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0037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4.《吕氏春秋·

审分览》载:

“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消除诸子矛盾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D.实现长治久安

5.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

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

怀、宗、维、大,1912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

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

A.小宗B.大宗C.嫡长子D.族长

6.“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

异姓纳入周的宗盟()

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B.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

7.“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

……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

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

”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8.《左传》记载: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

9.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C.实行的丞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10.史学家钱穆认为: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 

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

11.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

12.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13.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城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1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15.(2015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16.“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

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

晋益弱,六卿皆大。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 

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

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 

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

1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8.“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

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而行之。

”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1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

”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较为突出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20.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中剥离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了行政效率

21.《文献通考》记载: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

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22.马克斯·

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

“……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

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

”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23.有学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

下列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B.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C.提高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D.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24.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

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5.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

26.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

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

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C.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27.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

汉景帝的做法()

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28.《枢垣记略》载:

“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材料说明清初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

29.汉宣帝曾称:

“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0.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禀告中书省。

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31.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32.恩格斯指出:

“他们(古希腊人)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历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

”古希腊人“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文明成果是()

A.工商业发达B.公民政治盛行C.法律成果辉煌D.文化繁荣灿烂

33.伯里克利说: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这表明雅典特别注重()

A.民主的广泛性B.决策的科学性C.程序的复杂性D.公民集体参政

34.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