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54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

《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监火员培训教案.docx

监火员培训教案

监火员培训教案

第一节燃烧及爆炸的原理

1、燃烧:

强烈的氧化反应,并伴有热和光同时发出,则称为燃烧。

2、燃烧的必要条件:

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

凡能与氧和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质。

凡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起助燃作用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都叫着火源。

3、着火源主要有下列几种:

(1)明火。

如火柴和打火机的火焰、油灯火、炉火、喷灯火、烟头火以及焊拉、气割时的动火等(包括灼热铁屑和高温金属)。

(2)电气火灾,电火花(电路开启、切断、保险丝熔断等),电器线路超负荷、短路,接触不良;电炉丝、电热器、电灯泡、红外线灯、电熨斗等。

(3)摩擦、冲击产生的火花。

(4)静电荷产生的火花。

电介质相互摩擦、剥离或金属摩擦生成的。

如液体、气体,沿导管流动,气体高速喷出……产生静电。

(5)雷电产生的火花,分直接雷击和感应雷电。

(6)化学反应热,包括本身自燃、遇火燃烧与其他抵触性物质接触起火。

4、燃烧的类型:

(1)闪燃。

(2)着火。

(3)受热自燃。

(4)本身自燃。

5、闪燃:

可燃液体表面或容器内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而形成混合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叫闪燃。

6、着火:

所谓着火,则是可燃物质与火源接触能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可燃性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或燃点。

7、各种物质的燃烧过程示意图:

放热

 

8、闪点: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点的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

当可燃性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点燃的危险。

不同的可燃液体有不同的闪点,闪点越低,火险越大。

它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9、受热自燃

可燃物质在外部条件作用下,当达到其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这种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自燃点是指物质(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在没有外部火花和火焰的条件下,能自动引燃和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越大。

物质受热自燃是发生火灾的一种主要原因,掌握物质的自燃点,对防火工作有重要实际意义。

10、几种物质的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蜡烛

190

松节油

53

207

樟脑

70

豆油

220

煤油

86

赛璐珞

100

11、几种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名称

自燃点(℃)

物质名称

自燃点(℃)

木材

300~350

煤油

240~290

煤碳

450

乙醚

180

豆油

460

二硫化碳

112

桐油

410

松香

240

赛璐珞

150

亚麻仁油

343

黄磷

34~45

重油

380~420

赤磷

200~250

柴油

350~380

12、爆炸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通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大类。

物理性爆炸,是由于物理变化引起的。

发生物理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份均不改变。

化学性爆炸,是由于物质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化学变化,形成其它物质,同时放出大量热量和气体的现象。

化学反应的高速度,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这是化学性爆炸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二节防火防爆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1、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反之,则为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可燃气体与空气和氧气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名称

可燃气体在混合气中含量(%容积)

空气中

氧气中

乙炔

2.2~81.0

2.8~93.0

3.3~81.5

4.6~93.9

一氧化碳

11.4~77.5

15.5~93.9

甲烷

4.8~16.7

5.0~59.2

天然气

4.8~14.0

石油气

3.5~16.3

3、焊补发生火灾的原因

(1)焊接动火前对容器或管道内外气体的取样分析不准确,或取样部位不适当,结果在容器、管道内或动火点周围存在着爆炸性混合物。

(2)在焊补过程中,周围条件发生了变化。

(3)正在检修的容器与正在生产的系统未隔离,发生易爆气体互相串通,进入焊补区域,或是生产系统放料排气遇到火花。

(4)在具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的车间、仓库等室内进行焊补作业。

(5)焊补未经安全处理或开孔洞的密封容器。

4、燃烧和爆炸的区别:

前两条件相同:

即可燃物、助燃物。

后一个条件不同:

即燃烧需要着火源,爆炸需要激发能量。

5、乙炔的毒性

乙炔中毒现象比较少见,它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其症状轻度的表现为:

精神兴奋、多言、嗜睡,走路不稳等;重度的表现为:

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发呆、瞳孔反应消失、昏迷等。

也有表现为狂躁、无故哭笑等精神症状。

6、爆炸极限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上上下下保安全,中间范围最危险,温度压力有影响,氧气火源能拓宽。

7、可燃液体和气体的爆炸极限

爆炸浓度极限(%)

液体、气体名称

爆炸温度极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3.5

18

酒精

11

40

1.2

7

甲苯

1

31

0.8

62

松节油

32

53

0.79

5.16

车用汽油

-39

-8

1.4

7.5

灯用煤油

40

86

1.85

36.5

乙醚

-45

13

1.5

9.5

-14

12

4

75

2.2

81

乙炔

8、可燃物质粉尘的爆炸极限

粉尘名称

自燃点(℃)

爆炸下限(g/m3)

爆炸压力(kpa)

铝粉

470~645

40

607.6

镁粉

600~650

10

548.8

煤粉

610

35~45

303.8

硫磺粉

575

2.3

273.4

木粉

430

12.6~25

754.6

面粉

380

9.7

656.6

9、发生化学性爆炸的物质,按其特性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炸(火)药;另一类是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0、化学性爆炸的必要条件

凡是化学性爆炸,总是在下列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发生:

a、可燃易爆物;b、可燃易爆物与空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c、爆炸性混合物在火源的作用下。

防止化学性爆炸的全部措施的实质,即是制上述条件的同时存在。

11、焊接切割作业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尤其是气体切割时,由于使用压缩空气或氧气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较大的熔珠和铁渣能飞溅到距操作点5M以外的地方),当作业环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气体时,就可能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在高空焊接切割作业时,对火星所及范围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净,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乱扔焊条头,作业结束后未按要求认真检查是否留有火种。

(3)气焊、气割的工作中未按规定的要求放置乙炔发生器,工作前未按要求检查焊工(割)炬、橡胶管路和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装置。

(4)气瓶存在制造方面的不足,气瓶的保管、运输、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

(5)乙炔、氧气等管道的制造、安装有缺陷,使用中未及时发现和整改其不足。

(6)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未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在实施置换焊补时,置换不彻底,在实施带压不置换时压力不够使外部明火导入等。

12、防范焊接切割作业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措施: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将作业环境10M范围内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应注意作业环境的地沟、下水道内有无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以及是否有可能泄漏到地沟和下水道内可燃易爆物质,以免由于焊渣、金属火星引起灾害事故。

(2)高空焊接切割时,禁止乱扔焊条头,对焊接切割作业下方应进行隔离,作业完毕应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确无明火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3)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要求的气瓶,在气瓶的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对输送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的管道应按规定安装、使用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

(5)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焊补方法。

实施置换法时,置换应彻底,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可燃物的含量。

实施带压不置换法时,应按要求保持一定的电压。

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要加强检测,注意监护,要有安全组织措施。

13、焊接切割作业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1)应判明火灾、爆炸的部位和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物质特性,迅速拔打火警电话5089119报警。

(2)在消防队员未到达前,现场人员应根据起火或爆炸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事故的蔓延,如切断电源、撤离事故现场氧气瓶、乙炔瓶等受热易爆设备,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3)在事故紧急处理时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防止造成混乱。

(4)灭火时,应采取防中毒、倒塌、坠落伤人等措施。

(5)为了便于查明起火原因,灭火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注意观察起火部位、蔓延方向等,灭火后应保护好现场。

(6)当气体导管漏气着火时,首先应将焊割炬火焰熄灭,并立即关闭阀门,切断可燃气体源,用灭火器、湿布、石棉布等扑灭燃烧气体。

(7)乙炔气瓶口着火时,设法立即关闭瓶阀,停止气体流出,火即熄灭。

(8)当电石或乙炔发生器内电石发生燃烧时,应停止供水或与水脱离,再用干粉灭火器等灭火,禁止用水灭火。

(9)乙炔气着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扑灭;乙炔瓶内丙酮流出燃烧,可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如气瓶库发生火灾或邻近发生火灾威胁气瓶库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将气瓶移到安全场所。

(10)一般可燃物着火,可用酸碱灭火器或清水灭火。

油类着火用泡沫、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11)电焊机着火首先应拉阐断电,然后再灭火。

在未断电前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只能用1211、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

因为水和泡沫、灭火液体能够导电,容易伤人。

(12)氧气瓶阀门着火,只要操作者将阀门关闭,断绝氧气,火会自行熄灭。

(13)发生火警或爆炸事故,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根据“四不放过”的要求,认真查清事故原因,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

14、焊割产生火灾采用的灭火器材

火灾种类

采用的灭火器材

电气

“1211”、二氧化碳、干粉、干沙

电石

干粉、干沙

乙炔气

干粉、干沙、二氧化碳

 

第三节动火作业的基本知识

1、凡利用电弧或火焰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的,均为动火,或称动火作业。

化工及燃料容器和管道的焊补,目前主要有置换动火和带压不置换动火两种方法

2、置换动火就是在焊补作业前用水或不燃气体置换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气体,或用空气置换容器或管道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使容器或管道内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符合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焊补作业安全。

置换动火是一种比较安全妥善的办法,在容器、管道的生产检修工作中被广泛采用。

但是采用置换法时,容器、管道需要暂停使用,而且要用其他介质置换。

在置换过程中要不断取样分析,直至合格后才能动火,动火后还需再置换,显得费时麻烦。

另外,如果管道中弯头死角多,则往往不易置换干净而留下隐患。

3、带压不置换动火

带压不置换动火,就是严格控制含氧量,使可燃气体的浓度大超过爆炸上限,然后让它以稳定的速度,从管道中向外喷出,并点燃燃烧,使其与周围空气形成一个燃烧系统,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