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2439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

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取右侧卧位。

1、足月配方奶

(1)方法:

3小时一次,每日7—8次。

(2)奶量:

根据所需热量及婴儿耐受情况计算,从小量渐增。

(3)标准:

喂奶后安静、无腹胀,体重增长理想(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

2、早产儿配方奶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设计。

(1)方法:

1)经口喂养:

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的早产儿。

2)胃管喂养:

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

3)间隙胃管法:

操作简单,可较快地促进肠道成熟。

4)持续胃管法:

不易引起腹胀,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症状的频率明显少于间歇鼻饲法。

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

3、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4、监测体重定时、固定测量工具。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密切观察呼吸、体温、脉搏、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肢端循环、大小便等,加强补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处理危急情况。

高危儿病情变化者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进行监护。

六、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中心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保持皮肤清洁。

根据患儿病情每日沐浴一次,保持颈部、腋下、腹股沟、后颈部等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

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局部涂以皮肤保护剂;

脐带未脱者,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每日遵医嘱给予脐部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每日遵医嘱口腔护理。

七、确保安全

1、及时修剪患儿指甲及医护人员指甲,避免划伤患儿皮肤。

2、及时关好暖箱、蓝光箱及辐射台侧门,避免让新生儿处于危险环境。

八、运用“发展性照顾”模式,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1、用棉布和棉花制作鸟巢,铺垫在暖箱内,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有边际感。

必要时给予抚触训练。

2、保持病区安静,减少刺激。

3、在暖箱上覆盖遮光布,减少灯光刺激。

九、健康教育

1、促进母婴情感建立,有条件者提供母乳喂养区,指导母乳喂养。

2、宣讲育儿保健知识。

3、家庭心理支持,耐心进行出入院宣教。

4、知道完善新生儿筛查。

早产儿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暖

(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3、喂养

(1)喂养开始时间:

目前多主张早起、足量喂养。

体重在1500g以上,无青紫、窒息及呕吐症状者,于生后2小时开始试喂养等渗(5%)糖水,无呛吐者可开始喂奶;

危重,异常分娩,呼吸<35次/分或>60次/分,体重在1500g以下,有青紫症状者可适当延缓喂奶时间,由静脉补充营养。

如有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产伤患儿延迟3天开奶,待生理盐水洗胃清亮,大便隐血转阴后酌情开奶。

(2)喂奶间隔时间:

出生体重<1000g者,每小时喂奶一次;

1000-1500g者,每1.5小时喂奶一次;

2000g以上者,每3小时喂奶一次。

(3)喂养方法:

首选母乳,若无母乳,应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

1)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或奶瓶喂养。

2)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者,可用滴管滴喂。

3)若吸吮及吞咽反射差,但胃肠功能正常者,可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酌情调整注入奶量。

鼻饲喂养是否耐受应遵循以下原则:

a观察胃残留量:

正常残留量0-2ml/kg,超过正常值应减量或停喂一次;

胃残留量大于正常值或大于喂养量的50%,或合并腹胀,是监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

b观察腹胀:

间断监测腹围,固定测量部位、时间,腹围增加1.5cm,应减量或停喂一次。

C呕吐、腹胀、胃残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提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应暂时停止喂养。

4)极低体重儿胃排空时间长,管饲喂奶后出现气急等症状可采用空肠喂养法。

4、维持正常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头偏向一侧或采用仰卧位,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呕吐窒息;

有窒息者立即用气管插管或导管吸出黏液及羊水,并及时吸氧。

(2)给氧:

勿常规使用,仅在患儿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症状时才吸氧,不宜长期持续使用,监测吸入氧浓度。

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2%之间。

(3)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先弹足底、拍背或刺激呼吸,立即给予吸氧或用面罩加压给氧,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5、预防感染是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必须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1)环境要求:

病区独立,室内应湿式清扫,每日动态消毒机循环空气消毒,监测空气培养。

禁止探望,定时通风。

(2)工作人员: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接触患儿前须洗手、戴手套、戴口罩;

每日更换吸痰装置;

每日用1:

80的84消毒液擦拭使用中的仪器;

护理人员定期做鼻咽拭子培养;

感染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

(3)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注意腋下、颈部、耳后、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

每日行脐部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等;

勤翻身更换体位;

体重在2000g以下者,每日用温水床上擦浴;

2000g以上者若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

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有无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

及时修剪指甲,保护四肢,防止抓伤。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并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

每30分钟巡视患儿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暂停、呕吐及窒息等症状;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并设定报警参数及有效报警提示音;

根据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情况调节氧流量,改变用氧方式。

(3)预防出血: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观察脐部、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出血点;

如有颅内出血者应减少搬动,动作轻柔。

(4)预防高胆红素血症:

避免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蛋白血症、感染及药物等诱因,定期检测胆红素;

及时给与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等防止胆红素脑病;

黄疸较重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者应进行换血治疗。

(5)每日测体重:

观察患儿生长及营养情况;

如有水肿应严格控制液体量,并监测心率、呼吸及肝脏情况,防止发生心衰及肺水肿;

对体重持续不增或减轻者应寻找原因,检查有无感染并调整营养。

7、运用“发展性照顾”模式,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1)用棉布和棉花制作鸟巢,铺垫在暖箱内,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有边际感。

(2)保持病区安静,减少刺激。

(3)在暖箱上覆盖遮光布,减少灯光刺激。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遵医嘱采取相应血标本及时送检。

3、蓝光治疗,注意保护眼睛、会阴部皮肤,充分暴露皮肤,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泻、皮疹、抽搐等副作用。

注意蓝光灯管的亮度,及时更换灯管;

维持稳定适宜的箱温。

4、观察眉间、腹股沟区等遮盖部位皮肤黄染程度,监测胆红素,评估黄疸消退情况。

5、补液及营养:

严格按医嘱给予补充液体及药物,注意黄疸患儿输注药物的顺序,黄疸患儿应先碱化血液再输入白蛋白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耐心喂养,保证营养供给,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喂水。

6、重度黄疸,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7、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衰、呼衰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8、加强基础护理:

及时更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

及时清理呕吐物,汗渍等,保持患儿清洁舒适;

脐带未脱落者做好脐部护理;

做好眼部护理;

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发生压疮;

剪指甲,保护四肢肢端,防止抓伤。

9、每日做好蓝光箱的清洁消毒工作,出蓝光箱后,做好终末处理,加强洗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清理呼吸道,维持有效呼吸并吸氧,严重者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1)意识状态,有无意识障碍,反应差,各种反射不能引出或出现过度兴奋、激惹、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前囟张力是否正常及有无惊厥发生。

(2)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正常,有无呕吐及脑性尖叫。

(3)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高限。

(4)观察输液局部情况,防止液体外渗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

4、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剂、脱水剂、脑活素、止血药物、碳酸氢钠等,保证脑的血流灌注及能量代谢需要。

5、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及液体量,不能进食者采用鼻饲喂养。

6、加强保暖,使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尽量减少氧耗,体温低者入暖箱。

7、早起康复干预患儿病情稳定,无活动性颅内出血后尽早进行婴儿脑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

教会家长抚触功能训练,并嘱咐其坚持定期随访,足月儿在生后12—14天,早产儿在胎龄42周进行神经行为测定(NBNA)。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2、加强基础护理:

及时更换尿布及呕吐、出汗所湿衣被;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前后洗手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3、卧位:

根据病情采取头高足低位或半卧位,喂奶后右侧卧位,每2小时更换体位和翻身拍背一次。

4、给氧:

呼吸困难,学氧分压<50mmhg时,给予氧疗。

一般头罩给氧,保持鼻腔清洁,气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氧流量不宜过大,一般头罩为5L/min.持续心电监护,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用氧时间不宜过长,缺氧好转后停止吸氧,以防氧中毒。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动作轻柔,负压50—80mmhg,最大量不超过100mmhg,吸痰时间为5—10s,每次小于10s,避免损伤黏膜。

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约5cm,避免损伤声带或导致吞咽反射。

6、痰多粘稠者行高频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前先吸痰,雾化后翻身拍背并再次吸引。

7、加强胸部物理治疗:

每日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治疗。

8、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

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奶孔小;

发干明显者喂奶前后给氧,有呛咳者采用抱起喂奶或鼻饲。

保证静脉输液通畅,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防止心衰和肺水肿发生。

9、严格按无菌操作准确收集痰及血培养标本,根据培养结果遵医嘱及时应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10、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病室安静,光线不宜过强。

烦躁者,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尤其肺炎合并先心者),对哭闹患儿进行安抚并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患儿神志、面色、呼吸快慢、深浅度及节律、缺氧情况等。

如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征象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应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