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4824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

天气系统与气候特征

37

(1),

6分

8分

37,

22分

24分

 

命题角度1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高考真题体验·

对方向

(xx全国Ⅰ·

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1.B 2.C 3.D

解析第1题,覆膜是为了保温,故膜内温度高于当地气温,因此可判断曲线③④表示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①②表示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积雪对地表(包括膜内)有隔热作用,会使地表(包括膜内)日变化幅度变小。

因此①表示丰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表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第2题,曲线表示平均气温而不是极端最低气温,因此A项可排除;

由第1题解析可知,雪面以下地表或膜内温度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较大,当地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不大,因此C项描述最符合题意;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不大,排除B项;

根据第1题解析知,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寒冷期气温在-15℃左右,可排除B、C项;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地方时14时,而该地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17时,可推知该区域地方时比120°

E晚约3小时,加之该地种植葡萄,可确定D项正确。

新题演练提能·

刷高分

(xx山东济南一模)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和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

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了该山脉沿39°

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

N的地形剖面图(图b)。

据此完成第1~2题。

图a 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

图b 39°

N地形剖面图

1.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

A.T甲>

T乙B.T甲<

T乙

C.T甲=T乙D.无法判断

2.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B.甲地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

C.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读图a可知,10℃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

根据图b可知,甲、乙两地海拔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甲位于落基山内部,乙位于落基山外部,故T甲>

T乙。

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且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xx广东中山期末)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

地冰花向上伸长,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景色十分喜人。

读图,完成第3~4题。

3.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

A.土质疏松,孔隙一定要大

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

C.温度高,水汽含量少

D.温度低,水汽含量少

4.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

A.持续低温降水B.多云而微风的夜晚

C.地表温度高于0℃D.晴朗而风静的夜晚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地冰花从泥土慢慢长出来,故产生地冰花的土壤土质松散。

冰花是气温在0℃以下时,土壤中的水汽凝结成的,因此土壤的含水量较大。

第4题,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晴朗而风静的夜晚,因为地面降温快,无风,水汽易凝结成冰花。

(xx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

据此完成第5~7题。

5.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2月B.4—5月

C.7—8月D.11—12月

6.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7.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

A.经度呈负相关

B.纬度呈负相关

C.海拔呈正相关

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答案5.B 6.D 7.B

解析第5题,对流层顶上升时,其顶部的气压值应降低。

根据图示曲线,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下降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

根据图中曲线,结合选项可知,4—5月气压值下降幅度最大,则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4—5月。

第6题,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越高。

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第7题,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高。

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越低。

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

(xx湖北稳派教育第二次联考)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而且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

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

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

据此完成第8~9题。

8.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9.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A.气温较高B.气压较低

C.CO2浓度高D.风速较大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洞外气温高于洞内,夜晚洞外气温低于洞内。

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

故A项正确。

第9题,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洞外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判断洞穴内外气温、气压高低;

由于洞内缺乏绿色植物,因此其CO2浓度相对较高;

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

(xx安徽安庆二模)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下图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

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

A.风力微弱B.水汽较多

C.凝结核多D.植被茂盛

11.该山可能位于我国(  )

A.青海省B.云南省

C.安徽省D.山西省

答案10.B 11.C

解析第10题,在山区,受地形抬升影响,山腰地带降水较多,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雾。

第11题,从图中可知,7月,山腰和山麓雾日都很少,说明水汽少,降水少,则该山可能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为伏旱天气)。

结合选项中的四省,只有安徽省符合条件。

(xx山东淄博一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盛行风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该季节K地(  )

A.多西北风

B.多晴朗天气

C.多锋面活动

D.多对流雨

13.符合该季节NK一线气压水平变化情况的是(  )

答案12.B 13.A

解析第12题,据图中陆地轮廓可知,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此时西风带位于30°

S附近(北移),可知为南半球冬季。

K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根据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可知,当地盛行东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多晴朗天气。

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季节为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南部(N地)受西风带控制,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北部(K地)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所以NK一线气压水平变化情况是低—高—低。

(xx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上海5610米高空的风向是(  )

A.偏西风B.偏南风C.偏东风D.偏北风

15.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

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B.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C.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D.昆明、重庆、上海、北京

答案14.A 15.D

解析第14题,从图中看,上海5610米高空气压值为500百帕,上海以南地区500百帕气压面的海拔高,说明上海以南地区5610米高空气压值高于500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为偏西风。

第15题,由上题可知,上海以南地区5610米高空气压值高于500百帕,即高空气压由南向北递减,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故海平面气压由南向北递增,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为昆明、重庆、上海、北京。

(xx陕西安康期末)气温距平值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的差值。

下图为亚欧大陆1月气温距平值(单位:

°

C)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图中a、c两地纬度相同,a地气温距平值远低于c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大气环流B.海陆、地形

C.地形、太阳辐射D.洋流、大气环流

17.a、b、c三地相比(  )

A.a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B.b地气候大陆性最强

C.c地气候海洋性最强

D.c地年降水量最少

答案16.D 17.B

解析第16题,图中a、c两地纬度相同,a地气温距平值远低于c地,因为a地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且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气温变化幅度小,而c地受季风环流、千岛寒流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大气环流。

第17题,a、b、c三地相比,a地气温年较差最小,气候海洋性最强。

b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大陆性最强。

命题角度2大气环流与降水 

1.(xx全国Ⅱ·

10)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岛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内,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西南部降水丰沛,故A项正确。

该岛附近西风漂流为寒流,故③错误;

西风带内多锋面气旋活动,降水多,故④错误。

2.(xx海南·

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