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3390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健康教案第六课心肺复苏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健康教案第六课心肺复苏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健康教案第六课心肺复苏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健康教案第六课心肺复苏Word文档格式.doc

《五年级下册健康教案第六课心肺复苏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健康教案第六课心肺复苏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健康教案第六课心肺复苏Word文档格式.doc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判断在事故现场伤员意识、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的方法

学会在心肺复苏模型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更加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教学

重难点

心肺复苏的操作

学生珍爱生命情感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材、挂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师: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心肺复苏的意义

创设一个情景,导入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理念

案例1:

2006年7月10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赴山区现场采访落水儿童事件,在120急救车未抵达现场之前,现场围观的当地村民无人懂得急救知识的情况下,对小女孩实施急救,但因施救不得当最终未能挽回女孩的生命。

案例2:

我校03届学生夏某某,2003年的一天,因在家中洗澡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其父立即把她带离现场后予以施救,刚开始夏某没有任何反应,但其父并未放弃,继续对其施救,终于把女儿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提问1:

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第一个溺水的女孩没有救活,而第二个女孩重新获得生命?

讲解: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当人们在家里或公共场所遭遇突发事件,如溺水、煤气中毒、触电、车祸、化学品爆炸或其他意外等紧急情况,而专业人员尚未赶到现场,对伤员及时予以施救显得多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或若干个鲜活的生命。

2、留住生命

(一)轻拍高喊触摸

初步判断伤者的意识是否清醒。

判断伤员有无自主呼吸和意识,主要观察其胸部的起伏。

右手食指中指轻轻搭在伤员的颈动脉上,判断有无心跳(脉搏)

(二)拨打“120”急救电话

大多数学生知道了在家里或公共场所遇到各种意外发生有人员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除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以外,要抓紧时间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

(三)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

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

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

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

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四)心脏按压。

 如果人体出现意外伤害和疾病,如触电、溺水、外伤、出血、过敏反应、心脏病等,心脏停止跳动,各器官就会缺血坏死。

大脑缺血超过6~8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死亡。

此时一旦发现病人昏迷、苍白、无脉跳及心跳,即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摩。

  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时病人应仰卧,背部最好垫以硬板,操作者位于一侧,双臂伸直,两手掌放平重叠,用手掌根部(并借用自身重量)按压病人胸正中下部,成人每次按压宜使胸壁下降3~4厘米,才能排血。

按压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

一般成人按压频率60次/分为宜。

人工心脏按摩常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人工胸外心脏按摩的有效指标是:

能在颈部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部位摸到搏动;

听诊血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

紫绀减轻;

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出现自主呼吸。

三、知识链接

*怎样触摸颈动脉

*怎样判断是否有心跳

四、教学总结

结合板书共同总结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