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7220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新版文档格式.docx

门诊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上级规章、医院管理的规定。

门诊部为门诊工作制度的编制部门,负责识别与确认编制需求、编写、前期研讨、征求意见以及制度的审批。

定期更新门诊工作制度。

当国家医疗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上级规章、医院管理的规定无变化时,门诊工作制度3~4年更新一次。

当上述内容变化时,门诊工作制度随即更新,原制度废止。

每年将修改意见及修改后的制度文本提交院长办公室备案。

向全院公示门诊工作制度,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知晓度,更好地落实执行制度。

1.2.2设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门诊医疗质控指标设定原则是能够真实体现门诊医疗工作状况,引领门诊医疗质量不断提升,被门诊工作管理者认可,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保持一致,具有实操性、连续性、可比性。

目前具体分为以下12类38项(表1)。

 

表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3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1.3.1设定门诊医疗质量标准。

“两兼顾,两对照”,即兼顾全市平均水平和各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的需要,兼顾医院平均水平和各科室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部分质控标准为全市或全院统一标准,部分质控标准只对医院或科室做自身对照。

1.3.2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包括自查;

调取、分析医疗质量相关运行数据;

组织专家现场评价;

委托第三方明查或暗访。

1.3.3医疗质量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同质化”。

首先,明确测算公式和数据提取标准。

如以“比例(率)”评价的指标,应明确测算公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按“人次”或“人数”提取数据;

提取数据的时间单元,按“半日”或“工作日”等。

其二,明确评价项目的合格标准。

包括门诊病历、处方、检查申请单等。

其三,查看资料。

包括管理制度、培训记录、自查报告、整改措施等。

例如,门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分析、改进;

危急值监测记录、处置情况;

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

其四,现场查看。

包括分时段就诊、候诊信息提示、自助报到排队系统、分时段预约检查、自助服务项目及设施、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

1.4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定期组织门诊医疗质量检查,形成反馈报告,内容包括门诊质量现状评价、近期改进成效、现存问题和不足、整改建议。

改进措施应该基于认真客观分析问题,查找医疗质量的风险点。

以管理指标为切入点,及时调整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和考核目标值,密切关注改进效果,使之形成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

1.5保障措施

1.5.1人才梯队建设。

鼓励门诊工作管理者多探究、多实践、多交流。

以问题为线索,以需求为导向,用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促进门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将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列入学科建设范畴,与人才队伍建设协同发展。

学科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平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研究。

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组织调研,整理数据,汇总研究结果,阐述研究结论。

理论研究密切结合实践,不断提高门诊医疗质量综合管理水平。

1.5.2培训与讲座。

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改善服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达成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共识,掌握标准,同质化落实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方案。

召开座谈会,组织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把握门诊管理最新动态。

1.5.3打造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

与信息部门联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工作目的,拟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推进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的信息化建设。

依托信息化建设,落实依法执业,规范诊疗行为,密切线上监管,质量管理关口前移,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不断优化门诊流程,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服务水平[3]。

构建门诊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掌握门诊运行情况,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推进分级诊疗,加强三级甲等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帮扶,确保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质量的连续性。

构建互联网诊疗平台,为患者提供多层面的线上服务。

2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效果

2.1保障医疗安全

规范书写病历是依法执业的重要体现,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

电子病历是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依法执业、落实各项医疗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4]。

组织门诊病历质量检查,查找医疗质量缺陷,如重要病史病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治疗情况及效果、初步诊断、处置意见、复诊时间、注意事项、健康提示等方面规范描述,是否遗漏。

督促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规范开具处方是合理施治的重要体现,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采取“线上实时审核处方”与“线下处方点评”相结合方式,覆盖全部处方,质量控制关口前移,有效提高处方合格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门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推动医疗质量改进和切实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措施。

建立并完善门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本着“无责上报”和“逢疑必报”原则,鼓励医务人员及时准确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

召开工作例会,通报事件信息,组织培训。

实践中发现,落实查对制度和流程衔接环节中易发生安全(不良)事件。

对此确定解决方案和工作进度,部门之间分工明确,逐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

“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应加强互联网诊疗制度建设,包括准入制度、审核制度、监管制度、网络安全管理等,正确处理互联网医疗与门诊诊疗工作的关系,既要普及新业务,又要优化门诊流程[5],保障医疗安全。

2.2提升服务水平

监测门诊患者构成,发现高龄段的比例逐年升高;

发现外埠患者和首次就诊的患者占有固定比例;

发现门诊疾病谱以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为主。

医院及时调整门诊服务措施,开设帮老助残窗口,增加导医人员,增设导诊服务流动岗,避免发生老年患者就诊“无助”现象;

丰富就医指南、特色门诊、专家特长介绍,丰富位置导引手段,增加门诊电子导航设施和移动导航服务[6],帮助外埠患者或首次就诊患者熟悉就医流程,选择合适的门诊,明白就诊;

医院设立健康驿站,提供测血压、体重、体脂、视力等免费服务,帮助慢性病患者了解疾病指标;

在门诊区域安装急救设施,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及时救助急性病发作的患者;

加强部门之间、科室之间协作,发挥多学科联合门诊的作用,为有多专业学科需求的患者提供便捷服务。

监测患者满意度,患者反映在医患交流、候诊时间等方面需要改进。

近些年,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成为门诊服务的重要宗旨。

倡导爱岗敬业、爱院如家、积极进取的精神。

开展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行风建设,提高职业素质。

注重医学人文关怀[7],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多与患者交流,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履行患者知情告知义务,促进医患和谐。

同时,医院为患者提供诊间预约检查[8]、自助预约检查,开展分时段就诊、分时段检查,自助分诊报到,手机提示候诊信息,二次分诊屏提示就诊,让患者清楚候诊,减少盲目等待,提高患者满意度[9]。

3讨论

3.1基于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下的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核心。

加强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才能保证医疗安全。

同时,医疗安全反映出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的效果,医疗安全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安全。

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医源性因素、医疗技术因素、药源性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等。

医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实施监管,风险评估,查找医疗质量薄弱环节、重点岗位,及时改进质量缺陷,确保患者诊疗过程的安全。

3.2基于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下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息息相关。

加强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门诊患者角色变化导致心理和行为变化[1]。

寻求名医的心态是大多数患者共有的特点,希望尽快明确诊断,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

第三方调查的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对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客观、综合评价。

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和改善,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连贯性和舒适性,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

3.3基于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下的综合管理

医院将医疗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把质量管理列入医院主要工作中。

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效果体现出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

门诊医疗质量管理要立足于患者至上、质量第一、费用合理原则。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注重系统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终末管理。

质量管理强调标准化、数据化,将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将医疗质量与运行效率相结合,将医疗服务与患者感受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