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9824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逐步发展和提高。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

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

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

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补充: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过程。

(2)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

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

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

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

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

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

(4)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

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

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

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二)小学教师的特点

1、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

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示范性:

杨雄《法言•学行》中言:

“师者,人之模范。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

系统性

2、小学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

(2)教师的知识修养

(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

(4)教师的心理素养

四、我国现行的小学学制

六三制和五四制并存,其中六三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制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一、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

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2、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二、学校的运行机制

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其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机制的核心和灵魂。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

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三、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的功能

职能部门:

1、校办

2、教务处

3、政教处

4、总务处

基层教学实践机构

5、教研室

6、年级组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重点)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将教和育结合起来用的人是孟子-《孟子·

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具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1)广义: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侠义:

以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要素

教育者:

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

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性质(重点)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

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的作用。

(四)教育的功能

1、根据教育功能的作用: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重点)

(一)起源

1、神话起源说: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说: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

能。

3、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

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

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

教育权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别的根源在于分工;

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组织形式;

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

中国,专门的施教机构产生,如我国夏、商、西周“庠”“序”“校”

西方:

古希腊:

雅典(显著特点: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巴达(显著特点:

军事教育)

古印度:

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所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

古埃及:

设置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2)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为显学

汉朝: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

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

隋唐:

科举

宋代:

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

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

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宗教性

3、近现代教育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1)新特点:

终生化:

法国的保罗·

朗格朗。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

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发展

1、萌芽阶段

(1)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中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相传作者为乐正克。

对教育进行了系统阐述,阐发了教育的功能、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