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1373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n)深恶痛疾(è

D.诘责(jié

)滞留(zhì

)和蔼(ǎi)广袤无垠(mà

o)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校展览会惟妙惟肖地展示了19套校服,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

B.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竞相报道。

C.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D.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典藏,为我们心灵的驰骋提供了广阔的牧场。

B.3月5日德令哈市文体广电局开展的书画捐赠活动,给“雷锋日”增加了一袭书香味。

C.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原因何在?

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③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④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A.③①④⑤②B.⑤③②①④C.③④①⑤②D.⑤②①④③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即使……也……”这句话的关联词运用正确。

B.消息是常见的新闻体裁,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

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二、本大题共1题,每空1分,共10分。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5)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6),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7)《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朱元思书》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本大题共3篇文段,共33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

(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

晚游六桥待月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     )

(2)盖竹柏影也 

盖(     )

(3)止午、未、申三时 

止(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安可为俗士道哉?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

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

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

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

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

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

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

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

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

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

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

“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

”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

“妈,谁说您老呀。

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

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2014年3月18日)

10.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分) 

11.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3分)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12.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

(13分)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

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

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

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

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

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

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

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

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

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

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

”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

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3.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3分)

14.赏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6分) 

(1)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

(从加点词的描写方法角度)

(2)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从修辞手法角度)

15.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

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

(2分)

16.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

请作分析。

四、本大题共2题,共4分。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我问他为什么参加。

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到一英亩),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

他说,红军到他村子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给他们喝热茶,做糖给他们吃。

红军剧团演了戏。

大家很快活。

只有地主逃跑了。

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

因此他参加穷人的军队时,他们并不难过,反而很高兴。

另一个少年大约十九岁,在湖南当过铁匠学徒,外号叫“铁老虎”。

红军到他县里时,他放下风箱、锅盘,不再当学徒了,只穿了一双草鞋、一条裤子就赶紧去参军。

为什么?

因为他要同那些不让学徒吃饱的师傅打仗,同剥削他的父母的地主打仗。

他是为革命打仗,革命要解放穷人。

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抢不打,不像白军。

他拉起裤腿,给我看一条长长的白色伤疤,那是战斗的纪念。

还有一个少年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但是大多数是陕西和甘肃本地人。

有的已从少年先锋队“毕业”,虽然看上去还像孩子,却已当了几年红军了。

有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打日本,有两个是为了要逃脱奴役,三个是从国民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