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0986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综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因此,碳的排放量这个指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我们需要消除多少碳。

世界每年到底排放多少碳?

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给出了一个测算,“关于气候变化,你需要知道两个数字:

第一个是510亿,第二个是0。

510亿是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大致吨数。

观察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或略高或略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0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

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我们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2]

  从510亿到0,这样的碳中和就足够了吗?

畅销书《灰犀牛》作者米歇尔·

渥克对网易研究局表示,“我们不仅需要碳中和,更进一步,我们需要‘碳负排放’[3],这样我们才能停止向大气中排放超出地球承受能力的温室气体。

  二、为什么需要碳中和?

  我们为什么需要举全球之力,来实现碳中和,甚至是米歇尔·

渥克所说的“碳负排放”?

作为碳基生物的人类,真的有必要为了碳做到这个地步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人类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大量存在的固有物质,并不是污染物。

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认为,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还有观点认为,寒冷地区将受益于气候变暖,所以,全球气候变暖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真的是这样吗?

  气候变暖的确存在。

第一,与工业化前相比,全球气温明显升高。

根据联合国官网数据,气象组织调查持续记录了全球的长期气温,2011-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其中2016年、2019年和2020年位列前三,且这三个最暖年份的全球平均气温相差无几。

202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约为14.9℃,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高出了1.2(±

0.1)℃。

[4]第二,过去一百多年,海平面明显升高。

在过去几千年间,海平面一直很稳定,但是自从1901年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9cm。

[5]

  我们需要碳中和,首先是因为气候变暖对全球来说,是自然灾害,即使对于寒冷地区,也是弊远大于利。

气温上升1.2℃,听起来似乎无关紧要,但是对地球来说,已经算是“发烧”了。

  周大地对网易研究局解释了温度上升对地球意味着什么,“重大自然灾害一旦真正发生,比如,等到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2度、3度、或者4度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结果。

我们讲的是防止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2度。

实际上,即使把气温上升控制在2度,极端气候事件,如陆冰融化、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也会出现,但是如果不去制止,气候灾害就更加严重”。

  他进一步解释道,“有观点认为,全球升温对有些寒冷的地方有好处。

但是冷和暖究竟多大程度对各个地方更好,并不是绝对的。

因为气候变暖有一个变量问题,还有一个变速问题。

如果每十年气温上升超过0.1度,那么很多生物可能不能适应气温快速升高,面临死亡。

还有很多地方由于海平面上升将被淹没。

俄罗斯现在北部地区冰雪融化比较多,也造成了多地洪水泛滥,还造成大量冻土带甲烷喷发,加快了全球变暖速度。

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5度到2度,很多陆地区域气温可能要上升4、5度以上。

中国也很可能出现气温上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情形。

  其次,中国化石能源结构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能源体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效率低,与世界脱煤的潮流不符,此外,化石能源还会带来经济负担和能源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人类需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向清洁能源,实现碳中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碳中和的核心就是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

  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其实中国化石能源的比例和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都是85%,但是中国重煤炭,煤炭的碳排放量在所有能源中最大,而国外以汽油为主,这是最明显的不同。

  尽管人们依赖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但中国化石能源体系并不是一个理想体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表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效率低,碳的密度最高的化石能源是煤炭,1吨标准煤热值的煤炭排放2.6吨二氧化碳。

“当然不同品种的煤燃烧的氧化率不一样,但是大约是2.6吨左右。

”1吨标煤热值的石油大约排放2.1吨二氧化碳,汽油、柴油等有一定的差异。

1吨标煤热值的天然气大约排放1.6吨二氧化碳。

  所以,煤炭的能源效率是化石能源中最低的,贡献了最多的单位排放量。

  潘家华进一步解释道,“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与世界脱煤潮流也不完全符合,比如,英国提出在2024年去煤,德国原先计划在2042年去煤,后来提前到2038年,现在又提前到2030年彻底去煤。

中国基本不可能在2040年去煤,有可能2050年也无法去煤,那么是否可能在2055年以前去煤呢?

我们需要一个有序退出的时间安排,因为不可能总让煤炭问题阻碍碳中和的实现。

所以,中国应该在2055年前实现基本去煤。

  林伯强则认为,“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并不意味着煤炭产业会完全消失,实际上到2060年煤炭应该还会剩下很小的一部分。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化石能源还会带来经济负担和能源安全问题。

“2020年全年,中国进口石油超5.4亿吨、天然气将近2000亿方,每年都要花费两三千亿美元购买进口石油和天然气。

”周大地透露。

  因此,要想实现碳中和,我们就必须逐渐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找到其他可替代的清洁能源。

而这个转型过程,实际上对经济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机遇和红利。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在清洁能源技术、设备、制造业环节具有领先的地位,有望在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占有先机。

从长远来讲,碳中和对于未来中国的经济结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10年、20年内,中国可能会成为能源出口国。

过去出口的能源是煤炭、石油,未来出口的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生产设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推动碳中和实现,需要‘五碳并举’,第一,资源增效减碳。

达到同样的经济目标,并将能源需求降到最低。

第二,能源结构降碳。

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

第三,地质空间存碳。

通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来解决部分二氧化碳。

第四,生态系统固碳。

通过各种生态建设手段,使二氧化碳的碳汇能力巩固和增加。

第五,市场机制融碳。

碳市场会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各类技术更合理有效地应用。

其中,‘能源结构降碳’是减碳幅度最大的一个方面,大力促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改变产业用能结构等,将推动中国能源结构深度转型。

能源结构转型,又将推动世界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转变。

  三、中国碳排放现状如何?

  既然温室气体排放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危害,那么在中国,温室气体的来源有哪些?

哪些行业贡献了最多的碳排放?

  1、温室气体分类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化气体。

二氧化碳当量是一种温室效应的度量单位。

关于二氧化碳当量的测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活。

以美国碳排放为例,2019年,美国排放了65.5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6],其中二氧化碳占比达80%,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化气体分别占10%、7%和3%。

  2、中国碳排放总量

  大多数中国碳排放数据库只统计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包括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化气体。

各个研究机构对中国目前每年的碳排放量的测算也不尽一致,但大概的范围是在100亿吨/年左右。

  3、中国各细分行业、省份碳排放数据

  至于具体细分到每个行业的碳排放量有多少,各个科研机构的测算不尽相同。

贺克斌院士常年研究环境问题,他向我们提供了最新的2020年中国细分行业碳排放数据[7],如下表1所示。

  表1:

2020年中国细分行业碳排放数据,网易研究局制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20年全年中国共排放103.76亿吨二氧化碳。

从细分行业来看,2020年碳排放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燃煤电厂、钢铁和水泥,这三个行业的排放量占比超过了全国总量的60%。

其中,燃煤电厂排放量高达35.39亿吨,占比超过总量的1/3,为34.11%,是碳排放最大的行业;

其次是钢铁、水泥行业,这两个行业分别排放了15.98和11.12亿吨二氧化碳,对总量的贡献均超过10%,分别为15.4%和10.71%。

石油化工、工业燃煤供热和工业燃煤锅炉等20个行业贡献了剩下不到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1:

2020年中国行业大类碳排放数据,制图:

网易研究局

  从行业大类来看,如上图1所示,工业排放了最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1.63亿吨,占比50%;

电力位列第二,排放了36.66亿吨二氧化碳,占比35%;

移动源(汽油车、燃油车和非道路机械)排放了9.08亿吨二氧化碳,占比9%;

最后是民用行业排放了6.4亿吨二氧化碳,占比6%。

这其中比较意外的数据是,在大众印象中深刻污染环境的燃油车等交通工具移动源,实际上每年只贡献了9%的碳排放,不到电力碳排放的1/4。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省份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而碳排放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

由此可以推断出,各省份的碳排放量也不尽相同。

各个省份究竟分别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

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的数据[8],2018年中国共排放105.16亿吨二氧化碳。

河北、山东和江苏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三个省份,共排放了超过24%的二氧化碳。

其中,河北排放了9.12亿吨,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省份,占比为8.67%;

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山东和江苏分别排放了9.02亿吨和7.64亿吨二氧化碳,占比分别为8.57%和7.27%。

在有统计的省份(不含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和西藏自治区)中,中国碳排放最小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为北京、青海和海南,它们一年各排放了不到1亿吨二氧化碳。

如下表2所示:

  四、如何实现碳中和?

  仅靠碳汇可以实现碳中和吗?

  尽管中国碳排放总量高达约100亿吨,实现碳中和的挑战非常大,但可能有人会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多种树就可以靠森林碳汇[9]吸收二氧化碳,让碳排放和吸收相等,碳中和自然就实现了,有这么简单吗?

  对此,潘家华表示,中国森林碳汇一年只有4.34亿吨,对于超过百亿吨的化石能源碳是“杯水车薪”的。

  那么,森林碳汇有增长的潜力吗?

  潘家华进一步表示,森林碳汇应该没有增长的潜力,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所有碳汇的碳都来源于大气,从大气进入生命体,生命体消亡后碳又回到大气,所以碳是气候中性的[10]。

  第二,历史上人类一直在破坏森林。

而这些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大量的土地资源得以释放,于是,又有大量的资金可以用于植树造林,因此,碳汇增长的速度和幅度远超碳的释放量,形成碳汇。

但从长远看,也必然形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