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63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例如:

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4.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

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8.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公转产生现象是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运动

形式

含义

方向

周期

结果及影响

自转

绕地轴转

自西向东

一天或

24小时

昼夜交替

各地时间的差异

公转

绕太阳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更替

昼夜长短变化

形成五带

四季的变化

二分二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地理现象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10.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

春分日:

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分。

3、4、5三月为北半球的春季;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6、7、8三月为北半球的夏季;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分,9、10、11三月为北半球的秋季;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12、1、2三月为北半球的冬季。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11.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北寒带(66.5°N--90°N,北极圈以北)、北温带(23.5°N--66.5°N,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热带(23.5°N--23.5°S,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23.5°S--66.5°S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南寒带(66.5°S--90°S南极圈以南)我国大部分处于北温带。

 

.五带特点:

寒带:

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

四季变化明显,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热带:

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12.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13.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

线段型、数字型、文字型

比例尺大小判断: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越简略。

比例尺的大或小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详细

小比例尺

简略

14.通常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方向;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北;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图例:

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1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16.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走势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鞍部位于山顶间,陡崖重叠等高线。

17.陆地五种地形:

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18.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公园游览——导游图,看世界国家和地区——世界政区图,乘车——交通图登山——地形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按大面积大小划分):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面积最大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

太大印北。

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

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和北冰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和北冰洋。

3.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4.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6.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表划分为七大板块: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七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例如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日本、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

7.火山、地震带:

集中在板块的交界地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8、板块的运动:

挤压和张裂;

9、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喜马拉雅山在升高、红海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而地中海将会消失。

阿尔卑斯山(欧洲):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亚洲):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将消失: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

红海将扩大: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

天气:

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①短时间,时刻变化的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

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①多年的平均状况②稳定,变化不大。

2、风向:

指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

风力:

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3、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与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达,对人体有害。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气温

1、气温:

大气的温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

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

一年中个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3.气温日(年)变化: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反之。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

6、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气温曲线图读取:

①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②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③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④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7、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步。

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数值越大,气温越高;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北半球等温线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值由北向南递减

8、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海陆因素: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

同纬度,海拨高、气温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

三、降水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定:

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计总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将水的季节变化。

4、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降水量相等。

5、降水的分布规律:

(四多四少)

纬度因素: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

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地形因素: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世界的雨极和干极:

乞拉朋齐(珠穆朗玛峰南坡);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气候

1、气候的组成要素:

气温和降水

2、气候类型的分布

纬度因素影响: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

寒带气候

海陆因素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5、影响气候的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

①对气温的影响:

低纬度地带全年获得的太阳热量多,年平均气温高;高纬度地带全年获得的热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因此,世界平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②对降水的影响: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例如: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地形因素:

①对气温的影响: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逐渐下降。

②对降水的影响:

被封破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

例如,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海拔较高,所以气候寒冷;

海陆位置:

①对气温的影响:

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海洋气温较高。

②对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