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744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

《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篇.doc

新海大张海风老师整理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讲义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一)体液:

由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二)内环境

1、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成分

含量

90%

7%-8%

1%

血液运送物质

物质

蛋白质

无机盐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特点

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

2、本质: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一)渗透压

1、定义: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成因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

越多

越大

越大

越少

越小

越小

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

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二)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因素:

与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

主要由Na+、K+和HCO3-、HPO42-、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三)温度:

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

2、体温:

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

1、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

消化、呼吸、泌尿、循环四大系统。

2、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2、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

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稳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意义

1、认识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

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稳态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血浆中成分的变化与人体的代谢和健康

(一)从水的含量及平衡分析:

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取水,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水,当血浆中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增加对水的重吸收。

(二)从O2的含量来分析

1、刚进入高原的人,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

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以便于运输更多的O2并排出CO2,以满足新陈代谢所需。

2、短时间的剧烈运动,O2的量暂时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三)从蛋白质、废物的含量来分析

1、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1)营养不良使合成量减少;

(2)肾小球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患者出现水肿现象。

2、当代谢废物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

【思考感悟】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织液的相对含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血浆的渗透压变小,组织液中的水回渗的速率降低,组织液的量会相对增加,造成组织水肿。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

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

2、反射: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传导形式:

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传导过程: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刺激→兴奋部位(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膜外:

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

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

双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

是单向的: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

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W区:

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S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H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V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及含义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调节:

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

3、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调节水平衡、血压

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多种促激素

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激腺

肾上腺激素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卵巢

雌激素等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睾丸

雄激素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

血糖调节

1、血糖的含义:

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浓度:

0.8-1.2g/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1)胰岛素:

(降血糖)

分泌部位:

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

(升血糖)

分泌部位:

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

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

(负反馈)(如下图)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

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

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

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

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

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7、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正反馈:

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

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实例二: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右图)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思考感悟】盐酸是如何促进胰液的分泌的?

(1)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使之产生促胰液素。

(2)促胰液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胰腺。

(3)促胰液素在胰腺处发挥生理作用而促进胰液的分泌。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一)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

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

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

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

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如右图

5、体温恒定的意义:

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二)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

(负反馈)

总结:

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三)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3、人体需要的无机盐有多种,如Na+、K+、Ca2+、Zn2+、Fe3+、I-等

4、无机盐调节:

(负反馈)

过程:

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钾降低、血钠升高

总结:

无机盐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

第4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淋巴结等。

2、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分子:

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二、免疫系统的调节

1、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