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012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

第20课西学东渐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及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和文字资料,认识并分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以及维新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概念、重要人物和各阶段特点。

2、从三者之间的层递关系出发,设疑引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对西学东渐过程中先进人物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

2、难点: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手段

自制多媒体课件《西学东渐》。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一)教法策略

认知心理学认为,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主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普通高中新课程把“自主、合作、探究”列为新世纪最主要的三大学习方式。

因而,本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学法“和“基于任务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学法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学法指导的立足点是将"学会"提高到"会学"和"乐学"的高度上来,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为了培养成功的学习者,本节课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法,除了考虑到教材因素外,也体现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三)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能总结本课所出现的思想派别思想,并加以分析;在学习中借助图片、小字部分文字等信息进行理解或表达。

2.调控策略

利用观察、比较等方式,主动拓宽历史学习方式,创造和把握追寻历史真相的机会;

3.交际策略

充分利用学生质疑、提问等真实交际活动提高观察、判断、思辨能力,在其过程中能借助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帮助学生增强探究学习的能力。

4.资源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学互纠、互评、质疑提问等平台,获得更广泛的历史信息,拓展所学历史知识。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先播放视频《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约1分钟,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差距,认识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即将到来的必然,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缘由。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将新思潮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形势对比,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近代思想开始发展原因的理解。

2、讲授新课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一、学什么,二、为什么学,三、学的启示

【一】学什么

(一)、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

(提问全体学生)阅读教材p83并且结合材料回答:

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目的、本质是什么?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个人展示)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有三:

一曰战舰,二曰火器,三曰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国志》

材料二“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林则徐

【设计意图】: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掌握林则徐、魏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思想主张及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讲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具体主张,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他们的主张是否付诸实践,能否挽救民族危机。

【问题探究】:

《海国图志》的启蒙与“尴尬”。

如何评价《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遭遇“尴尬”?

(分组讨论,个人展示)

展示材料:

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等著作。

这一代中国人……开始去了解西方……标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警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昏昏睡去。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设计意图】:

认识林则徐、魏源等人思想的先行性、进步性、爱国性及局限性。

过渡:

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袭来的时候,人们往往蓦然麻木,当再次袭来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20年后的中国:

曾国藩面对《北京条约》“阅之不觉呜咽”,奕目睹圆明园的大火“痛哭无以自容”时,他们力排众议,小心翼翼的将“师夷”的主张付诸实施。

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二)用西学——“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

学生阅读教材p84第1—2段并结合材料回答:

中体西用的含义、实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有何共同点?

回顾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概念:

“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

实质:

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分歧:

是否学习西方科技,共同点:

维护清朝封建专制。

实践:

洋务运动(联系必修二,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检查改正。

洋务运动是“中体西用”的实践,我们如何来看待其意义?

【问题探究】:

“中体西用”的实践来之不易,

学生阅读材料和所学,评述“中体西用”思想推行的意义?

(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展示)

材料:

正是在它的庇护下(指“中学为体”),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才得以排除顽固势力的重重阻扰,插足与传统文化的世袭领地,渐渐地扎下根来,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对“中体”、“中学”以强烈的对比、影响,并且最终卓有成效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设计意图】:

借助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帮助学生增强探究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渡: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接下来的维新派又提出来什么救国方案。

(三)仿制度——维新变法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

学生阅读教材p84第3—4段并结合材料回答:

在郑观应看来,该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

(自主学习,个人展示)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已经涉及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是进步,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最终没有付诸实践,也失败了。

资产阶级维新派挑起了挽救民族危机的重担。

2、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生阅读教材p84----p85第—段回答:

资产阶级维新派各自的主张及共同点。

(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列举表格,相互交流,自主修正。

在介绍康有为时,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维新派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宣传变法,引导学生质疑再探。

学生阅读材料概括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特点和原因?

材料展示

材料一:

马克思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教师再给以点拨:

特点: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西方政治学说蒙上一层儒学的外衣.其

原因:

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维新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维新思想的积极影响。

(注意: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

材料1: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2:

“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3: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

【设计意图】:

此处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主要是以原始材料展示----自学----小组探究----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的方式展示成果;主要体现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为什么学

近代的新思想缘何而产生?

(视角: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深层次原因方面思考,上升到两种文明的冲突。

同时学会横向比较,史论结合。

认识历史唯物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

【三】、学的启示

斯人已去,其命题尚在!

在当今全球化的剧烈冲突之中,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应该要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和眼光来正确对待中西文化的冲突?

(学生阅读十九大报告节选片段,总结陈词。

教师引导,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依然承载着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

让学生齐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感悟历史。

【设计意图】:

联系现实,感悟历史、情感升华,落实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

3、课堂总结:

以图表展示本课结构,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归纳、概括、比较能力。

再由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简单概括总结,在总结中,点明这些爱国人士的学习西方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飞跃。

【设计意图】:

学会构建体系,形成整体感知,利用宏观思维来学习历史。

4、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

检测课堂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